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竹
- 作品数:42 被引量:7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空间碎片专题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化爆加载下微米尺度锡颗粒群的喷射特性研究
- 微喷射是指材料受强冲击作用下表面喷射出少量高速颗粒态物质的现象。该现象广泛存在于冲击动力学过程中,并在众多技术应用领域起关键影响作用。在微喷混合问题研究中,利用冲击波加载金属颗粒群来模拟实际微喷混合状态是一类常用的标准实...
- 赵信文李欣竹王学军
- 爆轰波作用下金属微层裂现象的初步实验研究
- 王学军赵信文王维荣张汉钊吴强李欣竹
- 金属微喷现象的初步实验研究
- 微物质喷射,简称微喷,指冲击加卸载条件下,金属表面破碎并喷射出高速物质的动力学现象.微喷不是材料的某种基本属性,而是冲击波与实际金属表面各类微细缺陷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现象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实际金属动力学特性/行为具有重要...
- 李欣竹吴强蔡灵仓王学军赵信文
- 泡沫硅橡胶冲击压缩性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采用锰铜计技术,通过测量冲击波压力获得材料雨贡纽数据的技术路线,给出了初始密度为0.92g/cm3的泡沫硅橡胶在6~33GPa范围内的雨贡纽关系,精度优于国内外相关工作。对本实验锰铜计的典型信号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很好地重现了该非常规信号。此外,采用先前Wu等建立的疏松材料雨贡纽模型进行了预估计算,预估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该模型不但适用于金属、岩石矿物等,亦可广泛应用于高聚物疏松材料的冲击压缩性研究。
- 李欣竹吴强张汉钊王翔曾鉴荣
- 关键词:硅橡胶
- 金属微喷射现象数值模拟
- 微喷射现象是指在冲击波加卸载作用下,材料表面破碎并喷射出高速物质的动力学现象.微喷射的形成机制有样品表面加工缺陷、空穴、杂质等.目前国内外微喷射研究主要以样品表面缺陷、动力学条件、材料物性影响为主.由于微喷射发展的典型尺...
- 赵信文李欣竹王学军宋萍
- 关键词:SPH
- 双幅同轴瞬态激光全息记录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获得任意时间间隔内的两幅全息图的双辐同轴瞬态全息记录系统,本发明的记录系统采用输出不同波长的两台脉冲激光器作为全息记录的光源,使用与激光器输出波长相对应的全息干板进行全息记录,获得同一方向、任意时间间...
- 李作友李军叶雁刘振清钟杰罗振雄朱鹏飞朱巍李欣竹李泽仁
- 用超高速阴影摄影技术研究微喷射现象被引量:11
- 2008年
- 以转镜式高速分幅相机作为记录载体,设计并建立了高速阴影系统。用该摄影系统研究在爆轰加载下金属表面的微喷射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波阵面发展过程。通过获取的阴影图像观察到了带有特定形状缺陷(矩形槽、盲孔)锡自由表面的微喷射演变过程,给出了微射流的形状,冲击波阵面以及喷射物头部的运动速度等物理信息。
- 汪伟李作友李欣竹李剑尚长水
- 关键词:高速摄影高压物理
- 一种适用于复杂加载状态下微喷射物质面密度测量的Asay膜方法
- 2024年
- 为了解决传统Asay膜方法不适用于复杂加卸载条件下微喷射物质面密度测量的问题,采用光子多普勒速度计(photonic Doppler velocimetry,PDV)测量微喷射物质速度结合传统Asay膜方法的膜速曲线发展了测试复杂加载条件下微喷射面密度的新方法。采用数值实验和轻气炮实验对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针对3种典型微喷射物质速度分布情况,利用数值实验分析评估了实际应用场景下因PDV给出的微喷物速度偏离理论值对面密度测量的影响,通过对PDV给出的微喷物速度线性插值处理,可确保新方法与理论值测量偏差小于20%。通过轻气炮加载预置粉末样品实验对比评估了新方法和传统方法的测量效果,采用2种方法分别处理同一发实验数据,结果显示,新方法相较于传统Asay膜方法的测量偏差小于20%。
- 王维荣陈书杨王学军赵信文黄世璋李欣竹吴强
- 关键词:面密度
- ASAY膜法测量微物质喷射总质量不确定度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在不锈钢样品上用油脂粘贴给定质量的铝粉作为模拟喷射体的方法,对ASAY膜法测量微物质喷射总质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初步实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mg/cm2量级的微物质喷射总质量,目前ASAY膜法测量的不确定度可以小于50%。
- 马云汪小松李欣竹张汉钊胡绍楼李加波陈宏翁继东
- 关键词:VISAR
- 界面邻近效应对激波诱导重气柱演化的影响
- 2025年
- 针对实际应用中激波与物质近表面杂质及孔洞等相互作用中的界面邻近效应,通过数值模拟开展了下游平面重-轻界面对激波诱导重气柱演化影响的简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激波冲击气柱形成的衍射和透射波系依次冲击下游界面,在气柱与下游界面之间形成来回反射的波系结构,这些波系不仅影响气柱的界面演化,而且在下游界面诱导产生射流。在不同的界面间距条件下,气柱外部衍射波系在下游界面的反射波系不同,这些反射波系及气柱内部聚焦波系冲击气柱右极点的先后顺序也存在差异。当界面间距较小时,气柱射流可以穿透气柱与下游界面之间的间隙流体,并与下游界面射流耦合,显著促进气柱射流的演化。随着界面间距的增大,射流耦合现象逐渐减弱,重气柱演化涡对抑制了气柱射流的发展。当界面间距进一步增大时,气柱射流又会因下游界面反射稀疏波系的拉伸作用而被促进。此外,在不同的界面间距条件下,下游界面的存在均对气柱界面宽度、高度的发展及环量沉积起到促进作用。
- 杨欢欢张恩来李欣竹邹立勇
- 关键词:激波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射流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