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辉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腰椎
  • 7篇椎管
  • 6篇椎管狭窄
  • 5篇腰椎管
  • 5篇腰椎管狭窄
  • 5篇腰椎管狭窄症
  • 5篇融合术
  • 5篇手术
  • 5篇椎管狭窄症
  • 5篇椎间孔
  • 5篇狭窄症
  • 4篇后路
  • 4篇脊柱
  • 3篇退变
  • 3篇退变性
  • 3篇椎体
  • 3篇椎体间
  • 3篇椎体间融合
  • 3篇椎体间融合术
  • 3篇内固定

机构

  • 20篇三门峡市中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黄河三门峡医...
  • 1篇义马煤业集团...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作者

  • 20篇朱文辉
  • 14篇张凯
  • 12篇聂富祥
  • 12篇张鹏飞
  • 6篇李想
  • 4篇郭强
  • 4篇李想
  • 2篇丁韶龙
  • 2篇卢微波
  • 2篇王自力
  • 2篇李志军
  • 2篇李鹏
  • 1篇程国芳
  • 1篇毛克亚
  • 1篇张亮
  • 1篇樊伟明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医正骨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医学新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行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男19例、女41例。年龄38~79岁,中位数56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13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_(4~5)46例、L_5S_114例。病程1~24个月,中位数2.5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腰部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128~220 mL,中位数150 mL。手术时间170~296 min,中位数190 min。术后下床时间2~4 d,中位数3 d。住院时间5~14 d,中位数11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腰部疼痛VAS评分,术前为(5.95±1.30)分,术后1周及6个月分别为(1.40±1.50)分及(1.15±1.32)分。ODI评分,术前为(67.18±15.15)分,术后1周及6个月分别为(14.55±4.10)分及(10.83±5.33)分。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融合椎体均已获得骨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或下沉及椎间隙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结论: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减轻腰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创伤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聂富祥贺海怿朱文辉李想张凯张鹏飞郭强郭高升樊伟明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脊椎滑脱脊柱融合术
一种上颈椎手术头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颈椎手术头架,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壳体、支撑侧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置有透气通孔和固定螺孔,所述透气通孔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上方设置有额头固定板,所述额头固定板侧面设...
贺海怿朱文辉李想聂富祥张凯郭高升张鹏飞
文献传递
经皮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皮单向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骨折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集61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经皮微创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组,n =32)和常规开放切开内固定(对照组,n=29)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创面、术后VAS评分、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7 ~14个月(平均9.6个月)的随访,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观察组(87.4±13.6) min、对照组(92.3±10.3) min,(t=-1.648,P>0.05);手术出血量:观察组(73±8.8) mL、对照组(352 ±63.7) mL,(t=-23.385,P<0.05);手术创面:观察组(12.3 ±2.30) cm2、对照组(81.5±14.2) cm2,(t=-25.937,P<0.05);住院费用(万元):观察组(3.5±0.3)万元、对照组(2.3±0.5)万元,(t=-11.223,P<0.05).术后2天及6个月VAS评分:观察组(3.0±0.4)及(1.3±0.6)、对照组(4.2±0.5)及(2.7±0.7),(t=-10.396及-8.409,P<0.05),并且与术前相比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及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观察组(89.6±7.2)%及(84.2±5.7)%、对照组(91.3±5.8)%及(86.3±4.6)%,(t=-1.009及-1.573,P>0.05),但同组内术前术后相比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均显著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后遗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在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后期的丢失方面取得了同样的疗效,但患者花费较大.
李想贺海怿朱文辉张鹏飞郭强聂富祥
关键词:内固定器胸椎疗效比较研究
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清PGE2、NPY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清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3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参照组41例采取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42例采取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疼痛(VAS)评分及血清NPY、PGE2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周、2周、4周Lysholm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1d、2d、3d的VA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NPY、PGE2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改善血清NPY、PGE2水平。
陈峰朱文辉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活动度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于腰椎管狭窄症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中使用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且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总结治疗情况和结果。结果本课题65例患者的手术用时为(84.23±10.52)min,手术中的失血量为(29.25±4.33)mL。患者手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术后VAS评分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的腰腿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ODI评分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的腰椎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患者1年,在末次随访时经Nakai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总优良率为89.23%。在65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两天右下肢麻木,且逐渐加重,可能形成血肿,给予患者开放减压术治疗,下肢麻木缓解。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治疗时,通过3D技术可确保能够在术前直观、精准、立体对狭窄部位和狭窄范围进行分析,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朱文辉张凯郭高升李赛董晨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可行性
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该科进行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的1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优良率为79.63%(86/108);术后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VAS、ODI评分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2.61、189.92,P=0.000、0.006)。结论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较好。
张凯朱文辉郭强张鹏飞聂富祥贺海怿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神经根减压
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身体一般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李想贺海怿朱文辉聂富祥张鹏飞张凯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
锁定板与多枚针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锁定板与多枚针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内固定技术的特点。方法 23例肱骨近端骨折,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锁定板内固定技术,共11例;B组应用多枚针内固定技术,共12例。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优良率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5.3min,B组为91.6 min。与A组比较,B组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功能优良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3~1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结论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应用锁定板较多枚针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更满意的效果。
卢微波王自力李志军丁韶龙程国芳朱文辉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锁定板
基于大数据的上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大数据分析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上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设置有信息采集模块,并发症类型分类模块。该发明设置有其他信息修订模块,可以通过对病人以往病史的了解对颈椎术后患者进行修订,来避免因为...
贺海怿李想朱文辉聂富祥郭高升张凯张鹏飞
文献传递
后路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退变性腰椎侧弯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后路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45~72岁,中位数64岁。均经6个月以上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单节段病变8例,其中L_3~L_41例、L_4~L_54例、L_5~S_13例;多节段病变31例,其中L_2~L_43例、L_2~L_54例、L_3~S_17例、L_4~S_11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36例患者单侧下肢肌力减弱,11例患者大小便障碍及会阴部感觉障碍。病程8个月至16年,中位数12年。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Cobb角变化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并计算其改善率;术后6个月行腰椎CT检查观察腰椎融合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前Cobb角为11°~33°,中位数25°;术后6个月Cobb角为3°~19°,中位数7°。术后6个月的ODI改善率为87%~96%(中位数91%),优27例、良7例、可5例;术后12个月的ODI改善率为92%~98%(中位数94%),优28例、良9例、可2例。术后6个月腰椎CT检查显示腰椎融合率为95%~98%,中位数96%。6例出现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抗凝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及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退变性腰椎侧弯,可以恢复脊柱生理曲度、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具有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聂富祥贺海怿朱文辉李想张凯张鹏飞郭高升郭强
关键词:脊柱侧凸椎管狭窄腰椎脊柱融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