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亮
- 作品数:105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焦炉气或者合成气制甲烷用的反应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炉气或者合成气制甲烷用的反应器,包括:固定床反应器,其内填充有固体催化剂;加热单元,沿轴向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器的中部;气体预热单元,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器的进气口上;流量调节单元,设置于气体预热单元的一侧;温度...
- 李光曹建亮梁楚宁张亚坤张玉龙
- 文献传递
- 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导电基体、TiO<Sub>2</Sub>致密层、TiO<Sub>2</Sub>介孔层、ZrO<Sub>2</Sub>介孔层、钙钛矿活性层...
- 孟哈日巴拉宗贝贝付乌有张波王晓东孙广曹建亮张战营
- 一种g-C<Sub>3</Sub>N<Sub>4</Sub>负载氧化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g-C<Sub>3</Sub>N<Sub>4</Sub>负载氧化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首先制备乙酸钴水溶液和g-C<Sub>3</Sub>N<Sub>4</Sub>水溶液,混合后,磁力搅拌,...
- 曹建亮王燕时建朝孙俊岭张火利李高杰张传祥刘宝忠孙广马名杰张战营
- 文献传递
- 核-壳型KHCO_3/赤泥复合粉体的甲烷抑爆特性被引量:20
- 2017年
- 为了获取新型经济、环保、高效的粉体抑爆材料,以制铝工业废料赤泥为原料加以改性作为载体,采用反溶剂-溶析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KHCO_3/赤泥复合粉体。通过20 L球形抑爆实验系统,测试新型复合粉体对甲烷爆炸压力参数的影响,并与单一赤泥粉体和KHCO_3粉体的抑制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核-壳型KHCO_3/赤泥复合粉体具有更好的抑爆效果。其中,负载含量为30%的KHCO_3/赤泥复合粉体使9.5%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爆炸最大压力降低37.5%,最大升压速率降低93.2%,爆炸延迟时间大幅度延长。并对核-壳型KHCO_3/赤泥复合粉体的抑爆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
- 王燕程义伸曹建亮郑立刚伊宏伟余明高
- 关键词:赤泥复合粉体
- 一种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液相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液相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包括:透明导电玻璃、电子传输层、介孔层、绝缘支架层、钙钛矿活性层和碳电极层;所述太阳能电池是在自然空气气氛中采用液相法制备而成,首先制备前驱液,然后以透...
- 孟哈日巴拉刘会敬付乌有张波王晓东孙广曹建亮张战营
- 文献传递
- 赤泥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2
- 2015年
- 赤泥资源丰富,因其高比表面积而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环境修复领域前景广阔。本文详细综述了赤泥在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及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指出在提高赤泥吸附性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赤泥中的有价元素硅、铝、铁等,制备赤泥复合材料,对赤泥资源的再生利用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 练佳佳唐庆杰吴文荣邵天旗宋兵曹建亮马名杰
- 关键词:赤泥环境修复污水废气土壤
- 一种Ag/Ag<Sub>2</Sub>O/TiO<Sub>2</Sub>/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Ag/Ag<Sub>2</Sub>O/TiO<Sub>2</Sub>/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培烧改性的硅藻土加入到含银离子废水中并搅拌1‑2h后,离心取沉淀物,向沉淀物中加入抗坏血...
- 唐庆杰吴文荣张火利曹建亮邵天旗宋兵李晴晴王俊豪马名杰
- 文献传递
- 凹凸棒石黏土负载CuO催化剂催化CO氧化性能
- 以纤维状的凹凸棒石黏土为载体。采用沉积一沉降法负载 CuO 制备出负载型 CuO/Attapulgite(CuO/APT) 催化剂。采用 XRD、SEM、TEM、XPS 和 Nadsorption 手段对所得催化剂结构性...
- 曹建亮袁忠勇
- 关键词:凹凸棒石黏土氧化铜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孔Ti3C2/g-C3N4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Ti<Sub>3</Sub>C<Sub>2</Sub>/g-C<Sub>3</Sub>N<Sub>4</Sub>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Ti<Sub>3</Sub>C<Sub>2</Sub>粉...
- 曹建亮王燕陈玉梅陈泽华张火利张传祥马名杰孙广刘宝忠张战营
- 文献传递
- 一种赤泥制备铝铁絮凝剂的方法
- 一种赤泥制备铝铁絮凝剂的方法,先将赤泥进行水洗获得水洗液和水洗渣,再将水洗渣与柠檬酸、单宁酸、苹果酸的混合浸出溶剂在质量比为1:3‑7、反应温度为80<Sup>o</Sup>C‑100<Sup>o</Sup>C、搅拌强度...
- 朱晓波赵恒李望牛泽鹏邢宝林曹建亮聂彦合陈俊涛王燕张乾张玉德张传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