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为
- 作品数:6 被引量:27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东昆仑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锆石SHRIMP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157
- 2004年
- 东昆仑东部约格鲁岩体中发育形态各异的暗色微粒包体和若干基性岩体.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花岗闪长岩、暗色微粒包体(MME)和角闪辉长岩三者之间具有成因联系. 选择花岗闪长岩(寄主岩)、角闪辉长岩和寄主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样品, 应用SHRIMPⅡ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 结果分别为242±6, 239±6和241±5 Ma, 年龄值基本一致, 排除了花岗质寄主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为源区固态难熔残余或围岩捕掳体的可能性, 也排除了基性岩浆在花岗质岩浆固结后才侵入的可能性. 这一结果从年代学的角度证明, 3种岩石为早、中三叠世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其中, 花岗质寄主岩更接近岩浆混合作用中的酸性端元, 角闪辉长岩则靠近岩浆混合作用中的基性端元, 而包体是注入到酸性岩浆中未完全混合的基性岩浆团块. 结合对岩体所做的其他方面的研究, 可以认为东昆仑花岗岩带在三叠纪中期经历过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作用, 表明地幔物质与能量对地壳的注入与反应在花岗岩成因中起了重要作用.
- 刘成东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谌宏伟李述为赵欣
- 关键词:SHRIMP年龄岩浆混合作用锆石U-PB测年
- 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被引量:78
- 2002年
- 对东昆仑约格鲁花岗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态、大小、成分和分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发现包体形态多样,以强烈的塑性流变为特征;包体大小悬殊,多数直径为几十厘米,最大者长轴达4m;包体成分以闪长质为主,结构总体上比寄主岩石的粒度细,岩体中不同部位的包体成分和结构都有所变化;包体分布不均匀,经常呈族状、条带状密集分布,具定向性。镜下研究发现,在包体中经常见到针状磷灰石、石英捕虏晶和斜长石的自形内核环带及增生边等现象,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的特点。
- 刘成东张文秦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李述为赵欣
-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岩浆混合作用花岗岩东昆仑包体
-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
-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三叠世辉长岩、花岗岩类及其中包体的Pb、Sr、Nd和O同位素组成。东昆仑造山带花岗质岩石全岩和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具明显的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Sr同位素初始值I变化于0.70144~0.7...
- 刘成东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谌宏伟李述为赵欣
- 关键词:花岗岩成因岩浆混合作用同位素东昆仑
- 文献传递
-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被引量:64
- 2003年
-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辉长岩、花岗岩类及其包裹体的Pb、Sr、Nd和O同位素组成。东昆仑造山带花岗质岩石全岩和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 ,具明显的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 ;Sr同位素初始值 (ISr)变化于 0 .70 14 4~ 0 .70 972之间 ,暗示幔源成因 ;εNd值变化于 - 4 .4 9939~ - 9.192 5 8之间 ,具壳源成因特点 ;Nd同位素模式年龄 (tDM)在 1.38~ 1.76 1Ga之间 ,与中元古代变质岩相当 ;O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 7.8~ 9.5 ,表明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综合岩石的同位素组成 ,结合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 ,表明花岗岩浆主要起源于地壳 ,但与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曾发生过混合作用 。
- 刘成东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谌宏伟李述为赵欣
- 关键词:花岗岩成因岩浆混合作用同位素东昆仑
- 东昆仑造山带后碰撞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6
- 2003年
- 野外地质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东昆仑造山带存在大量后造山期花岗岩。在此基础上 ,对其重要地段的典型样品进行了4 0 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分别得到 14 2 .14± 1.98Ma ,2 0 7.3 5± 0 .86Ma和 2 2 3 .6± 1.3Ma三个坪年龄。结果表明 ,本地区印支末期已经进入后造山作用阶段 ,该阶段延续时间可能较长 ,一直延续到燕山期———典型的陆内碰撞时期。本文从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角度对本区酸性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和时限进行了制约。
- 刘成东周肃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李述为赵欣
-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地球化学东昆仑
-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
-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青海省腹地,是一个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研究表明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显生宙主要经历三个构造-岩浆旋回,即早古生代加里东旋回、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海西-印支旋回以及新生代喜马拉雅旋回。而晚海西-印支...
- 刘成东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李述为赵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