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涛

作品数:14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饲料
  • 4篇鲈鱼
  • 4篇黄鱼
  • 4篇大黄鱼
  • 3篇鱼类
  • 2篇豆粕
  • 2篇营养
  • 2篇优质蛋白
  • 2篇鱼类配合饲料
  • 2篇植酸
  • 2篇植酸酶
  • 2篇酸酶
  • 2篇盘鲍
  • 2篇配合饲料
  • 2篇皱纹盘鲍
  • 2篇籽粕
  • 2篇磷代谢
  • 2篇钙磷代谢
  • 2篇菜籽粕
  • 2篇大豆粕

机构

  • 1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4篇李会涛
  • 12篇艾庆辉
  • 11篇麦康森
  • 10篇张璐
  • 10篇张春晓
  • 6篇张文兵
  • 5篇徐玮
  • 5篇刘付志国
  • 3篇万军利
  • 3篇马洪明
  • 3篇谭北平
  • 2篇王蔚芳
  • 2篇段清源
  • 2篇李静
  • 1篇于海瑞
  • 1篇周歧存
  • 1篇刘兴旺
  • 1篇王小洁
  • 1篇王正丽
  • 1篇申徒基康

传媒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黄鱼和鲈氮磷排泄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43--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800mg WX(主要包括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各种酶的活性皆为50IU/g)、400mg VP(主要为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000IU/g)以及800mg WX+400mg VP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实验鱼在海水网箱中经过8周的摄食驯养后,转入室内水族箱中进行氮磷排泄测定实验。在水族箱中经2天的适应后,测定饥饿状态下氨氮及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然后饱食投喂,并连续测定摄食后48h内鱼体氨氮和可溶性磷的排泄率。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32.5‰—36‰,溶氧在7 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实验鱼的氨氮和可溶性磷排泄不受实验饲料影响(p>0.05)。而在饱食条件下,实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性多糖酶(WX、VP及WX+VP)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p<0.05),而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处理对实验鱼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可溶性磷排泄率有增加的趋势。
张春晓麦康森艾庆辉段清源申徒基康张璐李会涛
关键词:大黄鱼植酸酶氮排泄磷排泄
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09年
以初始体重为(6.26±0.10)g鲈鱼(Lateolabr axjaponicus Cuvier)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多糖酶(WX和VP)(WX为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VP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的复合酶制剂)对鲈鱼生长、体组成以及胃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含36.1%鱼粉和18.0%复合蛋白(豆粕∶肉骨粉∶花生粕∶菜籽粕=4∶3∶2∶1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以模拟鱼粉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饲料为基础饲料(Diet1),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 PY(Diet2)和400 mg VP+800mg WX(Diet3),配制出3种等氮(粗蛋白43%)等能(20kJ/g)的实验饲料。实验在1.5m×1.5m×2.0m的浮式海水网箱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60尾鲈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06:00和18:00)。实验期间水温为27.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大于7mg/L。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92%—95%),但却显著提高了鲈鱼的增重百分率(从859.3%提高到947.2%和905.2%)和特定生长率(从4.0提高到4.2和4.1)(p<0.01)。与基础饲料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以及身体总能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鲈鱼鱼体水分、粗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总能也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提高了鱼体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后,鲈鱼胃和肠道消化酶均有上升趋势。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鲈鱼胃和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其胃和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从0.74U/mg提高到1.02 U/mg和1.09U/mg提高到1.71U/mg)(p<0.01)。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其胃和肠道中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从0.05U/mg提高到0.16U/mg和0.12U/mg提高到0.21U/mg)(p<0.01)。
张璐艾庆辉麦康森李静李会涛张春晓郑石轩
关键词:鲈鱼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消化酶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高于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饲料。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饲料。
张璐李静麦康森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袁禹惠
关键词:鲈鱼维生素D钙磷代谢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并添加氨基酸混合物配制精制基础饲料,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醋酸酯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达到0、1 000、2 000、4 000、8 000和16 000 IU/kg(实测含量为245、1 005、1 835、3 781、7 583和15 273 IU/kg),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料1~6)。以花鲈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探讨精制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维生素A组(饲料1)饲料的花鲈在养殖后期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并出现眼球浮肿、膨胀、鳍基充血以及鳃盖扭曲等维生素A缺乏症,而在其他维生素A添加组(饲料2~6)并未出现类似症状。体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体脂肪含量,但对蛋白质和水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花鲈血清指标分析表明:饲料添加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但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采用折线模型,当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1 934.8 IU/kg;当以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3 546.6 IU/kg。
张璐李静李静麦康森麦康森张春晓李会涛
关键词:维生素A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张璐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万军利郑石轩
关键词:鲈鱼饲料无机盐摄食
《水产饲料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技术管理体系构建与生产示范研究
通过对水产饲料企业生产流程的全方位分析,确定在我国实际情况下影响水产饲料产品质量的各种生产操作的因素,从生产设计系统、原料接受系统、生产过程系统、销售系统和人员培训与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建立良好操作规范的质量保证技术体系,...
李会涛
关键词:水产饲料
饲料中不同糖源对皱纹盘鲍体脂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研究饲料中分别添加6种不同糖源(糊精、糊化小麦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皱纹盘鲍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只鲍,壳长:(29.98±0.09)mm,体重:(3.42±0.02)g;在水温18~20℃的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24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摄食糊精、糊化小麦淀粉和小麦淀粉组鲍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摄食糊精和糊化小麦淀粉组鲍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摄食玉米淀粉组鲍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C16∶0含量显著低于小麦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C18∶0含量在摄食糊精组鲍中最低;肌肉C18∶3n-3含量在摄食木薯和马铃薯淀粉组鲍中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而肝胰脏C18∶3n-3含量则在摄食糊精和糊化小麦淀粉组鲍中最低;摄食糊精组鲍肌肉C20∶4n-6含量显著低于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摄食糊化小麦淀粉组鲍肝胰脏C20∶4n-6含量显著低于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肌肉C22∶6n-3含量在摄食糊精和糊化小麦淀粉组鲍中显著低于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总体来说,皱纹盘鲍摄食结构相对简单的糖源(糊精、糊化小麦淀粉和小麦淀粉)能够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以淀粉为来源的多糖(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使鲍体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
王蔚芳麦康森张文兵徐玮艾庆辉姚春凤李会涛
关键词:皱纹盘鲍糖源脂类脂肪酸
海水养殖鱼类营养研究和高效无公害饲料开发
麦康森谭北平艾庆辉张文兵徐玮刘付志国马洪明周歧存张春晓张璐于海瑞王正丽万军利王小洁李会涛刘兴旺
该项目自1998年开展以来,先后得到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教育部、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国内共资助经费323万元。该项目是以我国具有代表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鲈...
关键词:
关键词:饲料营养海水养殖鱼类
一种鱼类高效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鱼类高效复合蛋白,其特征是它由大豆粕、肉骨粉、花生粕、菜籽粕、L-赖氨酸、L-蛋氨酸和L-异亮氨酸所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数范围依次是:35-45%、25-35%、15-25%、5-15%、0.85-1%、0.7-0....
张璐麦康森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谭北平徐玮马洪明张文兵刘付志国
文献传递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大黄鱼(Po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的影响及其在鱼体组织残留的研究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大黄鱼/(Po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在海水浮式网箱/(1.0×1.0×1.5 m或1.5×1.5×2.0...
李会涛
关键词:鲈鱼大黄鱼喹乙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