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跃

作品数:133 被引量:70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给药
  • 17篇中药
  • 13篇葛根素
  • 12篇制剂
  • 12篇体外
  • 9篇色谱
  • 9篇相色谱
  • 9篇高效液相
  • 8篇液相色谱
  • 8篇米粒
  • 8篇纳米粒
  • 7篇药代
  • 7篇药代动力学
  • 7篇指纹
  • 7篇指纹图
  • 7篇指纹图谱
  • 7篇凝胶
  • 6篇药动学
  • 6篇微透析
  • 5篇水煎

机构

  • 107篇北京中医药大...
  • 32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贵阳中医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药质量控制...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济宁市中医医...

作者

  • 132篇李鹏跃
  • 100篇杜守颖
  • 75篇陆洋
  • 47篇白洁
  • 12篇杨冰
  • 12篇武慧超
  • 11篇边宝林
  • 9篇王宏洁
  • 7篇刘聪敏
  • 7篇赵梦迪
  • 7篇陈晓兰
  • 7篇代云桃
  • 7篇王振
  • 7篇谭宁
  • 6篇杨健
  • 6篇田志浩
  • 6篇赵雪姣
  • 6篇董博宇
  • 6篇杜秋
  • 6篇陈笑南

传媒

  • 2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9篇中国中药杂志
  • 9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中草药
  • 7篇环球中医药
  • 5篇天津中医药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中国现代中药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中国药房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中南药学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成药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年份

  • 6篇2024
  • 10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5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胡索提取物在大鼠肠外翻实验中的吸收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利用肠外翻模型研究延胡索提取物不同剂量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HPLC检测延胡索提取物中的延胡索甲素(CDL)和延胡索乙素(THP),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分析它们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结果:不同浓度延胡索提取物中CDL和THP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5,符合零级吸收;CDL和THP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延胡索提取物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其均有较好的吸收,结肠吸收较差;且肠道对THP的吸收好于对CDL的吸收。结论:不同浓度延胡索提取物CDL和THP在肠道不同部位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其吸收形式可能为被动吸收。
王伟杨伟鹏梁日欣王岚李鹏跃王彦礼胡楠杨庆成龙侯瑞王怡薇殷小杰
关键词:延胡索肠外翻延胡索乙素反相高效液相
线性探针微透析研究阿魏酸经皮给药后药动学
目的:建立线性探针测定阿魏酸皮下浓度方法,考察温度、灌流液流速、浓度对线性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研究阿魏酸溶液经皮给药后体内药动学. 方法: 采用减量法测定阿魏酸线性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的稳定性,采用增量法测定体外回...
白洁李鹏跃武慧超刘聪敏陆洋杜守颖
关键词:阿魏酸药物代谢动力学经皮给药
文献传递
甘草炮制品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及质量传递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比较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其质量传递规律,为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甘草饮片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建立同时适用于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分析,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成分指认;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分析,找出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甘草苷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63%~2.75%、1.30%~4.87%、0.56%~2.36%,转移率为136.8%~226.3%(生甘草到炒甘草)、76.0%~96.2%(生甘草到蜜炙甘草);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依次为2.07%~6.07%、3.70%~10.25%、1.71%~5.23%,转移率为157.1%~188.5%(生甘草到炒甘草)、78.0%~99.6%(生甘草到蜜炙甘草),上述转移率均位于均值的±30%。甘草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0.958~0.996),标定共有峰15个,指认共有峰10个,分别为D-xylonic acid、芹糖甘草苷、甘草苷、6″-O-乙酰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主成分分析显示生甘草、炒甘草、蜜炙甘草整体化学模式存在差异,主要差异成分有6个,包括甘草苷和甘草酸等。结论:不同甘草炮制品的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高,无法显示炮制引起的三者的差异性;但三者整体化学模式具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单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尤其是甘草苷和甘草酸,该结果为不同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建立及其相关复方制剂的整体和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曾文莉李鹏跃代云桃秦雪梅
关键词:甘草蜜炙甘草指纹图谱
复方丹参片剂与黏附微丸体外释放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及丹酚酸B、丹参酮ⅡA 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6种成分为指标比较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体外溶出度差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成复方丹参黏附微丸。溶出介质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转篮法测定6种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比较复方丹参片与黏附微丸体外溶出速率及累积溶出量。[结果]三七皂苷R1(丸剂4.02%,片剂2.19%);人参皂苷Rg1(丸剂22.31%,片剂8.73%);人参皂苷Rb1(丸剂14.33%,片剂7.69%);人参皂苷Rd(丸剂3.29%,片剂1.56%);丹酚酸B(丸剂17.41%,片剂21.70%);丹参酮ⅡA(丸剂0.34%,片剂1.17%)。溶出结果显示120 min内复方丹参片中6种成分累计溶出度基本能达到90%,相比之下黏附微丸各成分释放缓慢持久,720 min在人工肠液中仍有释放。[结论]从体外溶出实验结果分析,较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在体内停留时间长,释放速度缓慢持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实现药物在体内达到缓释的效果。
陈笑南黎丹奇赵梦迪杜守颖陆洋李鹏跃
关键词: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
雾化吸入痰热清、喜炎平对大鼠肺部的刺激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痰热清和单成分喜炎平注射液的雾化吸入对大鼠肺部的刺激性。方法每种药物分为高、低浓度2个实验组,对照组灌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药物给药7d后处死大鼠。采用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测定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和LDH酶活性,以判断两种药物对大鼠肺部的损伤程度。结果痰热清低、高浓度组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浓度分别为:(193.78±27.74)、(235.33±50.41)μg/ml;喜炎平两组蛋白质浓度为:(174.02±17.82)、(227.27±66.03)μg/ml;LDH酶活力单位依次为:1 065.21±181.76、1 467.33±101.87;307.97±47.56、1 377.29±566.48。经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痰热清和喜炎平(低浓度和高浓度)对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均能增加LDH酶的活力(P<0.05),且与浓度呈正相关;低浓度痰热清组的LDH酶活力显著高于低浓度喜炎平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痰热清、喜炎平对大鼠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刺激性,故不宜采用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
谭宁李鹏跃董博宇赵梦迪杨柳陆洋
关键词:肺部给药痰热清喜炎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刺激性
基于“鼻-脑”通路细胞模型组探索相对分子质量及粒径因素对药物制剂经鼻入脑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基于"鼻-脑"通路体外细胞模型,探索药物制剂经鼻入脑的影响因素。方法将Calu-3细胞与嗅神经鞘细胞(OECs)细胞共培养,构建"鼻-脑"通路细胞模型组。以荧光素异硫氰酸酯右旋葡萄糖苷(FD)和荧光纳米银粒子(AgNPs)为模型药物,探索药物相对分子质量(Mw)因素及制剂粒径因素对药物经鼻入脑的影响。结果 FD随Mw增大其跨细胞单层膜转运表观渗透系数(Papp)减小;OECs对不同Mw FD的摄取在90 min后摄取量趋于饱和,随其Mw增大,相同摄取时间OECs摄取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不同粒径荧光AgNPs在"鼻-脑"多通路细胞模型组Calu-3单层的Papp随纳米粒的粒径增大而减小,粒径<40 nm,其在Calu-3的转运特性表现为中等吸收(1×10-660 nm,其转运特性为难吸收(Papp<1×10-6);OECs对不同粒径荧光AgNPs的摄取在60min趋于饱和且随其粒径增大,相同摄取时间OECs摄取量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药物Mw大小及纳米制剂的粒径对于药物经鼻转运入脑具有重要影响,Mw<4 000的药物,粒径<40 nm的纳米粒子具有更好转运和摄取特性。
杨冰陆洋杜守颖李鹏跃张翼
一种利用糖水溶液提高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浸出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糖水溶液提高含酚羟基的化合物浸出率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的原料与提取剂混合、浸泡、回流提取1~3次;所述提取剂为糖溶液或糖醇溶液。本发明方法简单,与...
代云桃赵金荣李鹏跃薛晓霞孔沙沙郝丽霞
煎药器皿对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其特征图谱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4种煎药器皿对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特征图谱的影响,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优选最佳的煎煮容器。方法:选择传统砂锅、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4种煎煮器皿,以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的特征图谱为指标,探究不同煎煮器皿对白芥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和煎液特征图谱的影响。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传统砂锅、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提取的芥子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7%,0.84%,0.97%。传统砂锅与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8,0.82,0.68;陶瓷锅与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79,0.62;圆底烧瓶与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97。结论:不同煎煮容器所得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传统砂锅与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得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较低。
喻刚艳薛宇涛谭丽喻祥龙莫雨佳罗菊元陆洋杜守颖白洁李鹏跃
关键词:白芥子芥子碱硫氰酸盐水煎液
新形式下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双语教学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行业发展来看,随着制药行业的国际化,国内外的合作与竞争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大型制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随着国内制药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眼全球,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新的战略发展空间,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对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从学科发展来看,医药行业作为前沿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强、内容更新快的特点。
李鹏跃杜守颖白洁陆洋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药药剂学高等中医药教育医药行业双语课程
复方广痛消水提物中3个成分的离体直肠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考察复方广痛消水提物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THP)、盐酸小檗碱(Ber)和芍药苷(Pae)在大鼠直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模型,以LC-MS/MS对不同浓度的复方广痛消水提物中的THP、Ber和Pae进行检测,计算各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析它们在直肠部位的吸收特征。结果不同浓度复方广痛消水提物中的THP、Ber和Pae在直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0.95。随着THP浓度的增高其Ka无显著变化(P>0.05);Ber和Pae的Ka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1)。结论 THP在直肠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其吸收形式可能为被动扩散;而Ber和Pae的吸收形式并非简单的被动扩散,可能有转运载体的介导。
邓志灏李鹏跃张书信王锐智从从倪秀茹赵宝明
关键词:液质联用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