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澍名
- 作品数:33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医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单体IH764-3对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胶原合成、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在调控HSCs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不同剂量IH764-3干预过氧化氢(H2O2)刺激的HSCs,通过3 H-脯氨酸(3 H-Pro)掺入法检测HSCs总胶原和Ⅰ型胶原合成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T1-MMP、MMP-2及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IH764-3(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作用于H2O2刺激的HSCs 24小时,与单纯H2O2组相比,30μg/ml组和40μg/ml组能显著抑制总胶原和Ⅰ型胶原的合成(P<0.05),而H2O2组、10μg/ml组和20μg/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H764-3干预组与H2O2组相比,能够明显上调MT1-MMP和MMP-2的表达,下调TIMP-2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丹参单体IH764-3可能通过下调TIMP-2、上调MT1-MMP及MMP-2表达调控HSCs胶原代谢。
- 王春生郭金波许云峰田慧魏娟张国尊刘蕾房澍名张晓岚
- 关键词:胶原丹参基质金属蛋白酶类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 拆方益肝康不同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及TGF-β1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益肝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配伍意义,并采用对比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更为科学的中药研究方法.方法:分别制备益肝康及其拆方-丹参小复方正常大鼠(A组,A1组:正常大鼠血清对照组;A2组:正常大鼠丹参小复方血清组;A3组:正常大鼠益肝康血清组)与肝纤维化大鼠(B组,B1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对照组;B2组:肝纤维化大鼠丹参小复方血清组;B3组:肝纤维化大鼠益肝康血清组)药物血清,温育体外培养的HSC,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胶原合成,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正常大鼠与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均可以抑制HSC胶原合成(100mL/L时A组:2275.00±114.30cpm,2401.87±108.50cpm vs2963.62±128.01cpm;B组:2205.31±108.97cpm,2462.70±177.02cpm vs3179.12±223.34cpm;200mL时A组:2372.96±123.3cpm vs2515.37±98.25cpm vs3209.38±110.75cpm;B组:2394.29±150.50cpm vs2611.25±126.05cpm vs3490.46±183.16cpm,P<0.05或0.01),100mL时降低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P<0.01).2组在胶原合成、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益肝康组作用优于丹参小复方(均P<0.01),而益肝康组与丹参小复方组比较则B组血清作用优于A组(益肝康组:TGF-β1基因:0.356±0.032vs0.568±0.028;TGF-β1蛋白:0.458±0.009vs0.639±0.102;丹参小复方组:0.601±0.047vs0.810±0.051;0.612±0.126vs0.860±0.138,P<0.05或P<0.01).结论: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均可抑制HSC胶原合成,其主要机制之一是抑制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益肝康更具配伍意义,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药效优于正常大鼠血清药效.
- 房澍名姚冬梅张晓岚姚希贤
- 关键词:益肝康肝星状细胞血清药理学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 2009年
- 石蕾解淑蕊房澍名张晓岚任锡玲
- 关键词:肝硬化超声检查
- 以糖尿病酮症为首发症状血色病1例被引量:3
- 2007年
- 王娜鲁玉娟姚金锋白文元房澍名
- 关键词:铁代谢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C型利钠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
- 目的研究 CNP 对 ET-1介导的 HSCs[Ca] i 变化进行研究,从而为 CNP 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体外 HSCs 培养技术,采用 LSCM 检测 CNP 对 HSCs[Ca] i 的作用。...
- 姚冬梅房澍名杨川杰姚希贤
- 文献传递
- 回盲部神经内分泌癌1例
- 2009年
- 敦志娜郑力搏刘小娟张晓岚房澍名秦玉彩
- 关键词: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 螺内酯对肝星状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螺内酯干预肝星状细胞(HSCs)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MMP-13和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对胶原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螺内酯(1×10-4)mol/L^(1×10-7)mol/L干预HSCs 48小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MMP-13 mRNA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①螺内酯组的MMP-13基因表达强度上调,螺内酯(1×10-4)mol/L^(1×10-6)mol/L浓度组MMP-13基因表达强度(0.91±0.13、0.80±0.01、0.67±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3±0.10)(P<0.01)。1×10-4mol/L浓度组MMP-13基因表达强度接近对照组的2倍。②螺内酯干预HSCs 48小时后,TIMP-1基因表达减少,螺内酯(1×10-4)mol/L^(1×10-6)mol/L浓度组(0.15±0.05、0.28±0.15、0.37±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47±0.04)(P<0.01或<0.05)。③螺内酯不同浓度干预HSCs 48小时后,HSCs MMP-2、MMP-9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螺内酯可抑制HSCs TIMP-1基因的表达,增加间质胶原酶MMP-13 mRNA的含量。螺内酯可能通过对MMPs及TIMP-1影响而促进胶原降解。
- 姚金锋郭昱房澍名姚希贤崔东来
- 关键词:肝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螺内酯
- 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PTEN表达与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动态表达与在体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及假手术组(n=10)。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分别于结扎后1、2、3、4周(每个时间点取10只)麻醉后留取肝组织。假手术组大鼠亦于相应时间麻醉后留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α-SMA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在体活化HSC的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凋亡的HSC。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0.01),而活化HSC增多,凋亡HSC也增多。造模1、2、3、4周,大鼠肝组织的HSC凋亡指数(分别为4.57%±0.41%、4.02%±0.48%、3.45%±0.37%、2.88%±0.50%)逐渐减少(P<0.01)。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量与在体HSC的凋亡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结论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下调与在体活化HSC的凋亡减少相一致。
- 郝礼森张晓岚周智宏李玉林麻继臣安君艳姚冬梅房澍名姜慧卿
- 关键词:肝硬化细胞凋亡
- ERK在丹参单体抗肝纤维化及调控肝星状细胞生物学行为中作用
- 张晓岚刘蕾许云峰房澍名姚冬梅
- 该成果属于医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内容:首先在胆总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TUNEL及α-SMA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Westernblot及RT-PCR等方法,以ERK为切入点,探讨肝纤...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纤维化治疗丹参制剂
- C型利钠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
- 目的研究 CNP 对 ET-1介导的 HSCs[Ca]i 变化进行研究,从而为 CNP 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体外 HSCs 培养技术,采用 LSCM 检测 CNP 对 HSCs[Ca]i 的作用。结果...
- 姚冬梅房澍名杨川杰姚希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