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160 被引量:729H指数:1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医院药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17篇学位论文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5篇细胞
  • 22篇病毒
  • 19篇蛋白
  • 18篇基因
  • 14篇肝炎病毒
  • 13篇乙型肝炎病毒
  • 12篇肿瘤
  • 11篇药物
  • 11篇乙型
  • 11篇细胞色素
  • 11篇结肠
  • 10篇中药
  • 10篇肝炎
  • 9篇乙型肝炎
  • 9篇数据库
  • 7篇药物相互作用
  • 7篇数据库分析
  • 5篇药师
  • 5篇药学
  • 5篇药学监护

机构

  • 67篇武汉大学
  • 41篇福建医科大学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上海中医药大...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大庆油田总医...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河南中医学院...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医药工业...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59篇李丹
  • 36篇王小众
  • 26篇吴杰
  • 22篇陈治新
  • 20篇余涛
  • 20篇郭澄
  • 16篇宋金春
  • 16篇韩永龙
  • 15篇余奇
  • 14篇丁健
  • 13篇孟祥乐
  • 12篇黄月红
  • 12篇林纳
  • 10篇周本宏
  • 9篇于皆平
  • 9篇曾智
  • 8篇张莉娟
  • 8篇臧国庆
  • 7篇沈秉正
  • 7篇江红

传媒

  • 10篇中国药师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肝脏
  • 6篇中西医结合肝...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国药房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4篇现代药物与临...
  • 3篇医药导报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生物技术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癌症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PreS1蛋白与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特异性结合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1蛋白与人类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nascent-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alpha polypeptide,NACA)之间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交合实验验证PreS1蛋白和NACA在酵母细胞内的结合作用,利用离体结合实验证实二者在体外的结合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二者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特异性结合。结果携带NACA基因的酵母同携带preS1基因的酵母交合后发生反应,LacZ活性检测菌落呈现蓝色,离体结合实验Western印迹中出现特异性结合活性反应条带,提示PreS1蛋白和NACA在体外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在13×103处出现蛋白条带,提示在哺乳动物细胞水平仍能检测到PreS1蛋白和NACA的特异结合。结论NACA与PreS1蛋白在酵母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存在特异性结合,推测NACA可能通过与PreS1蛋白的结合影响病毒黏附及反式激活等过程。
李丹丁健林纳王小众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PRES1蛋白
苦参碱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方法:浓度分别为0.5mg/ml、1.0mg/ml、1.5mg/ml、2.0mg/ml的苦参碱体外培养Hela细胞24h、48h、72h后,分别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标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各浓度和时间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FCM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增加,呈现随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各浓度和时间之间比较也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苦参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李丹张蔚
关键词:苦参碱凋亡
体外肝代谢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在所有参与药物生物转化的器官中,肝脏是最主要的场所。药物在肝脏或者肝外的代谢是药物消除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药物在肝脏的代谢直接与其药理活性和毒性特征相关,进而影响药物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药物在肝脏的代谢是临床前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相对于整体模型来说,体外研究模型以其快速、准确、高通量的优势在药物的肝脏生物转化研究中被药物研发的科学工作者广泛使用。目前常用的体外研究模型包括重组酶、微粒体、胞质溶胶、肝脏S9(S9)、细胞株、转基因细胞株、原代肝细胞、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细胞、精密肝切片和肝脏灌流。笔者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概述,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阐述其具体应用方向,方便研究人员选择合适可行的代谢模型,研究药物在肝脏中可能的生物转化模式,最终对药物在人体内的消除方式作出科学的预测。
李丹韩永龙余涛孟祥乐余奇王军郭澄
乙肝病毒X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RRLsincPPT-hPGK-X-IRES-eGFP-WPRE(pRRL-X),并感染正常组织来源的人肝细胞HL-7702,以验证其在体外的感染效率。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HBV X基因的DNA片段,用IN-Fusion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RRL-X并鉴定,jet-PEI转染试剂与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浓缩、计算慢病毒颗粒的滴度;用慢病毒液感染正常组织来源的人肝细胞HL-7702,120 h后初步观察慢病毒颗粒的感染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BV X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HBV X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RRL-X。经293T细胞包装后,用慢病毒感染正常组织来源的人肝细胞HL-7702,120 h后被感染的细胞内可见强弱不等的荧光。结论成功构建HBV X慢病毒表达载体。
陈豪李丹林纳黄月红陈志新王小众
关键词:质粒慢病毒感染慢病毒属聚合酶链反应
幽门螺杆菌的血清学诊断被引量:11
2000年
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已日益完善,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尿素酶活性测定,血清抗 Hp 抗体测定、细胞 DNA 检测及粪便 Hp 抗原检测.毋庸置疑,经内镜取材的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 Hp 感染的常用方法.但侵入性诊断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因此血清学检测和尿素呼吸试验等无创性检测方法也具广泛用途,而血清学检测被视为流行病学调查的首选方法.
王小众李丹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清学诊断ELISA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结合的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COXⅢ)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具体结合位点。方法构建pAS2-1-X变异体重组载体,醋酸锂转化法将其转入酵母细胞,通过PCR法及测序法证实目的片段转入酵母细胞;Westem blot法明确变异体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能否正确表达,滤膜转印法排除自身激活作用;固体培养基交合实验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检测HBx和COXⅢ的结合区域。结果成功构建含HBx第1~72位氨基酸的变异体重组载体pAS2-1-Xl和第1~117位氨基酸的变异体重组载体pAS2-1-X2,测序及PCR均证实片段的正确性。Western blot证实变异体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可正确表达,且变异体蛋白无自身激活作用。交合实验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将HBx和COXⅢ的结合区域定位于72~117位氨基酸。结论通过酵母双杂合实验证实HBx和COXⅢ的结合区域定位于72~117位氨基酸,此结合区域的明确有望帮助进一步阐明X蛋白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并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李丹陈治新陈芸林纳王小众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X蛋白结合位点
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综述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概况,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urcumin""Curcuminoids""Darylheptanoids""Structure identification""姜黄素""姜黄素类化合物""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85-2014年Medline、Sci Finder Schola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相关报道,并归纳其结构及来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天然姜黄素主要来源于姜科、桦木科、豆科、槭树科、马尾树科、胡桃科、蒟蒻薯科等植物。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成分按化学结构特征可分为单氧代型、双氧代型、三氧代型、吡喃取代型、呋喃取代型、大环醚型、二聚体型等7个类型;其作为对人体无毒的天然药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吴杰叶娟刘刚李丹曾俊芬宋金春周本宏
关键词:姜黄素化学结构
纤维连接蛋白对人结肠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2005年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对人结肠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递增浓度的 FN 刺激结肠癌细胞株 Colo320,以免疫沉淀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癌细胞内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第397位酪氨酸(tyr-397)磷酸化的状况,以改良Boyden 小室法检测相应的细胞侵袭力变化。设计反义寡核苷酸阻断 FAK 蛋白质表达,再次观察接受FN 刺激后,结肠癌细胞内 FAK tyr-397磷酸化状况及细胞侵袭力的改变。结果 FN 能够促进 Colo320FAK tyr-397磷酸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FN 浓度达10nmol/L 时,此作用最显著,继续增加 FN 浓度,FAK tyr-397磷酸化不再呈现继续增强趋势,当浓度达到100 nmol/L 时,磷酸化程度反而有所下降;FN 可以增强细胞侵袭力,同样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后,结肠癌细胞内 FAK tyr-397磷酸化及细胞侵袭力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FN 可以有效增强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力,其作用是通过 FN-FAK 信号通路实现的,FAK 的活性形式是其酪氨酸位点的磷酸化,阻断 FAK 的表达可以减弱 FN 促进细胞侵袭的作用。
李丹王小众丁健于皆平罗和生于红刚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黏着斑激酶磷酸化侵袭力结肠癌
心房颤动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药学监护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房颤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记述临床房颤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治过程,客观分析临床药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临床药师在参与房颤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中,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病情,提出药学方面的观点和建议,对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房颤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的诊治过程,提供了合理、有效、经济的用药建议,是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成员。
李丹韩静静吴杰周本宏宋金春周延安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抗凝
促胃液素对人结肠癌细胞粘着斑激酶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2004年
丁健于皆平李丹罗和生于红刚
关键词:促胃液素结肠癌癌细胞粘着斑激酶酪氨酸磷酸化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