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痛泻
  • 2篇痛泻要方
  • 2篇金铃子散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抑菌作用
  • 1篇镇痛
  • 1篇镇痛药
  • 1篇芍甘汤
  • 1篇芍药
  • 1篇芍药甘草
  • 1篇芍药甘草汤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抑菌
  • 1篇体外抑菌作用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最低抑菌浓度
  • 1篇金黄色葡萄球...
  • 1篇黄色葡萄球菌

机构

  • 3篇天津市南开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安宁医...
  • 1篇天津中西医结...

作者

  • 3篇方步武
  • 3篇李秀玲
  • 2篇吴咸中
  • 1篇率红莉
  • 1篇邢伟
  • 1篇田在善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理气开郁法板块方镇痛作用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中药板块方的镇痛作用特点。方法:将1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区组法分为15组,包括对照组,柴郁汤、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各组,吗啡和布洛芬组,采用45℃、50℃、55℃水浴引致小鼠疼痛模型,动态测定痛阈潜伏期,用药前测定基础痛阈。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柴郁汤、芍甘汤和痛泻要方的镇痛作用以高剂量更明显;柴郁汤对45℃、50℃、55℃水浴的痛阈潜伏期均有延长作用,柴郁汤高、中剂量在多个时间点上显示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较强,作用特点类似于中枢镇痛药或兼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芍药甘草汤、痛泻药方、金铃子散属于作用于外周的镇痛药。
邢伟李秀玲方步武田在善吴咸中
关键词:金铃子散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
黄芩中7种单体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研究黄芩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野黄芩苷、白杨素、千层纸素等7种单体对易引起细菌性肺炎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7种单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7种单体成分中黄芩苷、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 mg/mL、0.25 mg/mL、1mg/mL、0.062 5 mg/mL。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以黄芩素抑菌效果更好,其余单体在最高浓度2 mg/mL下无抑菌效果。
李秀玲方步武
关键词:黄芩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体外抑菌作用
理气开郁法板块方镇痛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板块方的镇痛作用。方法将鼠尾的1/2依次浸入45,50,55℃的恒温水浴中,以尾部回缩作为痛反应的指标,记录缩尾时间作为痛阈潜伏期。结果用药两次后,45℃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柴郁汤与芍甘汤高剂量组、金铃子散中剂量组显著延长(P<0.05),痛泻要方中剂量组在0.5,1,3 h显著延长(P<0.01)。芍甘汤高剂量组在0.5,1,2 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柴郁汤高剂量组在2,3 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50℃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吗啡组显著延长(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在2 h、3 h以及柴郁汤中剂量组在0.5 h、1 h和3 h显著延长(P<0.01或P<0.05)。柴郁汤中剂量组在0.5,3 h亦明显长于相应时间点的布洛芬(P<0.01或P<0.05),柴郁汤高剂量组在1,2,3 h较金铃子散高剂量组显著延长(P<0.05)且在2h、3h较痛泻要方高剂量组明显延长(P<0.05)。柴郁汤中剂量组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中剂量组用药后各时间点的明显延长(P<0.05)。柴郁汤低剂量组在0.5,1,2h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低剂量组明显延长(P<0.05)。55℃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各时间点仍明显延长(P<0.05或P<0.01),柴郁汤高、中剂量组用药后各时间点有延长痛阈潜伏期的趋势,且显著长于布洛芬组(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在0.5,1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和芍甘汤高剂量组(P<0.05),在2,3h明显长于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柴郁汤中剂量组及其低剂量组在用药后各时间点的痛阈潜伏期均分别明显长于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P<0.05)。结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强于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柴郁汤的镇痛作用环节可能还涉及到中枢,而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则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率红莉李秀玲方步武吴咸中
关键词: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镇痛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