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笑一
- 作品数:3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疫情下人的发展与教育思考”笔谈被引量:6
- 2020年
- 人的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围绕着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相关阐述,衍生了教育学的诸多理论分野。“新冠肺炎疫情”当下,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学学科和广大医护工作者受到社会的高度褒扬和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忙碌人群,继续扛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疫情当中考虑人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自然就多了一些时代感和使命感。11位专家,就疫情对学生的影响、教育的责任以及未来社会成员的新要求等问题,展开论述。本组笔谈,主要聚焦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兼及相关课程及学科的话题。而人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同样不同程度存在于其他几组笔谈的相关阐述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
- 童世骏朱益明王光明余文森余文森石中英范国睿范国睿刘旭东何齐宗刘旭东
- 关键词:风险社会教育自觉教育目标
- 苏轼饮食诗中的“地方”
- 2023年
- 苏轼的饮食诗,主要指其专门书写饮食的诗作,也兼顾那些提及饮食的诗作。从苏轼饮食诗中不同类型的“地方”入手,进一步探究诗中所写的饮食实践和饮食交往使饮食和地方产生的深层联结,进而充分认识苏轼通过饮食建立地方认同的难度和复杂性。这种从“人地关系”分析宋人诗歌的尝试,有助于揭示苏轼饮食诗中过去相对为人们所忽视的意义,对分析以日常生活为书写对象的部分宋代诗歌,也不无启示。
- 方笑一
- 王安石《尚书新义》初探被引量:1
- 2007年
- 北宋熙宁科举改革中颁布的、由王安石领衔编撰的《尚书新义》,既是官方的经解,又是新学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影响科场达六十多年。它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与学术思想。在诠释《尚书》时,王安石标举“天道”与“人事”的对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普遍而紧密的联系。其目的是“以道揆事”,即把自己的政治理念附会于《尚书》,通过解释《尚书》来介入政治实践,达到推动变法的效果。
- 方笑一
- 关键词:新学
- 经学与文学关系的多维观照——以北宋古文理论与创作为中心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以北宋古文理论与创作为对象,探讨中国古代经学与文学的复杂关系。宋初文人的"尊经"观念对古文理论产生不同导向,一些古文家在理论上为古文的发展开拓空间,在创作实践层面,文人对经典的体认深入古文创作,而古文技艺之进展,又反过来推动释经活动。当一家经学成为官学之后,古文家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文格,并未完全屈膝于国家意识形态之下。文本最后对"经术派"是否存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方笑一
- 关键词:经学文学北宋古文
- 宋代科举策问形态研究
- 2016年
- 宋代科举考试中的策问并非简单等同于一个或几个问题,而是拥有一定的文本形态。在问题之外,提问者还会叙述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与问题用一定的结构绾合在一起,构成整个策问的文本。宋代常科发解试策问形态的变化趋势是篇幅逐渐加大,形制由骈转散,结构程式化倾向日趋明显,作者主观立场由隐而显。省试策问的形态变化与之近似,但南宋时期篇幅明显增长,甚至接近千字。殿试策问以皇帝口吻写成,程式化程度更高,主体部分通常由五项内容构成,形式上骈散结合,提问的视角和措辞都比较宏观,更好地体现了策问的征询性功能。
- 方笑一
- 关键词:宋代科举策问
- 特别约稿 难忘的一碗虾仁面
- 2023年
- 在上海的面馆,主流是做苏式面。红汤细面,浇头另烧,口味偏甜。20世纪90年代末,有一家叫“沧浪亭”的苏式面馆开在热闹时尚的淮海路,生意红火。可我没有去过。那里的面价格偏贵,一碗招牌的虾仁面要六七十块,即使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不算便宜。临近大学毕业,我在一家出版社实习,地点在一栋幽静的小洋楼,离淮海路很近。实习的几个月里,我每天和正式编辑一样,准时上下班,到了办公室就帮着看稿子、做校对。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园,进入一家单位,周围的一切于我都很新鲜。
- 方笑一
- 关键词:约稿虾仁
- 四美兼具:如何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 2023年
-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古代它属于经、史、子、集四部中的集部,在现代学科分类中,则属于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当然,古典文学这个概念也是在现代学科建立之后才出现的。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怎样的定位?我认为从文化属性而言,诗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精英文化,这个精英主要是指创作主体而言,当然,它的受众也是以精英阶层为主。
- 方笑一
-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现代学科古典文学精英文化精英阶层文化属性
- 漫读宋词《玉楼春·春景》
- 2017年
- 北宋人宋祁写过一首《玉楼春·春景》。“玉楼春”是词牌名,“春景”是这首词的标题,可见这首词是专门描写春色的。词是这样写的: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写的是词人春天出游的情景。
- 方笑一
- 关键词:《全宋词》惜春通感
- 高校古典文学教育的进路与突围——专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教授被引量:1
- 2023年
-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者往往过于关注以文学审美为指向的文章,忽略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对此,“非审美化的形式研究”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高校古典文字的研究者、教育者们应尽量摒弃用现代文学尺度衡量古代文学作品的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读原典、学写旧体诗词,感悟中国古典文学本身的丰富性。此外,还需要重视古典文学教育中的学科融合,加强与历史学科的交流,同时积极拥抱新兴技术手段,让高校古典文学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 方笑一罗欣郭伟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 小时候怎样背古诗
- 2017年
- 前不久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游戏上,16岁的少女武亦姝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你是不是一瞬间就给跪了?我在后台,我是没有跪,不过呢,老实说,我膝盖有点软,因为这首诗难背。关于儿童该不该背古诗有两种意见。我先不说我赞成哪一种,每次说到背古诗,我就回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背古诗的情景。印象最深的一次,1980年元旦早晨,
- 方笑一
- 关键词:中国诗词杜甫诗诗词创作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