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丹
- 作品数:97 被引量:30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蔗糖产业不仅是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更是扶贫产业。2018/2019榨季,云南甘蔗农业总产量1 843.27万t,入榨甘蔗1 625.17万t,产糖208.01万t,出糖率12.80%;2019/2020榨季,云南甘蔗种植面积28.993万hm^2,高优良种推广24.884万hm^2,产业覆盖全省8个州(市)50余个县(市、区)约128万户农户、600余万蔗农。但云南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蔗区劳动力严重短缺、生产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植规模不够、丘陵山地甘蔗小型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地膜残留污染等问题,制约了蔗糖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快甘蔗良种推广、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蔗区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机械化及配套技术推广、加快推广地膜回收技术和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施境外种植拓展工程等探讨提质增效方案与对策,以期为云南蔗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全怡吉武晋宇李如丹樊仙刀静梅杨绍林邓军
- 关键词:蔗糖产业
- 云南省蔗区农业推广服务系统运行现状和发展的研究
- 2022年
- 在2011~2015年间,由于受到国际糖价的冲击,云南省一些糖厂倒闭,蔗农收益下滑,甘蔗种植面积下降。在这期间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果还远不能令人满意。为了明确云南省信息化系统中蔗区农业推广系统运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蔗区农业推广中主要有蔗区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且不均衡,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落后,信息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同时研究中还发现:云南省蔗区移动互联网络普及率高于电脑宽带网络这一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将成为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 冯璐邓军李如丹
- 关键词:甘蔗信息化互联网
- 甘蔗生理生化特性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 2025年
- 【目的】随着甘蔗种植区域向旱坡地转移,干旱胁迫已对甘蔗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抗旱品种的筛选与评价是应对干旱胁迫、提高植物耐旱性和产量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方法】本研究以13个“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甘蔗区试品种和4个甘蔗主栽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浇水为对照,干旱胁迫和复水3 d为处理,通过测定叶绿素、H_(2)O_(2)、MDA、SOD、POD、CAT、APX、脯氨酸、SP、SS等生理生化指标,运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甘蔗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和鉴定,为抗旱育种和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支撑。【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甘蔗的叶绿素总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浇水处理,复水3 d后指标恢复正常;干旱胁迫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浇水处理,并在复水3 d后恢复;不同甘蔗品种的SOD、POD、CAT、APX活性,H_(2)O_(2)、MDA、SP、SS含量在干旱胁迫处理和复水3 d处理后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甘蔗响应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显著;甘蔗品种‘云瑞14662’和‘桂糖14811’推荐于云南开远等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 王禹童刀静梅杨绍林李如丹艾静邓军
- 关键词:甘蔗干旱胁迫及复水生理生化指标抗旱性评价
- 一种糖料甘蔗三角施肥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糖料甘蔗三角施肥方法。本申请对糖料甘蔗实施三角施肥,把甘蔗分为新植甘蔗、宿根甘蔗两种,对于新植甘蔗三角施肥,本申请在新植甘蔗种植时的顶角蔗沟施肥,施肥深度5‑10cm,以及在甘蔗...
- 邓军张跃彬刀静梅王禹童艾静叶松赵勇杨绍林李如丹张仲富
- 甘蔗侧枝快繁技术
- 一种甘蔗侧枝快速繁殖技术,该技术利用植物顶端优势原理,通过甘蔗侧枝截顶处理、侧枝苗假植生根成活和大田移栽步骤,结合甘蔗良种、甘蔗良种繁殖经验及生产实际情况,形成甘蔗侧枝快繁技术,使甘蔗繁殖倍数由传统繁殖的5~8倍提高到3...
- 陈学宽刘家勇李如丹
- 文献传递
- 一种甘蔗专用光生降解地膜
- 一种甘蔗专用光生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地膜由中间的光降解部分和在光降解部分两侧的生物降解部分共三个条带构成,光降解部分宽度30-50cm;生物降解部分在光降解部分的两侧,宽度各为5cm;地膜厚度为0.004-0.008mm...
- 李如丹张跃彬刘少春刀静梅樊仙刘家勇郭家文黄应昆崔雄维邓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促进宿根甘蔗低位芽萌发及新根系生长的方法
- 一种促进宿根甘蔗低位芽萌发及新根系生长的方法,是在进行宿根蔗蔸深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铲蔸作业,对于采用机械化收割完甘蔗后的宿根蔗园,用甘蔗铲蔸机铲蔸,铲蔸后保留地下蔗蔸5~7cm;对于采用人工收获甘蔗的宿根蔗园,采用锄头砍...
- 邓军张跃彬杨绍林樊仙刀静梅李如丹全怡吉
- 文献传递
-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印度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在云南省永胜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木豆,研究了种植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耐旱、耐瘠,出苗后在较干旱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酸碱度有较广的适应性,作为先锋植物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植木豆后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都有较大增加,表明种植木豆可以取到固氮,培肥地力的作用;同时种植木豆使土壤中全磷含量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增加,说明木豆根释放的有机酸可分解土壤中的固态磷为速效磷,提高磷的利用效率,这些是木豆能够耐瘠薄的重要原因。
- 李如丹郭华春董志渊谭文星傅志成陆晓屏
-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木豆土壤养分
- 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8年科技宣传成效显著
- 2009年
- 长期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云南乃至全国甘蔗糖业的发展,2008年度甘蔗所对科技成果采取了保护而不保密、广泛宣传的措施,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云南甘蔗糖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速了云南甘蔗科技成果在我国甘蔗主产区的推广应用。
- 李如丹张跃彬陈学宽尹兴祥高波张玉兰罗勇苏晓霞
- 关键词:甘蔗
- 不同生态蔗区气候土壤差异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通过分析中国主产蔗区甘蔗综合实验站的气候和土壤差异、甘蔗产量和糖分差异,明确影响甘蔗大田生产的关键气候、土壤要素,探讨如何通过土壤改良和水肥优化管理提高甘蔗生产潜力,为促进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通过收集云南、广西和广东3个主产蔗区5个代表站点2018~2019年甘蔗产量和糖分数据,测定土壤指标14项: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度、充气孔隙度、初始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田持含水量、有效含水量,比较耕作层(0~40 cm)、深层(40~80 cm)和底层(80~120 cm)各项土壤指标差异;综合分析不同生态蔗区气候、土壤因子与甘蔗产量和糖分间的相关性,明确影响甘蔗大田生产的关键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对甘蔗产量和糖分进行预测。不同生态蔗区站点的昼夜温差、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年际变异显著,同一站点不同土层的养分指标差异显著,耕作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层;蔗区土壤为红壤,偏酸性(4.50.8的6个关键指标,分别为土壤萎蔫含水量、有效含水量、速效钾含量以及种植地海拔、降水量和蒸发量。上述变量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对甘蔗产量、糖分的拟合优度为0.79~0.97,相对误差为4.54%~5.61%。基于偏最小二乘法数学模型,采用种植地海拔、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环境关键变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萎蔫含水量和有效含水量等土壤水肥关键变量,可以对中国主产蔗区甘蔗产量和糖分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另
- 刀静梅毛钧李如丹杨绍林邓军樊仙张跃彬
- 关键词:气候土壤养分甘蔗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