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平

作品数:29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降水
  • 8篇雷达
  • 6篇东北部
  • 6篇强对流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6篇北部
  • 5篇强对流天气
  • 5篇强降水
  • 5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地形
  • 4篇雷达回波
  • 4篇回波
  • 3篇降水量
  • 3篇暴雨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预警
  • 2篇云导风
  • 2篇云图
  • 2篇天气雷达

机构

  • 22篇青海省气象台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青海省气象科...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大气本底...
  • 1篇青海省雷电灾...

作者

  • 29篇朱平
  • 8篇王振会
  • 6篇李生辰
  • 5篇田成娟
  • 4篇徐亮
  • 4篇肖建设
  • 4篇靳世强
  • 4篇许建明
  • 3篇马琼
  • 2篇俞小鼎
  • 2篇朱玉军
  • 2篇魏国财
  • 1篇保广裕
  • 1篇张青梅
  • 1篇肖韶荣
  • 1篇张国庆
  • 1篇苏永玲
  • 1篇蔡忠周
  • 1篇郑平
  • 1篇石秀云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青海气象
  • 2篇遥感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
  • 1篇青海科技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高原地震
  • 1篇暴雨灾害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第三届长三角...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部HDA算法检验评估及参数本地化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2006—2011年CINRAD/CD雷达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以下简称高原)探测到的110次强对流风暴过程,运用WSR-88D冰雹探测算法(HDA)计算强冰雹指数(SHI)和最大预期冰雹直径(MEHS)并进行探测效果检验。提出对HDA原默认参数进行本地化并给出本地化方案,明显地改善了探测效果,正确率由85%提高到89%,虚警率由41%降低到21%,临界成功指数由53%升高到75%,MEHS大于观测尺寸的百分比由74%降到33%。结果对CINRAD/CD雷达探测冰雹有重要参考价值。
朱平李生辰
青海东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青海西宁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6日发生在青海高原东部海晏县境内的一次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附近沿西北气流快速东移南下的短波槽是这次海晏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有中气旋相伴随的强降水类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最大液态含水量第一次爆发式增长随即降低对应强降水开始,第二次降低对应冰雹降落,风廓线图上40 kft以下双层连续无资料区的逐渐破坏直到完全建立对应降水从开始到减弱的过程。强回波区>50 dBZ、在降水回波中包裹着中气旋以及"弓"型回波后侧的V字形槽口是此次过程中强降水超级单体区别于其它类型超级单体的主要特征。>50 dBZ回波高度伸展到-10℃层高度以上而没有到达-20℃高度,是这次过程中无大冰雹降落的主要原因。
朱平田成娟
关键词:强对流强降水超级单体雷达回波
TCFM导风技术介绍及其初步试验研究
本文提出将最大相关法和傅立叶相位分析法相结合的卫星导风技术--TCFM,从而在最大相关法处理半小时间隔云图基础上有效地计算出亚象素尺度位移分量、提高示踪云追踪精度。本文介绍了TCFM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分别利用模拟资料和实...
朱平王振会许建明
文献传递
海晏“7.6”短时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2011年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云图以及青海西宁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6日发生在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附近沿西北气流快速东移南下的短波槽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在北上的东南暖湿气流与西亚槽底分裂冷空气在青海东北部地区交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上升运动、午后太阳辐射对地表不均匀加热与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此次强对流天气,并促使500hPa切变线附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产生中尺度对流复合系统(MCS),在卫星红外和水汽云图上有明显的中β尺度孤立MCS特征,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有中气旋相伴随的强降水超级单体特征。
朱平李生辰田成娟郑平
关键词:强对流MCS强降水超级单体
祁连山南麓湟水河谷地形云雷达回波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2010年7月15—8月15日、2011年7月15—8月15日的逐日雷达资料和数值预报以及探空资料等,对祁连山南麓湟水河谷地形云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河谷对流天气形势以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副高脊区型、浅槽型、浅槽与西南气流共同控制型5种类型为主。在各种类型控制的大气形势下均有地形云产生,太阳辐射加热使水源地或附近山顶形成地形云,初生地形云首先沿着近地面风场方向移动,再沿500 h Pa引导气流方向移动。山脉对地形对流云起到抬升、加强和成型的作用。5种类型的地形云都可能发展成对流风暴单体(普通对流单体或脉冲单体),在对流发展阶段,西南气流型地形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值(回波顶高、对流单体顶高、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等)更大;在成熟阶段,副高脊区型和浅槽与西南气流共同控制型的回波参数值更大,易形成带状多单体对流风暴,其后部形成逆风区,强降水集中于该逆风区内。
朱平张国庆
关键词:地形云太阳辐射雷达回波
青海省东北部地区“2010.7.6”短时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6日晚发生在我省东北部的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与物理量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压槽底分裂冷空气在我省东北部交绥是导致我省东北部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田成娟朱平
关键词:东北部
FY2C卫星实时数据的通道分离及小波分析
2006年
为了提高卫星云图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及时有效性,经常需要尽快显示实时接收的卫星数据云图。各省气象台中规模利用站接收的FY2C卫星云图的实时数据,格式为gpf,需要先进行通道分离后才能显示图像,本文主要介绍各种投影类型的gpf数据经通道分离后,对其单通道云图进行小波分析,以便简单直观地分析云图的特征、提高云图的传输效率。
朱平王振会肖建设
关键词:小波分析
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遥感监测及预警方法研究
青海高原(简称“高原”)海拔高且地形复杂,致灾性对流频发。但是,针对高原上强对流的研究较少,对卫星和雷达的应用水平有限,特别是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及其云团参数特征研究更少。为做好高原防灾减灾工作和提高遥感监测资料的应用及研...
朱平
关键词:遥感监测预警方法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部小灶火一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2019年
利用气象资料对2018年6月17-18日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小灶火的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灶火地区处在500hPa风场切变线上,700hPa有柴达木热低压存在,整个青海省水汽处于饱和状态(t-td≤5℃)。地面△P3图上,17日20时冷空气已入侵柴达木盆地,其后不断加强。小灶火地区地面有辐合中心且处在迎风坡,地形强迫抬升显著。(2)17日20时小灶火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表现的非常清楚。小灶火有明显的上升运动,500hPa有上升运动的大值中心;水汽通量散度底层到中层水汽辐合;17日20时后有明显的增湿过程且湿层深厚,比湿达6g/kg左右。(3)小灶火上下游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湿层较深厚,有一定的对流有效位能。(4)卫星云图水汽图上,小灶火地区对流层中上层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小灶火对流层中上层上升运动时段与主要的降水时段基本一致。
韩廷芳陈宏松朱平石秀云刘成丰
关键词:极端降水地形水汽
青藏高原东北部两次大到暴雨雷达和云图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常规观测、NCEP/NCAR1°×1°再分析、自动站、西宁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及TBB资料,对2015年6月19~20日(简称"6.19")和2015年8月1-3日(简称"8.1")发生在青海省东部的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场、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及TB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地面有冷空气从河西走廊扩散南下,伴有辐合线.(2)"6.19"是混合云系造成,水汽图像上表现为白亮、密实的区域,TBB>-33℃,"8.1"为结构紧密、呈椭圆形的中尺度对流云团,TBB<-73℃.(3)"6.19"为混合型降水回波,"8.1"为"S"型回波,强度达到55dBZ,强中心高度15km,形成"列车效应",0℃层高度偏高,有逆风区存在,"S"型气旋性的辐合等典型的强降水单体回波的特征,VIL经历了两次爆发式的增长及突然降低的现象.
田成娟朱玉军马琼朱平
关键词:大到暴雨雷达回波卫星云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