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平
- 作品数:32 被引量:24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政治法律矿业工程更多>>
-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 王保良杜子图李龙李树羽王季顺王全明方一平黄少芳管建和
-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建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于2001年6月启动,到2004年12月全面完成建库工作并提交成果。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承担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国原工业部门7个地勘单位(...
- 关键词:
- 关键词:矿产地数据库应用系统
-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的GIS被引量:33
- 2001年
-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方式,也大大推动了人们对信息的利用程度。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要求应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方法进行实施,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项计算机信息时代的产物,被列入行将广泛应用的工具之一。作者根据近几年应用GIS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应用者角度尝试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GIS的应用形式、存在问题,以及GIS应用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谈些浅显的认识,以此相互促进。
- 王全明方一平
- 关键词:矿产资源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数字成图
- 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
- 叶天竺王全明王保良李龙方一平李树羽陈建国王季顺杜子图乌爱军王晓鸥白万成万子益
- 组织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色、冶金、煤炭、核工业、建材、化工、武警黄金指挥部、中国老科协地矿分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遥感中心等40多个省部市级单位,组织了700余人的项目课题组成员,历时三年半,较全面系统地收...
- 关键词:
- 四川稀土精矿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四川省是我国轻稀土的重要产地,开采近二十年来生产了大量稀土精矿,精矿的稀土品位及其他有用元素组成对矿山资源评价及企业生存至关重要。本文对甲、乙、丙三个稀土矿区稀土精矿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区、不同选矿方法、不同企业生产的精矿,其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甲矿区浮选精矿的稀土含量最低(ΣREEs=41.57%),而丙矿区精矿的稀土含量最高(ΣREEs=55.83%);甲矿区磁选精矿的稀土含量(ΣREEs=49.96%)高于浮选精矿(ΣREEs=41.57%);乙矿区A公司(ΣREEs=48.35%)精矿产品的稀土含量高于B公司精矿产品(ΣREEs=42.92%)。精矿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继承了原矿石的同时普遍亏损Tb和Yb,推测是选矿过程导致了元素的亏损。精矿中除了富集稀土元素,Mo、Bi、Pb、Ga、Th、U、W等有用元素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综合利用价值高,尤其是Mo(0.56%)和Ga(0.036%)的含量已达到现行边界品位。本文提出,今后在提高精矿稀土品位的同时,需对富集的元素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综合回收。
- 赵芝付小方任希杰方一平侯立玮王登红刘丽君
- 关键词:稀土元素微量元素资源合理利用
- 四川稀土矿尾砂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四川是我国轻稀土的重要产地,稀土开采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积存了大量尾砂。尾砂中仍然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这部分资源究竟有多大的量、能不能再次回收,如何回收,则是当务之急。为查明稀土尾砂中各类元素的分布特征,本文对A、B、C、D四个稀土矿山的尾砂开展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尾砂中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继承了原矿石,稀土氧化物含量普遍偏高(0.78%~2.12%),均超过了现行工业指标的边界品位(0.5%~1.0%),且老尾砂的稀土含量高于新尾砂;除了富集稀土元素之外,A矿区尾砂中Ba含量可达1.8%,B矿区尾砂中Sr含量超过10%,C矿区尾砂中Sr含量为2.7%。同时,不同矿区的尾砂中Mo、Bi、Pb、Ag等有用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富集(值得综合回收利用),尤其是Mo达到了边界品位(磁选后的尾砂Mo含量达到2.275%)。本文提出,今后不仅要加强保护四川稀土尾砂,而且需对富集的有用元素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综合回收。
- 刘丽君赵芝付小方任希杰方一平侯立玮王登红
- 关键词:稀土元素微量元素资源合理利用
-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关键问题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离子型稀土矿产被国家列为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对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管理措施。本文介绍了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针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中碰到的资源勘查程度不足、采矿权与山林权矛盾、行政审批繁杂、私矿开采流通、监管困难与执法依据不足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出认识与判断,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李晓宇方一平许茗涵
-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开发管理
- 重塑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的初步思考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勘查开发的内生属性和外在约束等要素,重新厘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的内涵,即勘查开发格局包括矿种格局、空间格局、时序格局、管理格局等四方面的内容。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勘查开发格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重塑勘查开发格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如何应用该指标体系促进勘查开发格局优化的思路。最后,就保障勘查开发格局得以重塑的机制体制,提出明晰政府定位、强化服务和监管,健全管理制度、加快矿业权市场改革,明确投资主体、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 胡永达张福良方一平雷晓力
- 关键词:矿产资源
- 我国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机制跟踪分析
- 2016年
- 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机制作为我国加强稀土开发管理的一项新手段运行了几年,收到一定效果,但至目前却基本偃旗息鼓了,没能再继续推行下去。为此,笔者从分析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机制启动的背景入手,对该机制启动及运行期间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跟踪、梳理,实事求是地对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机制运行效果进行了客观总结。笔者认为区域联动机制的方向是正确的,有继续推进和深化的必要,继而提出探索深化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机制、加强疏堵结合的政策引导和改善、实施相关配套措施及奖惩制度、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和相关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及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等相关建议。
- 方一平李晓宇张福良孙佳慧
- 关键词:稀土运行效果
- 我国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综述被引量:96
- 2016年
-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2011年组织全国33个单位220余人开展了我国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工作。在五年时间里,初步建立了全国三稀调查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了稀土矿产地、价格等多项数据库(涵盖全球);在稀土矿山开采和建设用地压覆资源调查等多方面为矿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估算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四川甲基卡、福建永定大坪等多个地区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在三稀成矿规律和赋存状态研究尤其是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和勘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该项工作提升了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理论、技术研究水平,为通过矿产地质供给侧调查研究引导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 王登红王瑞江孙艳李建康赵芝赵汀屈文俊付小方江善元黄华谷冯文杰徐平李胜苗黄新鹏周辉朱永新涂其军李新仁方一平周园园
- 关键词:矿产调查矿政管理
- 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政策执行效果的角度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稀土作为我国的优势矿产,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几年,国家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与稀土相关的政策措施,对稀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在稀土产业整合、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成效,在供需关系、消费结构、产品价格等方面亦发生可喜变化。与此同时,国际稀土形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WTO稀土争端案初裁对我国不利,国外稀土勘查开发及新技术研发加速,美日德法积极寻求稀土合作对象,我国稀土产品徘徊在国际稀土产业链中低端的状态尚未彻底改变。如此种种,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笔者认为从产业健康发展角度考虑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一是积极开拓我国稀土应用领域,加大稀土新材料的研制和研发;二是优化稀土产业结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我国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三是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成本,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 方一平陶银龙李晓宇马骋郭佳
- 关键词:稀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