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涛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铁道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解剖学
  • 2篇应用解剖学
  • 2篇照射
  • 2篇正常大鼠
  • 2篇伤害性
  • 2篇伤害性刺激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元
  • 2篇能神经
  • 2篇能神经元
  • 2篇伽玛刀
  • 2篇伽玛刀照射
  • 2篇缰核
  • 2篇免疫
  • 2篇脑内
  • 2篇脑内移植
  • 2篇脑组织
  • 2篇颈上交感神经...
  • 2篇交感
  • 2篇交感神经节

机构

  • 9篇南京铁道医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广东微侵袭神...

作者

  • 9篇李涛
  • 4篇曾水林
  • 4篇饶志仁
  • 3篇朱培志
  • 3篇张会保
  • 2篇晋光荣
  • 2篇林元问
  • 2篇邱建勇
  • 2篇吴鸿勋
  • 2篇张郢华
  • 1篇杨停
  • 1篇梁军潮
  • 1篇吴声伶
  • 1篇林友俊
  • 1篇鞠躬
  • 1篇任红岗
  • 1篇杨婷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鼠“延髓内脏带”向缰核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对躯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1998年
为了研究大鼠“延髓内脏带”投射至缰核之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躯体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使用了WGA-HRP逆行追踪法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将WGA-HRP定位注射入右侧缰核,48h后向右前爪跖部皮下注射50ml8%For-malin,2h后动物被处死,用500ml含4%多聚甲醛的0.1mol/L磷酸缓冲液(PB,pH7.4)灌流固定。取出WGA-HRP注射区,脊髓颈段和延髓,切制连续冠状冰冻切片(厚40μm)。首先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对WGA-HRP注射区和延髓切片进行组织化学反应,然后脊髓和延髓切片先进行抗Fos的免疫组化染色,延髓切片再进行抗TH的免疫组化反应。结果在光镜下于延髓内脏带区观察到七种标记神经元,即Fos、TH抗标记神经元,HRP逆行标记神经元;Fos/HRP、Fos/TH、HRP/TH双标记神经元。和Fos/HRP/TH三标记神经元。本文结果证明:延髓内脏带内某些投射至缰核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躯体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李涛饶志仁高文
关键词:延髓内脏带缰核
颈上交感神经节移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在59侧成人尸体上观测了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共主要分支发出的部位。并在光镜下观察了4侧神经节内的神经元胞体分布情况。确定了该节的体表定位,提出了手术入路。寻找方法和取材部位的形态学依据,供临床进行脑内移植时参考。
晋光荣朱培志曾水林李涛
关键词:脑内移植
胸导管颈段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1990年
在33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胸导管颈段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讨论了手术有关事项。左静脉角在锁骨上缘上、下平均5mm 的范围内,被胸锁乳突肌复盖,距其后缘13.4±5.5mm。胸导管弓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7.7±8.1mm。建议手术时从颈内静脉内侧显露胸导管.
顾乃群朱培志赵文潭李涛张会保
关键词:胸导管颈段解剖学
大鼠中缝背核向缰核投射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躯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被引量:2
1998年
用WGA-HRP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5-羟色胺免疫组化的三重标记方法,观察向大鼠一侧有前跖部皮下注射8%福尔马林50μl后,中缝背核至缰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FOS表达.光镜下发现中缝背核内有七种阳性神经元.即HRP、FOS、5-HT单标细胞;FOS/HRP、FOS/5-HT、HRP/5-HT双标细胞;FOS/HRP/5-HT三标细胞.结果表明中缝背核至缰核的5-HT能投射神经元对躯体伤害性刺激起反应.
李涛曾水林晋光荣朱培志饶志仁高文
关键词:中缝背核缰核5-羟色胺神经元
颈上交感神经节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脑内移植物。方法 :建立 SD大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选取 SD模型大鼠30只分成 3组 (移植组 12只 ,对照组 12只 ,空白组 6只 )用同种成年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 (SCG)制成细胞悬液 ,用微量注射器、立体定向仪将细胞悬液植入移植组模型鼠毁损侧尾核头部。每 2周观察动物旋转行为变化。 6个月后处死动物 ,制成脑切片 ,行 TH免疫组化及 HE染色 ,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SCG移植后 6个月 ,移植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减少。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区有 TH样阳性细胞存活 ,且存活数与治疗效果成正比。结论 :同种异体成年大鼠的 SCG脑内移植 ,移植物能存活并对帕金森病模型鼠有短期治疗作用。
任红岗曾水林李涛林友俊张会保
关键词:脑内移植免疫组化帕金森病
正常大鼠脑组织伽玛刀照射后HSP70的表达及其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脑受γ 刀照射后 ,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变化。方法 :45只正常成年大鼠脑接受γ 刀 1 0 0Gy量的照射 ,分别成活 0 5h、1h、3h、6h、1 2h、1d、3d、7d、1 4d、3 0d和 3个月后被处死 ,固定取脑 ,切制冰冻切片 ,进行抗HSP70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 :血管最先出现反应 ,成血管扩张 ,内皮细胞成HSP70阳性反应 ;其次白质内胶质细胞出现HSP70阳性反应 ;皮质等处神经元较晚 (3d起 )出现明显的反应。上述阳性反应又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结果表明γ 刀照射虽然局限于一点 ,但其反应是广泛的。
吴声伶邱建勇吴鸿勋杨婷梁军潮李涛饶志仁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伽玛刀
腓深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腓深神经、胫前动脉和静脉等。结果表明切取带胫前血管的腓深神经中段以下部分移植修复周围神经干缺损是可行的,具有神经干粗细较适宜、血管粗大易吻合、切取后对下肢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曾水林张郢华林元问李涛
关键词:腓深神经神经移植
股外侧下部皮瓣的应用解剖学被引量:3
1992年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研究了股外侧下部皮瓣的血供,轴心皮动脉来自腘动脉者占60%,穿动脉30%,膝上外侧动脉10%,血管长5.6cm,起始处外径1.8mm,皮瓣的面积11×5cm^2,辅心动脉穿深筋膜浅出部位,在髂前上棘与腓骨头连线,腓骨头上方12.2cm处。讨论了该皮瓣的临床应用要点。
李涛林元问张郢华罗映辉张会保
关键词:皮瓣下肢解剖学
正常大鼠脑组织伽玛刀照射后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脑受伽玛刀(γ-刀)照射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45只正常成年大鼠脑接受γ-刀100Gy量的照射,分别成活0.5h、1h、3h、6h、12h、24h、3d、7d、14d、30d和3个月后被处死,固定取脑,冰冻切片,进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①γ-刀照射后在靶区和海马等处的GFAP免疫反应(GFAPir)阳性细胞增多;②可见到2种阳性细胞,一种是胞体小、突起细短的细小型,另一种是胞体肥大、突起粗长、染色深的肥大型,存活时间越长,越靠近靶中央区,肥大型GFAPir细胞越多,肿胀越明显,反之则少;③GFAPir表达有2次高峰,第一次在照射后24h以内,第二次在照射后14d以后;④从照射后14d起海马内GFAPir细胞有的部位脱失,形成“斑秃”样分布。结论:以上结果表明GFAPir细胞在脑内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脑损伤的一种标志。
饶志仁邱建勇杨停鞠躬吴鸿勋吴声伶李涛黄兴华
关键词:伽玛刀免疫组织化学大脑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