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德清

作品数:2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动脉疾病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管
  • 4篇综合征
  • 4篇梗死
  • 3篇蛋白
  • 3篇心病
  • 3篇血小板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冠脉
  • 3篇冠脉综合征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机构

  • 20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市老年病...
  • 1篇铜仁市第一人...

作者

  • 23篇戚德清
  • 13篇方颖
  • 6篇王会丽
  • 3篇周元植
  • 2篇罗贵川
  • 2篇陈红
  • 1篇周世菊
  • 1篇曾小菁
  • 1篇刘文红
  • 1篇蒲强
  • 1篇丁霞

传媒

  • 7篇贵州医药
  • 5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贵州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冠心病患者葡萄酒摄入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CHD)患者葡萄酒摄入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BG)存活的女性患者共96例进行横断面研究,评估24h动态ECG中5min正常间期时域和频域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总功率(TP)、高频率(HF)、低频(LF)和极低频功率(VLF),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表评估个人酒精的摄入情况,并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习惯、糖尿病史、月经状况、教育程度和治疗措施进行调整。结果:经多因素调整后与非饮酒者相比,葡萄酒摄入与HRV增加出现的时间和频域方面独立相关,SDNNI3.89vs3.59(P<0.05),啤酒和烈性酒摄入量与HRV参数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与啤酒烈性酒不同,葡萄酒摄入与女性CHD患者HRV有独立正相关,这个结果可能有助于理解葡萄酒摄入与CHD女性患者HRV之间的复杂关系。
戚德清王会丽方颖周元植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葡萄酒女(雌)性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2003年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 (ECG)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2 2例首次AMI患者发病后第 1、2、3、7天皆经 12导联ECG和CRP检查后被分成两组 :A组ST段等电位 ;B组ST段抬高伴或不伴T波倒置。两组间CRP值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随发病天数延长逐渐增多 ,第 1天 7例、第 2天 10例、第 3天 12例、第 7天 14例 ;B组相应渐少。两组CRP水平第 1天和第 7天无差异 ,第 2天和第 3天有极显著差异 ,分别是第 2天 31 1±34 2 / 96 2± 38 1mg/L(P =0 0 0 1) ;第 3天 31 3± 12 3/ 79 4± 36 3mg/L(P =0 0 0 0 5 )。 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第 2和第 3天ECGST段抬高与高CRP水平密切相关。对ST段抬高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戚德清方颖曾小菁周元植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C反应蛋白
不同血压对房颤伴高血压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的影响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对房颤伴高血压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房颤伴高血压患者565例,男271例、女294例,随访12个月;收集患者血压、心脏超声、用药等临床资料。据患者随访期间的平均血压,将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各分为5组,SBP组1(SBP<120mm Hg,n=112)、组2(120 mm Hg≤SBP<130 mm Hg,n=121)、组3(130 mm Hg≤SBP<140 mm Hg,n=146)、组4(140 mm Hg≤SBP<150 mm Hg,n=104)、组5(SBP≥150 mm Hg,n=82);DBP组1(DBP<60 mm Hg,n=98)、组2(60 mm Hg≤DBP<70 mm Hg,n=124)、组3(70 mm Hg≤DBP<80 mm Hg,n=173)、组4(80 mm Hg≤DBP<90 mm Hg,n=102)、组5(DBP≥90 mm Hg,n=68)。分别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各血压分组中房颤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主要终点(总体死亡率)和次要终点事件(如新发或再发心衰、卒中、心梗事件、严重心动过缓、主要出血事件、心脏复苏、肺栓塞等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SBP组2在120 mm Hg≤SBP<130 mm Hg时,临床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最低,为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BP组5作为参照组,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BP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DBP组3在70 mm Hg≤DBP<80 mm Hg时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最低,为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BP组5作为参考组,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DBP组3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43)。结论:不同血压水平房颤伴高血压患者之间临床事件的发生有明显差异,控制房颤患者的血压对降低临床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蒲强戚德清
关键词:房颤血压
心先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心先安(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cAM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28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观察组168例,治疗前后用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两组常规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观察组加用心先安治疗.结果:对照组26例心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心功能Ⅳ级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75.9%;观察组9例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6%.结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论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心先安对于心功能Ⅱ~Ⅳ级患者都显示出改善心功能的优越性,且心率也有明显下降,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罗贵川李建蓉戚德清方颖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葡甲胺
血小板GPⅡb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行PCI的ACS患者120例测定GPⅡb HPA-3基因型,测定各基因型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三个时间段血浆GMP-140、vWF和PAI-1浓度。对不同基因型PCI前后血小板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各因素后发现:GPⅡbHPA-3bb基因型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GMP-140在bb基因型组PCI术后即刻、术后24h较aa、ab基因型均增高(P<0.01)。vWF三种基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bb在基因组PCI术后即刻比aa、ab基因型存在更明显的PAI-1活化(P<0.01)。结论血小板GPⅡb HPA-3bb基因型可能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该基因型ACS患者在PCI术后存在更迅速、更显著的血小板活化,提示bb基因型可能是PCI后血栓负荷过重和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戚德清许康世
关键词:血小板活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活性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 ,分析环境因素在此的作用。方法观察冠心病组 116例 ,健康对照组 5 0例。所有样本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 1活性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同时检测血糖 (Glu)、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体重指数 (BMI)。结果CHD组的PAI- 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TC、Glu、BMI是影响PAI- 1活性的独立因素。PAI- 1活性≥ 0 80AU ml、TC≥ 5 2 4mmol L、Glu≥ 6 7mmol L可能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I- 1活性水平在CHD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TC、Glu、BMI影响PAI- 1活性水平 ,并促成CHD发生 ;TC、Glu、PAI- 1活性水平是CH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 ,积极降低血浆PAI-
方颖戚德清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冠心病环境因素CHD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和踝臂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和踝臂指数(ABI)的短期影响。方法选择8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45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和ABI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改变。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脉压降低(4.09±8.58)mmHg(1mmHg=0.133kPa),PWV下降(1.6±3.15)m/s,C2增高(0.42±0.97)ml/mmHg×100,ABI增高(0.0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C2和PWV、缩小脉压,同时对外周血管疾病也有改善作用。
戚德清陈红刘玉荣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高血压血压测定阿托伐他汀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202例分为HDL-C正常组106例和HDL-C降低组96例,将两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两个亚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治疗,干预组在一般性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院内的病死率及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脂水平等。结果 HDL-C正常组的年龄、男性比例、BMI、吸烟者比例、糖尿病者例数、总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高于HDL-C降低组(P<0.05)。HDL-C正常组的病死率为2.8%,低于HDL-C降低组的5.2%,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DL-C降低组中,干预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正常组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HDL-C水平可能影响ACS患者的预后,血脂干预治疗可以降低ACS患者的院内病死率。
丁霞戚德清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病死率
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将符合条件的360例患者纳入本次随访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实施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研究开始及研究的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随访时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脂,记录患者的用药处方及不良反应、靶器官损害、终点事件和因高血压以及相关疾病住院情况。结果在不同随访时间点,两组组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VE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90.4%和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3级高血压、联合用药≥3种、不良反应、靶器官损害、终点事件和住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0%、11.4%、19.2%、7.2%、3.6%、18.6%,12.3%、23.4%、46.1%、16.9%、9.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能显著提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靶器官损害,有推广价值。
丁芸戚德清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监测仪
二尖瓣环钙化与房颤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二尖瓣环钙化(MAC)与房颤(AF)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关系。方法:收集95例MAC患者(MAC组)与104例非MAC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MAC与AF及MPV的关系。结果:MAC组AF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AC与AF发生率呈正相关(r=0.295,P〈0.01);MAC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AC与MPV呈正相关(r=0.36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分别与AF(OR=22.45,95%CI为13.49~37.36,P〈0.001)及MPV(OR=1.82,95%CI为1.43~2.33,P〈0.001)独立相关。结论:MAC患者由于血小板活化所致的血栓风险高,对MAC患者应重视对AF及MPV的监测。
吴泽兰戚德清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小板平均体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