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伟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彩晶数码高科显示器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多晶
  • 2篇多晶硅
  • 2篇多晶硅薄膜
  • 2篇硅薄膜
  • 2篇CAT-CV...
  • 1篇气相
  • 1篇气相沉积
  • 1篇阈值电压
  • 1篇阈值电压漂移
  • 1篇晶核
  • 1篇化学气相
  • 1篇化学气相沉积
  • 1篇非晶硅
  • 1篇TFT
  • 1篇A-SI
  • 1篇A-SI:H
  • 1篇AM-OLE...
  • 1篇成核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化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吉林彩晶数码...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北方彩晶...

作者

  • 3篇付国柱
  • 3篇李世伟
  • 3篇荆海
  • 2篇高文涛
  • 2篇高博
  • 2篇张玉
  • 2篇廖燕平
  • 1篇刘金娥
  • 1篇邵喜斌
  • 1篇黄金英
  • 1篇齐小薇

传媒

  • 3篇液晶与显示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at-CVD方法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孕育层控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at-CVD)制备多晶硅(p-Si)薄膜的初期会形成一层比较厚的非晶硅(a-Si)孕育层。这层孕育层作为p-Si的前驱生长物,给p-Si的晶化提供晶核,同时这层薄膜又存在较多的缺陷,严重影响了p-Si器件的性能。文章采用p-Si的间断生长,对预先沉积的a-Si孕育层进行数分钟的氢原子刻蚀,目的是刻蚀掉有严重缺陷的Si—Si键,保留与晶体硅匹配的Si—Si键,促进晶核形成,抑制孕育层的再生长。经XRD和SEM测试发现,间断p-Si的生长,经若干分钟的H原子处理后多晶硅很快就形成,结晶取向在(111)面上最强,晶粒尺寸平均为80nm。而传统方法连续生长20min的硅薄膜经XRD测试未出现多晶硅特征峰。结果表明,用Cat-CVD制备p-Si薄膜,间断生长过程,用氢原子处理预先沉积的一层a-Si孕育层,可以抑制孕育层的生长,提高了p-Si薄膜的晶化速率。
张玉荆海付国柱高博廖燕平李世伟黄金英
关键词:多晶硅薄膜晶核
驱动AM-OLED的2-a-Si∶H TFT的设计与制作被引量:5
2006年
a-Si∶H/SiNx∶HTFT在长时间栅偏应力作用下,会产生阈值电压漂移,这主要是由绝缘层电荷注入和有源层亚稳态产生而引起的。针对电荷注入现象,文章首先通过控制源气体SiH4和NH3流量的不同,利用PECVD制作了不同N/Si比(0.87~1.68)的氮化硅绝缘材料,对其进行了椭偏、红外和光电子散射能谱(EDS)测试。制作了不同的MIS结构电容,对其进行老化实验和C-V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稍富氮(N/Si比稍大于标准Si3N4的化学计量比1.33)的氮化硅做成的MIS样品在老化前后C-V曲线偏移不是很明显,表明其缺陷态密度相对较小,能够有效减小半导体/绝缘层界面间的电荷注入。设计了驱动OLED的2-a-Si∶HTFT像素电路及其阵列版图,优化了电路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即T1的W/L=2.5、T2的W/L=25和存储电容Cs=0.8pF。运用7PEP生产工艺,制作了13cm(5.2in)的TFT阵列样品。对TFT进行I-V特性测试,其开态电流为10μA,开关比为106;对AMOLED显示屏样品进行了静态驱动下的亮度测试,其最高亮度为341cd/m2。
刘金娥廖燕平齐小薇高文涛荆海付国柱李世伟邵喜斌
关键词:阈值电压漂移C-VTFT
用Cat-CVD方法制备多晶硅薄膜及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以金属钨为催化热丝,采用热丝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在300℃的玻璃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研究了H2稀释率、钨丝与衬底间的距离和反应室气体压力等沉积参数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并通过XRD谱分析,确定了本实验系统的最佳多晶硅成膜条件:FR(SiH4)=5mL/min,FR(H2)=70mL/min,P=50Pa,L衬底与钨丝=7.5cm,T=30min,t衬底=300℃,特征峰在(111)面上。在接触式膜厚仪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薄膜生长速率为0.6nm/s。对最佳成膜条件下制备的多晶硅薄膜进行刻蚀,形成不同的厚度,以便进行逐层分析。采用XRD和SEM方法对不同厚度的薄膜测试发现,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111)面的XRD特征峰强度逐渐下降,(111)面上的晶粒尺寸基本没有变化,都是50nm左右。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薄膜的生长机制,提出了薄膜生长是分步成核,成核后沿(111)面纵向生长的观点。认为反应基元首先随机吸附在衬底上,在H原子的作用下在一些位置上成核,而在其他位置形成非晶相。已形成的晶核逐渐长大并沿(111)面纵向生长;已形成的非晶相也在生长,但上面不断有晶核形成。当薄膜达到一定厚度,非晶相表面完全被晶核占据,整个薄膜表面成为多晶相,此后整个薄膜处于沿(111)面的纵向生长阶段,直至反应结束,完整的晶粒结构呈柱状。
张玉高博李世伟付国柱高文涛荆海
关键词:多晶硅薄膜催化化学气相沉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