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荣

作品数:2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哲学
  • 3篇意蕴
  • 3篇中国哲学
  • 3篇人性
  • 2篇道德
  • 2篇定位器
  • 2篇形上学
  • 2篇人性化
  • 2篇三坐标
  • 2篇人工智能
  • 2篇经学
  • 2篇多重意蕴
  • 2篇飞机
  • 2篇布局方法
  • 1篇大行程
  • 1篇当代政治
  • 1篇当代政治哲学
  • 1篇道德领域
  • 1篇道德实践
  • 1篇对接

机构

  • 28篇浙江大学
  • 23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8篇杨国荣
  • 23篇杨国荣
  • 4篇柯映林
  • 4篇蒋君侠
  • 4篇黄小东
  • 4篇李江雄
  • 4篇樊新田
  • 4篇邱宝贵
  • 3篇方强
  • 3篇王青
  • 3篇周启民
  • 3篇赵安安
  • 3篇孙文博
  • 2篇张洪双
  • 2篇毕运波
  • 1篇梁青霄
  • 1篇余德忠
  • 1篇黄浦缙

传媒

  • 2篇文史哲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求索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3篇2025
  • 15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大飞机中机身数字化装配布局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飞机中机身数字化装配布局方法。大飞机中机身数字化装配布局共分为部件装配站位和加工站位两个站位,工装采用对称布局。部件装配站位涉及的工装包括:壁板定位器、主起交点框定位器、激光跟踪仪、壁板保形架、主起交点...
蒋君侠柯映林李江雄黄小东邱宝贵张洪双樊新田杨国荣梁青霄
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周易》
2025年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以卦象、爻辞表征多样的事物,表现了认识和作用于世界的趋向。以吉凶的预测为旨趣,《易经》同时关乎人的推论过程,其逻辑前提是存在的统一:对象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彼此共在,故可由此推测彼。推论过程同时关乎对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把握,并以这种关系为其前提。《易传》既渗入于卦象和爻辞的展开过程,又以相对独立的方式提供了对卦象和爻辞的说明,前者主要以《象传》《彖传》和《文言》为形式,后者则体现于《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等文本。在哲学之维,《易传》与《易经》始终相互关联,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周易》。通过《易传》的诠释,作为中国文化早期文本的《周易》内含的哲学思想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其沟通天地自然与人、对世界作总体说明的特点以及推论过程所蕴含的理性趋向,则进一步突显。《周易》之为中国哲学的开端这一历史品格,由此也可具体理解。
杨国荣
关键词:《周易》《易经》《易传》
人与自然:天人之辨的多重内涵及其展开
2024年
天人关系涉及多个方面。人首先是自然(天)的成员并内在于自然,但在作用于自然的过程中,他们又作为自然(天)的他者而走出自然,并与自然相对。天人互动的进一步发展,往往形成所谓“人类中心”的观念,对这一观念需要具体分析。狭隘的人类中心展现为从一时一地的人类利益为出发考察和处理天人(人与自然)关系,广义理解的“人类中心”则表现为“以人观之”,其特点在于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观察与理解世界。天人之辨常常呈现更广的意义,人禽之辨、文野之辨,便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天人之辨的引申内涵。前者以人与动物的分别为指向,其旨趣在于展示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后者关乎文明与自然的关系,从文明形态上体现了天人关系的历史含义。天人关系中的天,往往被赋予超验的内涵,而“究天人之际”则同时具有天帝信仰与祖先膜拜的意义。以天人的互动为背景,天对现实政治的制约,展现了其世俗化的一面,而天的超验化与世俗化,呈现了某种一致性。天人关系的展开,与心性、精神等衍化具有内在关联,后者既在广义上以天性向人性的转换为内容,又关乎性与情、感性与理性以及人的内在境界。
杨国荣
关键词:天人关系超验性天性人性
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被引量:4
2023年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总体上,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是人类走向人性化的存在以及人的自由逐渐实现的过程中出现的必要环节,也是趋向于这一前景的前提或条件。人工智能以大数据作为依据。从逻辑上说,大数据意味着穷尽相关信息,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我们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尽可能地把握方方面面的情况,它为全面地把握对象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从而使我们可能克服各种片面的看法。人工智能的另一重要特点是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的这种高效处理,为我们应对多变的现象、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应对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发展的积极意义,体现于科学研究、人文探索、生产劳动、经济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其演进对于推进人类生活的进步、趋向合乎人性的社会都具有正面意义。当然,科技的发展既可以走向积极的方面,也可能伴随着某些消极的作用。如何抑制人工智能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使之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涉及对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发展的价值引导和约束的问题,而人是目的这一价值原则,则为这种引导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杨国荣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是目的
再论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
2024年
把握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二者的各自规定。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内容丰富,但从比较的角度看,可以发现其相异取向。以分析哲学而言,其特点表现在略去对象的具体内容,从形式的层面加以考察;注重概念的辨析与逻辑的论证,后者同时要求给出理由;与形式化一致的是理想化进路,后者体现为思想实验等方法。以上分析哲学的特点,既意味着以语义的分析来消解认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也表现为把对象看作是语言中的存在。相对于分析哲学,中国哲学首先关注实际的世界,对何为存在、如何存在等问题作了多方面考察;同时,中国哲学既试图沟通形上与形下,也涉及名言、逻辑问题的研究,从早期的名家、墨辩,到魏晋注重辩名析理的名辨思潮、理学的铢分毫析,体现了对逻辑分析的某种关切。当然,总体上而言,中国哲学在形式逻辑方面显得相对薄弱。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以上特点,使二者在理论上具有互补的意义,并在现代社会形成不同的影响。
杨国荣
关键词:分析哲学中国哲学
政治哲学及其基本理念——关于重建当代政治哲学的若干思考
2025年
当代政治哲学的建构,需要基于传统的资源。从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儒、法、道、墨无疑是主要的流派。儒家的特点在于礼与仁的统一;法家注重刑与法;道家讲求自然无为,要求依循普遍之道;墨家侧重兼爱、尚同,注重建构统一的社会秩序。礼法统一、尊重普遍法则、注重统一秩序、肯定人的品格和才干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构成了传统政治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政治体制的建构中,引导性的礼与强制性的法、道德与政治、统一的政治秩序,等等,仍是需要关注的方面。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网络听取采集民众意见并对其加以分析,这一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无疑具有新时代特点,应被关注;而如何使“公共空间”真正服务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治理,则是一个应当思考的问题。政治结构的重建还涉及政治领域的基本理念,所谓民主和民本,便属于这一类问题。从根本上说,一定的政治形态需要合乎人性;此所谓合乎人性,意味着肯定人之为人的价值,并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杨国荣
关键词:政治哲学传统资源
存在与意义
2024年
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形式,人的存在蕴含不同方面,这种存在形态对意义的追寻具有主导性。人不仅思考世界的意义,而且探寻自身“在”世的意义。意义总是相对于人而言,在认知的层面,对象所呈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规定,与人从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角度考察对象无法相分。人与对象的关系,也关联着价值之维,自然对人的存在所具有的生态意义便体现以上的价值内涵。这种意义并非自发显现,而是最终由人所把握并赋予。意义的不同形式,涉及存在的不同形态。从自然之维看,对象有自在和为人的区分,其意义的变迁表现为由自在的存在转换为人化的存在;在社会领域,存在的意义关乎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展,后者体现于社会的秩序及人与人的和谐;以人的意识和思想形态为关注之点,问题则关乎不同的观念领域,其中包含特定之“事”的展开。在认知之维,意义侧重于认识和理解世界(知实然);在价值之域,意义则以实现人的理想(求当然)为旨趣。意义的价值内涵,无法离开目的。目的首先与人的行动相关,它规定了行动的指向,使人的行为表现为有意义的活动。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需要关注对话的作用,然而对话固然赋予交往以独特的意义形态,但它更多地表现为言语交流,化意义为现实,以人切实地做事为前提。
杨国荣
酒的文化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酒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进步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饮酒则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从文化意义上说,酒涉及天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神之间的关系,并常常被赋予各种形而上的意义。酒同时又是沟通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及天和人的一种重要形态:作为世俗存在的酒往往成为联结凡圣的中介。在中国文化中,饮酒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往、增进友谊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个体在生活中可以与他人共在;另一方面,个体在生活中却可能依然有着深深的孤独之感,酒因能排遣孤独而具有独特的作用。除了借酒消愁,饮酒还可以使人与天地为一、达到“忘我”之境。从文化发展来说,酒的另一重功能是为人的创作活动提供内在动力。同时,酒对理性之外的情意具有激发作用,通过意志控制情绪;饮酒也可以使人暂时远离纷争的现实,回归心灵的宁静状态。当然,酒固然有助于提升文学艺术等创作中的想象和体验,但在理性思维中,其作用则有其限度;对酒的文化意义,相应地需要作多方面的理解。
杨国荣
关键词:文化
礼乐文明中的乐——《荀子·乐论》解读
2024年
礼乐并提,构成了儒学的重要特点。与礼相关的乐首先以情感层面的快乐为内在旨趣,所谓“乐者,乐也”,便表明了这一点。对荀子而言,乐同时呈现价值内涵,并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规范意义。乐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提供前提。乐言和,音乐具有统一、统摄不同方面的作用。社会生活展开于不同的方面,音乐的作用由此得到多样的体现。荀子肯定音乐是“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先王之治,也以“立乐”为依据。作为情感的表达方式,音乐与人的存在无法相分。广义的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等,其中,后者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与舞蹈等相关,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都不仅仅是“术”,而且渗入了“道”,由此,音乐获得了形而上层面的意义。就现实性而言,音乐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于社会领域,包括规范乡间饮酒等公共性的社会活动与个体的日常生活。
杨国荣
关键词:合同荀子
从价值取向看儒学的现代意义
2024年
以“人禽之辨”和“文野之别”为核心,儒家展开了其价值系统。“人禽之辨”主要指向人与其他存在的根本区别,其实质问题是对“何为人”的分疏,“文野之别”则以人类发展过程中前文明与文明的区分为论题。儒家肯定,只有人才本身即目的,故关切之点应放在人之上。从儒家的视域看,人类文明包含纵向与横向的发展,既有历史的演进,又包含多样形态。从儒学的“人禽之辨”与“文野之别”这一基本点出发,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同时与价值系统相关联,而仁道高于权利、人类文明高于近代以来的价值观念,则是其逻辑结论。
杨国荣
关键词:儒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