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学民
- 作品数:48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阮元与清初扬州诗学史的书写:兼论阮元与《钦定国史文苑传》的纂修
- 2023年
- 本文基于清史《文苑传》档案,讨论阮元在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中有关扬州诗人传记的纂辑工作。本文认为《钦定国史文苑传》中的四位扬州诗人正传及四篇附传,与阮元有很大的关系。这八位正附传记人物,均是康熙十七年己未博学鸿词科的参加者。他们的传记均与阮元主编的《淮海英灵集》和《广陵诗事》密切相关。阮元以扬州人而记扬州诗文,把清初扬州诗人群像写进了清史《文苑传》,实质性地提升了扬州诗人在全国的地位。
- 戚学民
- 英语世界中孔子形象的改写:以马士曼英译《论语》为中心
-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的"圣人",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标志性人物。在西方人对孔子认识的问题上,笔者特别关注英国人马士曼(J.Marshman)翻译的《论语》,第一个《论语》英文译本中的孔子形象书写。马士曼的工作近年来受到中国学界...
- 戚学民
- 关键词:孔子形象《论语》
- 昭代雅音,渔洋为宗:王士祯与清史《文苑传》顺康诗学史的书写被引量:4
- 2018年
- 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是清朝高层对其本朝近二百年文坛的总结,其诗学史论述内容丰富。本文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文苑传》钞本,集中讨论其中有关顺康诗坛的记载。文章指出王士祯不仅在本体意义上是顺康诗坛领袖,也在认识论层面上对顺康诗学史的书写发挥了重要作用。《文苑传》第一次稿利用诗坛盟主王士祯来书写和定义了清廷高层意图定位的清代诗学史,将诸多诗学人物联结为一个系统论述。王士祯在清史《文苑传》中的崇高地位,与清国史馆总裁曹振镛以及总纂陈用光、潘锡恩等纂修官的诗学立场有直接的关系。曹振镛、陈用光、潘锡恩等人均是翁方纲门生并受到翁氏诗学观点的影响。王士祯的个案说明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的诗学论述值得重视。
- 戚学民温馨
- 关键词:王士祯翁方纲
- 《学案小识》与《儒林传稿》被引量:5
- 2010年
- 唐鉴《学案小识》的某些传记曾利用阮元《儒林传稿》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增删和改订,编织了一个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清代学术史论述。唐鉴重写清代学术史,有与阮元等人的汉学论述争夺正统的用心。《学案小识》和《儒林传稿》的关系说明前者的学术史价值尚有开掘的空间,显示了后者对晚清以来的学术史论著的影响,也揭示了晚清学术的某种复杂生态和内在机理。
- 戚学民
- 写作训练与写作水平被引量:1
- 2021年
- 《抗日战争研究》讨论青年学人的写作水平问题,前面数位老师发表了极为高明宏通的见解。各位老师讨论的主要是历史学界青年学人写作能力不强的现状和解决之道。对于青年学人的写作能力,本人亦有所感受,略有思考,千虑一得,或可供学界参考。各位先进讨论青年学人文字表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主要集中在历史学的特殊层面,即用文字表达历史学研究观点的技术。
- 戚学民
- 关键词:文字表达历史学研究写作训练青年学人文字表述写作水平
- 《戊戌政变记》八卷本作年补证被引量:1
- 2003年
- 1953年中国史学会编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戊戌变法>收录的八卷本<戊戌政变记>,是研究戊戌变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该书最常见的一个版本.
- 戚学民
- 关键词:补证
- 中国近代制度、思想与人物研究
- 2017年
- 2016年9月4~5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协办的第7届晚清史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发源地之一的清华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为“中国近代制度、思想与人物研究”。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着相关议题展开了研讨与交流。
- 戚学民
- 关键词:近代史大学学报专家学者
- 浅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儒林传稿》学术史记载的影响
- 戚学民
- 论阮元撰二卷本《国史儒林传》
- 2009年
- 阮元的《儒林传稿》是清代第一部学术正史的稿本,是清代学术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对晚清以来的清代学术史论述有重大的影响。《儒林传稿》作者本人是学术名家,撰成之后,广泛传播,传本众多,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史馆史传稿本不允许随便刊刻。然而阮元在辑撰《儒林传稿》初成之后,除了进呈史馆之外,还有意设法让其稿本流传。在稿本之外,世间又流传着多种抄本和刻本。厘清这些版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研究《儒林传稿》的流传史。
- 戚学民
- 关键词:学术学术史稿本史馆
- 桐城传人与文苑列传被引量:9
- 2017年
- 清史《文苑传》对桐城派的记载是该派学术地位的重要表现,但从未得到系统研究。文章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钦定国史文苑传》钞本,研究清廷国史《文苑传》第一次稿对桐城古文的记载。该书记载了8位以古文著称的学者,书写了一条清代"古文"发展的线索,而桐城学者占据了古文记载的重要地位。《钦定国史文苑传》的古文论述迎合了清廷"崇程朱、重学术、好淳正"的文体偏好,同时因总纂官陈用光系桐城派传人,他将桐城派骨干人物作为正统写入了国史,其诸多观念体现于桐城古文的记载。某种意义上,《钦定国史文苑传》对桐城文派形象的塑造是桐城派后学的"夫子自道",应当引起重视。桐城派在清史《文苑传》中被认定为古文正统,而且桐城派的传人掌握了纂述的权力,这是桐城派的古文正统地位的一个说明。
- 戚学民
- 关键词:古文桐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