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春

作品数:79 被引量:378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57篇小麦
  • 48篇基因
  • 15篇转基因
  • 14篇克隆
  • 11篇胁迫
  • 10篇基因克隆
  • 9篇蛋白
  • 9篇反义TRXS...
  • 7篇春化
  • 6篇育种
  • 6篇植物
  • 6篇种子
  • 6篇转基因小麦
  • 5篇生物胁迫
  • 5篇籽粒
  • 5篇麦种
  • 5篇酶活性
  • 5篇非生物
  • 5篇非生物胁迫
  • 5篇分子

机构

  • 71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郑州师范高等...
  • 5篇浙江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商丘市农林科...
  • 1篇山西腾达种业...

作者

  • 78篇李永春
  • 62篇尹钧
  • 42篇任江萍
  • 28篇牛洪斌
  • 27篇孟凡荣
  • 16篇李磊
  • 13篇王翔
  • 12篇李巧云
  • 10篇王新国
  • 9篇王潇
  • 7篇袁秀云
  • 7篇周苏玫
  • 6篇陈雷
  • 5篇张莉
  • 5篇司志飞
  • 5篇李金花
  • 5篇卫丽
  • 5篇闫延涛
  • 4篇尹飞
  • 4篇薛庆中

传媒

  • 11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植物生理学通...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作物学报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核农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2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9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个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在种子中的表达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探讨小麦种子形成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积累资料。【方法】利用RACE技术进行cDNA全长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克隆基因在小麦种子不同发育阶段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cDNA全长,可分别编码193和18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TaMBD1和TaMBD6均包含有典型的甲基结合域,TaMBD1还包含1个CW型的锌指结构域。三维结构分析显示,TaMBD1和TaMBD6均可形成由β-折叠、α-螺旋及C-端扭曲共同构成的特定夹层结构。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有较高水平的稳定表达,而在萌发过程中呈现出有规律的表达动态,即胚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强,胚乳中的表达量却逐渐减弱;TaMBD6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以开花后15d时表达量最高,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却未检测到其表达。【结论】首次克隆了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cDNA全长,这2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包含有与DNA互作的典型功能域;通过对这2个基因在种子发育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1在小麦种子的发育及萌发过程中均发挥重要调控功能,而TaMBD6仅与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小麦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孟凡荣李永春凌娜王潇司志飞张艳霞尹钧
关键词:甲基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小麦种子
小麦TaMBD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诱导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构建了小麦甲基结合域蛋白基因TaMBD2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TaMBD2,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株中优化了融合蛋白GST-TaMBD2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用0.3、0.5和1.0mmol·L-1的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GST-TaMBD2均能有效表达,以1.0mmol·L-1 IPTG诱导的效果最好;从诱导表达的时间来看,3种浓度IPTG诱导1h后融合蛋白均开始表达,且表达量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在诱导6h后的表达量增加幅度不大,因此确定诱导融合蛋白GST-TaMBD2表达的最佳IPTG浓度为1.0mmol·L-1,诱导时间为6h。
孟凡荣司志飞刘昊英张问李永春尹钧
关键词:小麦原核表达
小麦质膜蛋白基因TaPM19-1的克隆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小麦质膜蛋白基因TaPM19-1的特征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并探讨其在小麦抗逆调控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该基因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克隆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TaPM19-1的cDNA全长1 090 bp,无内含子,编码蛋白包含18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02 kD,包含有典型的AWPM19保守域;依据氨基酸序列将来源于不同植物的16个AWPM19类蛋白分为3组,TaPM19-1与2个来源于大麦及1个二穗短柄草的AWPM19类蛋白亲源关系最近,同属于第三组。高级结构分析显示,TaPM19-1可形成4个由α-螺旋组成的跨膜域,N端位于膜内,包含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C端近40个氨基酸位于膜内。表达分析显示,TaPM19-1除在发育后期的种子中有较高水平表达外,其它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在所检测的2个小麦品种根系中,TaPM19-1的表达受ABA诱导,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极低;水分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根系和叶片中均呈现较强的诱导表达特性;在高盐和高温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洛旱2号小麦中均可诱导表达,而在中国春小麦中未检测到该基因表达;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未检测到TaPM19-1的表达。【结论】获得了小麦质膜蛋白基因TaPM19-1的cDNA全长,其编码蛋白可形成典型的跨膜结构特征;该基因受植物激素ABA的诱导,在洛旱2号中也可被干旱、高盐和高温胁迫诱导,但在中国春中对高盐和高温胁迫无响应。推测TaPM19-1在洛旱2号和中国春中存在不同的转录调控机制。
李永春张春艳张宁孟凡荣任江萍牛洪斌王翔尹钧
关键词:小麦基因克隆非生物胁迫
低温积累与光周期对小麦发育特性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小麦发育特性的主要因素,不但决定了小麦生态型的区域分布,也通过调控小麦的发育阶段、器官建成、穗分化起始及进程等因素而影响小麦的产量。介绍了低温春化和光周期对小麦发育特性影响的分子基础,对其调控机制及互作模式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袁秀云李永春尹钧
关键词:小麦春化光周期分子机理
干旱胁迫下植物的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8年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BA、H2O2和NO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反应中可能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由"渗透感受器"感受外界胁迫信号,通过第二信使及其下游蛋白激酶级联传导反应,调控了一系列基因的表达。根据干旱信号转导过程中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否依赖ABA,存在依赖ABA和非依赖ABA两途径。综述了植物干旱胁迫信号的感知、传递及其诱导的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植物抗旱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展望。
王静英李永春尹钧刘昊英司志飞
关键词:干旱胁迫植物信号转导
我国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8
2009年
近年来,我国小麦转基因育种研究发展迅速,并成为常规育种的有效补充。分析了各类转基因方法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我国小麦转基因分子育种的发展及现状,主要包括小麦抗病虫、品质改良以及耐非生物逆境胁迫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并分析了小麦转基因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尹钧李永春
关键词:小麦分子育种
小麦富含亮氨酸重复(LRR)蛋白基因TaLRI1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在水分胁迫反应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RACR技术,从‘洛旱2号’小麦中克隆了一个编码富含亮氨酸蛋白的cDNA全长,命名为TaLRI1。序列分析显示,TaLRI1的cDNA全长为2657bp(GenBank登录号为GU593320),其中5'-非翻译区47bp,3'-非翻译区1314bp,开放阅读框1296bp,可编码431个氨基酸。进一步分析显示,TaLRI1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富含亮氨酸N末端保守域和富含亮氨酸的核酸酶抑制因子保守域,该蛋白为弱酸性蛋白,等电点为5.69,无明显的疏水/亲水区域。三维结构预测显示,TaLRI1蛋白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骨架,可形成弧状的螺线管结构以及一对侧臂凸起。RT-PCR分析表明,水分胁迫过程中,TaLRI1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胁迫处理12h的表达量最高,推测该基因在水分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孟凡荣冉彩华刘浩陈雷李金花尹钧李永春
关键词:小麦基因克隆
4个春性基因型小麦品种与‘京841’杂交F_1代的表型分析
2010年
选用4个具有不同显性春化基因型的小麦品种与冬性小麦品种‘京841’进行杂交实验,通过显性春化基因特异性PCR分析技术鉴定杂交F1代植株,并分析4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1代植株表型特性。结果显示,各显性春化基因已经导入到各杂交F1代植株中,且其苗穗期受显性春化基因的控制而有效缩短;3个杂交组合的F1代穗粒数在正反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推测穗粒数受细胞质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以‘新春2号’和‘豫麦18’分别为母本和父本与‘京841’杂交后F1代的穗粒数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4个杂交组合的F1代千粒重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闫延涛李永春孟凡荣李金花尹钧
关键词:小麦春化杂交表现型
小麦甲基转移酶基因TaDnMT2的克隆及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依赖于DNA甲基化的基因表达调控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而DNA甲基转移酶是调节DNA甲基化模式的功能蛋白之一。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小麦甲基转移酶基因TaDnMT2的包含完整编码区的cDNA序列,并系统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TaDnMT2的cDNA序列为1321bp(GenBank登录号:JN642641),其中5′-和3′-UTR(非翻译区)分别为84和115bp、ORF(开放阅读框)1122bp;TaDnMT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域(I和X)、甲基转移酶活性位点(IV)、靶胞嘧啶结合位点(VI)、中和DNA骨架负电荷域(VIII)和靶位点识别区(IX)6个高度保守域,属于DNA甲基转移酶家族的DnMT2亚类;三维结构预测显示,TaDnMT2蛋白可以形成包括7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的特定空间结构。表达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TaDnMT2基因在‘京841’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叶中表达量均较高,且其在三叶龄期和五叶龄期的表达量受春化处理的影响;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基因在授粉后5d的种子中表达量较高,随着种子发育进程的推进其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根系中,TaDnMT2基因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在分蘖期根系中的表达量最高。推断TaDnMT2基因可能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凌娜刘浩贾海英闫延涛尹钧李永春孟凡荣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
转TPSP融合基因小麦的耐旱相关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在获得转TPSP基因小麦纯合株系的基础上,对3个转基因株系的耐旱相关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脯氨酸含量测定显示,干旱胁迫过程中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且3个转基因株系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速度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显示,3个转基因株系的Fv/Fm值在胁迫过程中均略高于非转基因对照,转基因株系4-4-4的Fv/Fo值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表明转基因株系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光合系统II(PSII)的光合效率有所增强;转基因小麦耐旱性鉴定显示:模拟干旱胁迫100h时对照小麦叶片几乎全部萎蔫,而3个转基因株系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复水24h后转基因株系4-9-1、4-4-4和30-1-2的叶片黄化率分别为25.2%、23.3%和27.6%,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48.8%)。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转TPSP基因小麦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为转基因材料进一步应用于小麦抗旱育种提供了依据。
李金花孙敏善张春艳张宁孟凡荣任江萍牛洪斌王翔尹钧李永春
关键词:小麦耐旱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