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美楠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地层
  • 4篇磁学特征
  • 3篇地层学
  • 3篇旋回
  • 3篇环境磁学
  • 2篇地层学研究
  • 2篇旋回地层
  • 2篇岩芯
  • 2篇气候
  • 2篇环境磁学特征
  • 2篇环境意义
  • 2篇教学
  • 2篇航次
  • 2篇磁性矿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教学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断层
  • 1篇虚拟仿真实验
  • 1篇悬浮体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15篇时美楠
  • 9篇吴怀春
  • 4篇房强
  • 2篇张世红
  • 2篇李海燕
  • 1篇李琰
  • 1篇杨天水
  • 1篇甘华阳
  • 1篇陈芳
  • 1篇郭婧锐
  • 1篇翁立群
  • 1篇余少华

传媒

  • 2篇中国矿业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地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海洋地质与环境实验技术作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旨在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与地质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海洋地质与环境的实验设计思路与方法。海洋地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立足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与培养海洋科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海洋地质学传统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海洋地质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海洋地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以虚拟操作实验室系统以及动态图像粒度粒形分析仪、MFK1-FA型卡帕桥磁化率仪两个实验系统为例对该平台的建设内容进行介绍。海洋地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将实验测试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和图形交互等表现形式展现,不受传统实验教学中时间、空间和专业设备的制约,为解决特殊形式下的专业实验课程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时美楠房强李琰
关键词:海洋地质实验教学
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带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带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重大的科学问题都汇聚在此。俯冲带的构造演化和古环境变化是理解这些科学问题的关键。由于俯冲带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以及地质样品获取难度大,为研究俯冲带构造演化和古环境变化造成...
时美楠
关键词:磁性矿物成岩作用气候变化水合物
松辽盆地松科2井早白垩世沙河子组天文年代标尺
2023年
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2井的沙河子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GR)开展了详细的旋回地层学研究。频谱分析结果揭示,沙河子组上段(3336~4727 m)具有142~188 m、44~57 m、14 m和7~9 m的沉积旋回;下段(4727~5960 m)具有170~205 m、44~61 m、16~18 m和7.5~11.5 m的沉积旋回。这些沉积旋回的周期之比近似早白垩世天文轨道周期之比20:5:2:1,将这些沉积旋回依次解释为405 ka长偏心率、约100 ka短偏心率、约37 ka斜率和约20 ka岁差旋回。相关系数法(COCO)通过统计检验获得上、下段地层沉积速率约为40 cm/ka和56 cm/ka,支持了该天文周期的解释。对405 ka长偏心率沉积旋回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并以松科2井3961 m处凝灰岩样品的锆石U-Pb二次离子探针年龄(U-Pb SIMS)113.9±0.9 Ma为锚点,建立了松科2井沙河子组(112.3~118.2)±0.4 Ma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其持续时间约为5.92±0.4 Ma。本研究为确定早白垩世升温过程中松辽盆地重大环境和地质事件的年代提供了新的年代学约束,为该时期全球海、陆相地质事件对比提供了年代学基础。
麻晓娟李山褚润健房强时美楠吴怀春
关键词:沙河子组旋回地层
南海南部ODP1143站环境磁学特征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黄冰玥吴怀春时美楠
南海海槽增生楔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
俯冲带区域地震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活动释放能量的90%(Lay,2005),而地震活动产生的地震和海啸,对人口稠密地区存在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对俯冲带区域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俯冲带的演化规律及其...
时美楠
关键词:环境磁学
文献传递
俄罗斯极地海表层海水悬浮体浓度和磁性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2年
为了解俄罗斯极地海悬浮体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对2019年中俄北极联合考察(AMK78航次)在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表层海水采集的SPM样品开展了颗粒浓度、组成和岩石磁学分析。研究发现,SPM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硅质浮游生物碎屑组成。悬浮体浓度在德米特里拉普捷夫海峡及其东侧海域最高,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河口外侧次之,其他海域整体较低。悬浮体中携磁矿物为单畴、多畴磁铁矿。陆源碎屑集中分布在近岸和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离海岸和河口较远海域悬浮体中硅质生物碎屑占比升高。SPM浓度主要受到河流搬运入海的陆源碎屑通量和海岸侵蚀的影响,而SPM中磁性矿物与流域内岩石类型有关,并受西伯利亚沿岸流的影响,磁性矿物集中在洋流流速缓慢的区域,粒径粗的磁性矿物分布在沿岸地区,可能与海岸侵蚀有关。
边佳琪时美楠吴怀春汪卫国
关键词:悬浮体岩石磁学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正>古、中生代之交是显生宙地质历史上最重大的转折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例如,全球性的海退海进、大规模火山活动、地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缺氧事件等。生物绝灭事件使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和高达90%的海...
时美楠吴怀春张世红李海燕杨天水
文献传递
珠江口伶仃洋ZK1钻孔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2022年
伶仃洋地区年代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古环境的重建及海陆交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磁性地层学和AMS ^(14)C测年对珠江口伶仃洋ZK1钻孔(113°40′E、22°34′N,孔深100.3 m)0~32 m岩心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5个样品的AMS ^(14)C测试年龄为(486±120)~(2268±149)a BP。岩心的岩石磁学测试显示样品的载磁矿物以单畴、多畴的磁铁矿为主。磁性地层学研究显示在取心过程中存在岩心倒置,对岩心倒置深度段的磁性序列进行矫正。将岩心的地磁倾角、强度与东亚地区标准曲线和极光记录相对比,建立了ZK1钻孔岩心(0~32 m)的高分辨率地层年代框架,岩心底界年龄为3.5 ka BP。在该年代格架的控制下,岩心磁学参数具有3~8 a、11 a和21~25 a的周期性变化,推测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太平洋十年际涛动和全球地表气温异常周期、太阳活动有关。
曹凯君任晋珂李潇濛吴怀春陈芳陈芳时美楠余少华
关键词:珠江口磁性地层学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ediments from Kumano Basin,Nanikai Trough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earc basin evolution history
Kumano basin located in the Nankai margin of southwest Japan is receiving more attention as sources of great t...
时美楠吴怀春张世红赵西西李海燕苏新杨天水王红强
文献传递
华南纳庆剖面早二叠世沉积记录对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响应
2023年
早二叠世晚期发生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冰川消退事件,地球气候经历了由冰室向温室的转变。然而,低纬度地区对此次气候变化的响应细节仍存较多疑问。华南板块在早二叠世位于古特提斯洋中,发育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Fe元素含量作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对贵州省罗甸县纳庆剖面392.3 m至487.9 m的下二叠统亚丁斯克阶-空谷阶四大寨组进行旋回地层学研究。频谱分析显示研究段具有显著的7.46~10.46 m、2.01~3.15 m、0.46~0.68 m、0.27~0.39 m谱峰,其比例约为26.7:7.8:1.7:1,与利用La2004模型推算的早二叠世天文轨道周期比例(23.9:7.4:1.9:1)基本一致。利用405 ka偏心率校准的Fe元素序列存在405 ka、117 ka、90 ka、30.1~35.8 ka、15.6~22.9 ka周期信号,表明沉积记录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估算出研究段的平均沉积速率为2.15 cm/ka,构建了288.1 Ma至282.9 Ma,持续时间约为5.16 Ma的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研究证实周期约为1.36 Ma的超长斜率旋回控制了海平面的升降,但其控制机制在冰室和温室两种气候状态下并不相同。超长斜率旋回在冰室状态下通过控制高纬度冰川消长影响海平面变化;在温室状态下,斜率旋回或通过影响大陆含水层控制海平面升降。
刘孟凯房强吴怀春黄文韬时美楠张世红杨天水李海燕
关键词:早二叠世米兰科维奇旋回海平面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