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元
- 作品数:22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霉克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30例被引量:1
- 1995年
- 霉克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30例方洪元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主要为白念珠菌。本组病人采用拜耳公司生产的霉克霜外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0例病人均来自性传播疾病门诊,24例有不洁性交史,3例病人配偶患...
- 方洪元
- 关键词:念珠菌包皮龟头炎药物疗法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白癜风1例及文献复习
- 徐海环方洪元
- 种痘样水疱病样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伴EB病毒感染1例并文献回顾
- 目的根据1例种痘样水疱病样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伴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水平。结果患者16岁发病,皮损出现在暴露部位,反复发作,伴有发热,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组织病理示真皮附...
- 徐海环卢涛方洪元
- 文献传递
- 种痘样水疱病样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 2013年
- 目的:探讨种痘样水疱病样T淋巴细胞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种痘样水疱病样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过程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岁男性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结痂和萎缩性瘢痕等症状,皮损分布于日光暴露部位,并伴有发热、肝脾大等全身症状。皮损组织学检查显示:真皮附件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成团聚集,偶可见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分裂变形。免疫组化检查:皮损部位CD3、CD45RO和EB病毒IgM抗体反应为阳性,而CD20、CD79a、CD56、CD30、Ki-67、TIA-1抗体反应为阴性。该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结论:种痘样水疱病样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罕见,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患者日光暴露部位的皮肤反复出现丘疹、水疱、坏死,并伴有发热,应高度怀疑该病可能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调节药物可控制该病的症状,但应进行长期随访。
- 徐海环卢涛方洪元
- 关键词:种痘样水疱病EB病毒
- 解脲支原体培养基改良的实验室研究被引量:4
- 1997年
- 在传统的解脲支原体培养基中增加了血清含量,补充了抑制剂,改进了培养基。对110例性病门诊患者采用传统和改良的两种培养基同时检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培养基阳性者38例(34.5%),传统培养基阳性者18例(1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18.678P<0.01)。
- 张艳萍方洪元
-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培养基泌尿生殖道真菌感染
- 头皮巨大多发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1例
- 2005年
- 报告1例巨大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患者女,22岁,怀孕7个半月。因头皮肿块半年余,迅速长大1个月而就诊。检查见头皮及右耳郭后可见豆粒至卵石大红色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巨大多发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予以手术切除。
- 王双方洪元纪岩文刘全中
- 关键词:妊娠
- 丹参酮胶囊治疗环状脂肪萎缩1例
- 2008年
-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双大腿对称性、环状皮肤凹陷2个月,于2007年8月来我科就诊。2个月前患者双大腿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环状凹陷,如绳勒状,局部皮肤无发红肿胀,无脱屑,无感觉异常,后皮肤凹陷加深,遂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无糖尿病、肾病、多毛症、色素沉着、肝病等病史,亦无局部注射胰岛素史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史。家人中无其他人患此病。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其它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徐艳萍方洪元
- 关键词:丹参酮胶囊局部皮肤糖皮质激素注射胰岛素色素沉着
- 正规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学追踪观察被引量:14
- 1995年
- 正规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学追踪观察刘全中,傅志宜,方洪元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邮政编码300052)梅毒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应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化验检查。然而一些临床医生对梅毒的诊断常仅依据病史和血清学的阳性反应。疗效判定的依据也仅靠血清学化验是否转阴来判...
- 刘全中傅志宜方洪元
- 关键词:梅毒驱梅治疗
- 蛎壳状银屑病样梅毒误诊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1病例资料
男,45岁。因躯干部斑块、鳞屑1个月,皮损加重部分呈蛎壳状,伴耳部肿胀、渗出15 d就诊。门诊以"化脓性中耳炎?"收入耳鼻喉科。患者1个月前躯干部出现鳞屑斑,耳部轻度肿胀,曾在当地诊所诊断为银屑病,
- 林春玲方洪元牛云彤
- 关键词:梅毒误诊银屑病
- 药疹1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致敏药物中前四位为抗生素类占31.8%,解热镇痛药占20.5%,中药及中成药占9.3%.抗癫痫药占6.6%。主要的药疹类型为多形红斑型(35.1%)、荨麻疹型(23.8%)、麻疹样/猩红热样型(19.9%)。重症药疹29例,主要由解热镇痛药及抗癫痫药引起,分别为8例和6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自动出院,其余痊愈。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生索类及解热镇痛药。药疹类型以多形红致王型、荨麻疹型及麻疹样/猩红热样型最常见。及早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的关键。
- 徐艳萍方洪元纪岩文
- 关键词:药疹致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