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艳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单抗
  • 3篇多西他赛
  • 3篇晚期
  • 2篇单抗治疗
  • 2篇晚期乳腺癌
  • 2篇贝伐单抗
  • 2篇贝伐单抗治疗
  • 1篇毒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乳腺癌易感性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81...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秦叔逵
  • 5篇朱艳
  • 4篇杨柳青
  • 4篇王琳
  • 3篇陈映霞
  • 2篇华海清
  • 2篇刘秀峰
  • 2篇方蓉
  • 2篇李慧
  • 1篇寻琛
  • 1篇赵宁莉
  • 1篇管晓翔

传媒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西他赛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其单药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序贯应用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2岁,中位年龄为53岁,均经改良根治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免疫组化检查HER-2为(-)或(+)。治疗方案:贝伐珠单抗15mg/kg d1,多西他赛75mg/m2d1,3周为1周期。治疗6个周期未出现病情进展者应用贝伐珠单抗(15mg/kg)单药维持治疗,每3周1次。结果全组8例中获CR 1例,PR 3例,SD 4例。有效率(RR)为50%,疾病控制率(DCR)为100%。7例经联合治疗6~9个周期后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为2~31.3个月,中位维持治疗时间为15.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2.3个月。全组5例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2例伴发热;5例患者出现指甲毒性,其中3例1、2级,2例3级。贝伐珠单抗应用4~36.5个月过程中,1例发生血栓3级,1例高血压2级,1例高血压3级,2例蛋白尿2级。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序贯应用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王琳寻琛陈映霞刘秀峰朱艳秦叔逵
关键词:多西他赛乳腺癌
多西他赛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乳腺癌致严重指甲毒性2例
朱艳王琳杨柳青方蓉李慧秦叔逵
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观察评价FOLFOX 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国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7月至2012年7月,共77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FOLFOX 4方案的系统化疗,具体为:奥沙利铂(OXA)85mg/m2静滴,d1;亚叶酸钙(LV)200mg/m2静滴2h,d1、d2;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推,继以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每2周为1周期。按照RECIST 1.0版标准每3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观察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毒副反应按照NCI-CTC 3.0标准观察和判定;神经系统毒性参照OXA专用神经病变分级标准评判。结果全组患者中72例可评价疗效,获PR 3例,SD 37例,PD 32例,客观缓解率(RR)为4.2%,疾病控制率(DCR)为55.6%,中位TTP为2.7个月,中位OS为6.1个月。AFP反应率为11.1%。分层分析显示,曾接受过系统治疗患者的化疗疗效并不劣于初治患者,但是有门脉侵犯或肝外转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更差。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轻度的周围神经毒性。结论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FOLFOX 4方案进行系统化疗,对于国人中晚期PLC患者具有良好的病情控制和生存获益,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杨柳青秦叔逵赵宁莉华海清刘秀峰陈映霞王琳朱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奥沙利铂FOLFOX
多西他赛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乳腺癌致严重指甲毒性二例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朱艳王琳杨柳青方蓉李慧秦叔逵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例报告
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于2014年6月。收集关于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括3237例乳腺癌患者和3242例对照人群。纳入数据在AA vs.GG、AG vs.GG、AG/AA vs.GG和A vs.G基因型的比较中均无异质性。各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有统计学意义(AA vs.GG:OR=1.49,95%CI:1.10~2.00;AG vs.GG:OR=1.23,95%CI:1.10~1.37;AG/AA vs.GG:OR=1.27,95%CI:1.14~1.40;A vs.G:OR=1.19,95%CI:1.11~1.29)。结论 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朱艳管晓翔华海清汪泽兴杨柳青陈映霞秦叔逵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乳腺癌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