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旭东
- 作品数:61 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江苏省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南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疫情趋势分析
- 郭晶施旭东张侠
- 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检测法对各种抗酸分支杆菌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培养法对各种抗酸分支杆菌菌株培养的适应性。方法 应用本室研制的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 (以下简称RFGIT) ,定量接种各种抗酸分支杆菌标准菌株 ,并与改良罗氏培养管 (L J管 )和BD公司MGIT快速培养管进行配对比较 ;用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梯度稀释 ,分别接种RFGIT、MGIT和L J管 ,记录出现阳性结果时间。结果 RFGIT对 19种标准菌株培养阳性检出时间 ,平均为 4 .6 8± 2 .4 8d ;MGIT管培养为 5 .39± 2 .89d。有 8种菌株RFGIT检出时间显著早于MGIT管。接种不同浓度H37Rv ,在 3种培养管配对比较 ,RFGIT阳性检出时间较MGIT管提前 1~ 5d ,平均提前 3.2d ;较改良罗氏法提前 11~ 31d ,平均提前 19.1d。结论 RFGIT对各标准菌株及不同浓度H37Rv培养阳性的检出时间均明显早于改良罗氏培养管 ;部分菌株明显早于MGIT培养管。结果表明RFGIT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和快速的培养法。
- 吴晓渊刘正华施旭东
- 关键词:细菌培养
- 纳米磁珠富集处理临床标本在分枝杆菌培养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以罗氏培养基作为培养检测介质,验证采用PEG600纳米磁珠富集临床标本中分枝杆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EG600纳米磁珠富集法、离心法(3000×g,20 min)和直接接种法3种方式处理94份临床标本(来源于南京市胸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间门诊和病房的94例肺结核患者),在固体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比较3种方法的培养阳性率、污染率以及平均初生长时间。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Kolmogorov-Smirnov法检测正态性,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直接接种法、离心法、磁珠富集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9.79%(28/94)、43.62%(41/94)、41.49%(39/94);污染率分别为2.91%(3/103)、4.85%(5/103)、3.88%(4/103);平均初生长时间[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28(21,40)、21(21,35)、21(21,35)d。磁珠富集法、离心法阳性率均高于直接接种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9、11.08,P值均<0.01)。磁珠富集法、离心法的初生长时间均短于直接接种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983、-3.980,P值均<0.01)。离心法与磁珠富集法之间在阳性率与平均初生长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比较:χ2=0.25,P=0.62;平均初生长时间比较:Z=-0.557,P=0.577)。结论磁珠富集法在培养的阳性率与初生长时间上均优于直接接种法,与离心法所得结果相似;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概率小,易于批量处理,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王相栋邵吉宝施旭东
- 关键词:分枝杆菌属标本制备铁化合物细菌学技术
- 酮康唑在痰结核杆菌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5年
- 酮康唑在痰结核杆菌培养中的应用施旭东,段静(南京胸科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29)吕泰霞(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儿保化验室)经试验证明酮康唑对结核杆菌无抑制生长作用的基础上,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一个月的时间内(气温在25℃~30℃左右),我们对215份...
- 施旭东段静吕泰霞
- 关键词:结核杆菌痰培养酮康唑
- 59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DNA芯片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和耐药性的关系。 方法 用DNA芯片检测和测序对 5 9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异烟肼 (katG、inhA、ahpC)、耐利福平 (rpoB)基因检测。 结果 5 9株耐药分枝杆菌菌株中 ,分别有 4 0株 (4 0 / 5 9)测出ropB基因突变 ,有 32株 (32 / 5 9)测出katG基因突变 ,另有三株katG缺失 ,同时测出两种及两种以上基因突变 32株 ,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出 2 7株为耐异烟肼、利福平菌株中 ,基因芯片检测 2 4株(2 4 / 2 7,占 88 9% )有基因突变 ,其中 18株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突变 (18/ 2 7) ,另抽取 11株进行DNA测序 ,与芯片检测结果完全相符。 结论 用DNA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性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 李胡渤张晨曦施旭东
- 关键词: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DNA芯片基因突变药敏试验
- 非放射性快速荧光检测法对抗酸分支杆菌不同菌株培养效果的研究(摘要)
- 应用本室研制的非放射性快速培养荧光检管(以下简称本管),定量接种各种抗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并与改良罗氏培养管和B.D公司MGIT快速培养管进行配对比较。同时用结核分枝杆菌HRv稀释不同梯度浓度接种本管和MGIT管,记录出...
- 吴晓渊刘正华施旭东
- 文献传递
-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结核的214例患者的血液和痰液,用ELISPOT技术(T-SPOT.TB试剂)分析血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致敏T细胞的γ-干扰素释放情况;用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痰液的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用PNB固体培养法进行菌种初步鉴定,确定为结核复合群。比较两种方法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符合率和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P=0.21),两法符合率为85.5%(183/214)。以临床确诊肺结核为金标准,固体培养法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1%,约登指数为0.98;T-SPOT.TB法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3.5%,阳性预测值为85.3%,阴性预测值为87.8%,约登指数为0.73。结论 ELISPOT检测(T-SPOT.TB)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较好,检测周期较分枝杆菌固体培养方法短,在肺结核感染快速诊断和早期筛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王新宁施旭东刘根焰赵旺胜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肺结核
- 南京市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
- 徐晨耕孙照平李钦民陈延年施旭东
- 本研究对南京市首次进行的结核病学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根据全市5个流调点(其中城区1个、郊区1个、农村3个),抽样总人口8051人。通过实检人口7849人的现场调查,运用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和资料汇总、研究分析,得出了南京...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核病流行病学
- 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基因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离心柱法抽提、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RIF)与异烟肼(INH)耐药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离心柱法直接抽提痰液中MTBDNA,显色法芯片检测69例结核患者、30例非结核患者痰液和H37Rv标准MTB株DNArpoB、katG、inhA和ahpC4个基因片段多态性。结果42例RIF耐药组rpoB区基因总突变率为90.4%,rpoB511、513、516、526、531位点突变率分别为9.5%、9.5%、7.1%、40.4%、38.0%,有1例未检出芯片信号;46例INH耐药组katG、inhA、ahpC区域突变率分别为58.6%、19.5%、6.5%,有4例未检出芯片信号;30例非结核病人痰液芯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37Rv标准株为野生型。结论离心柱法抽提、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IF和INH耐药基因方法灵敏、特异、简便,无需特殊仪器,对指导临床用药价值较大。
- 郭乃洲王万相严爱华高翠香周步全施旭东马力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
- 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药敏及鉴定微量检测法及装置
- 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药敏及鉴定的微量检测法,①标本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经过培养,在生物安全橱内将生长出的抗酸分枝杆菌取出,并制成规定浓度的菌悬液;②在生物安全橱内,将设有的专用微量培养板上盖打开,板内各孔预先加好培养基和相...
- 刘正华施旭东吴晓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