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行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地质矿产部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磁
  • 4篇地磁学
  • 4篇古地磁
  • 4篇古地磁学
  • 2篇沉积物
  • 1篇地层时代
  • 1篇地磁极
  • 1篇地磁极性年表
  • 1篇第四纪
  • 1篇新证据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磁学
  • 1篇岩心
  • 1篇岩心样品
  • 1篇山岩
  • 1篇剩余磁化强度
  • 1篇剩余磁性
  • 1篇盆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学

机构

  • 5篇地质矿产部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5篇徐行
  • 5篇葛同明
  • 3篇樊利民
  • 2篇文思郁
  • 1篇李大明
  • 1篇陈文寄
  • 1篇李齐
  • 1篇刘坚
  • 1篇王昕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第三届全国古...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沉积物剩余磁化强度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
葛同明徐行
关键词:古气候学岩石磁学剩余磁性沉积物
渭南阎村W7孔岩心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被引量:14
1991年
对渭南阎村W7孔岩心地层样品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黄土组、三门组地层的时代。这一地区的黄土/古土壤层形成始于松山反极性时晚期,约为1.1MaB.P.。按照地层样品的剩磁特征和岩性特征对黄土/古土壤层作更精细地划分,这一地区的黄土/古土壤层相当于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层,缺失午城黄土。地层的剩磁极性资料表明,三门组地层形成于高斯极性时晚期—松山极性时中期,按照奥尔都维正极性亚时为第四纪下限的年代准则,确定三门组地层的时代为晚上新世。 W7孔岩心的地层样品的剩磁极性序列与已有的地磁极性年代表的磁极性序列大体相当,本项研究也揭示了二个短周期极性事件的存在,位于第5黄土层的安比拉事件(Emperor)发生的年代约为0.445—0.458Ma B.P.。位于第9黄土层的后期哈拉米洛事件(Post-Jaramillo)发生的年代约为0.77—0.81MaB.P.。 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这一地区在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出现过沉积间断,持续时约0.5Ma。 根据W7孔的地层学研究认为,选择以奥尔都维正极性亚时末期的年代(1.60MaB.P.)作为第四纪下限是有利于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
葛同明樊利民徐行李素珍郑洪瑞
关键词:地层时代
雷琼地区第四纪地磁极性年表——火山岩钾-氩年龄及古地磁学证据被引量:42
1989年
雷琼地区火山岩的钾-氩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古地磁极性研究表明,新生代在该地区的岩浆活动一直很强烈。火山岩的生成年代不晚于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岩浆活动尤为强烈。 研究也表明中新世晚期以来这里的地球磁场极性变化规律与近期发表的地磁极性年表大体相符,并肯定了数个尚有争议的短期极性事件的存在。年代为0.58±0.13Ma的反极性火山岩的资料肯定了安比拉(Emperor)事件的存在。研究还证实了布容/松山极性时界线之下和哈拉米洛极性亚时之上有一短期的极性事件,其年代约为0.78±0.03Ma.在奥尔都维和哈拉米洛极性亚时之间存在有另一正极性事件,这可能相当于吉尔萨(Gilsa)事件。
葛同明陈文寄徐行李大明樊利民李齐文思郁王昕
关键词:火山岩钾-氩年龄
丹霞盆地红层时代的初探——古地磁研究的新证据被引量:10
1990年
该文叙述了丹霞盆地红层的古地磁学研究工作的全部过程。通过对岩石剩余磁性的测量及数据分析,揭示了丹霞红层下部存在着一个长间距的正极性带,这可以跟地磁极性年表中的“白垩纪静磁带”相对比;上部则以反极性为主。结合同位素年龄测量资料,对照地磁极性年表,对丹霞盆地红层的时代归属得出以下认识:丹霞红层下部长坝组最老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上部丹霞群最年轻地层为晚白垩世中期。
徐行葛同明肖晖
关键词:盆地红层古地磁学
太平洋中部海底沉积物的古地磁学研究
葛同明刘坚徐行樊利民文思郁
通过太平洋中部海域(CP区、CC区)5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古地磁学研究,建立了所揭性序列,确定了地层的时代并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肯定了这一海域,更和下中新统的存在,通过与生物地层的对比,表明该区上新统为再沉积形半中新世晚期...
关键词:
关键词:古地磁海洋沉积物中太平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