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

作品数:104 被引量:548H指数:16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水利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9篇鱼类
  • 23篇水库
  • 19篇三峡水库
  • 17篇群落
  • 17篇产卵
  • 16篇库区
  • 14篇群落结构
  • 14篇长江
  • 12篇生态调度
  • 11篇鱼卵
  • 11篇江段
  • 10篇圆口铜鱼
  • 10篇三峡库区
  • 10篇铜鱼
  • 10篇繁殖
  • 10篇产卵场
  • 9篇金沙江
  • 8篇鱼类群落
  • 8篇鱼类资源
  • 8篇小江

机构

  • 103篇水利部中国科...
  • 9篇中国长江三峡...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三峡建设...

作者

  • 104篇杨志
  • 57篇唐会元
  • 43篇陈小娟
  • 23篇董纯
  • 21篇朱迪
  • 20篇徐薇
  • 18篇乔晔
  • 18篇龚云
  • 13篇陶江平
  • 13篇刘宏高
  • 13篇曹俊
  • 10篇常剑波
  • 9篇万力
  • 9篇赵娜
  • 8篇胡莲
  • 8篇万成炎
  • 7篇郑志伟
  • 6篇高少波
  • 5篇邹曦
  • 5篇史方

传媒

  • 34篇水生态学杂志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湖泊科学
  • 3篇人民长江
  • 3篇三峡生态环境...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水利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7篇2024
  • 17篇2023
  • 8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完整性指标(IBI)评价方法在河流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及适应性IBI指数在河流健康管理中应用,列举了长江中上游地区IBI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并对中游浅水湖泊和上游三峡库区的生物完整性演变趋势作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多年来(1964~...
朱迪杨志常剑波
关键词:长江流域健康管理评价指标
文献传递
葛洲坝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与繁殖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被引量:40
2009年
采用声学探测的方法,进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估算。2005~2007年,第1次产卵前的资源量分别为235尾、217尾和203尾;第1次产卵后的资源量分别为157尾、157尾和102尾。采用食卵鱼解剖统计和股分析的方法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规模进行估算,其结果为,2005~2007年间中华鲟的产卵量分别为356万粒、119.6万粒和238.6万粒。结合历史相关研究数据,对近10年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和繁殖规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1次产卵前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但2002年以来其数量趋于基本稳定,年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2002年以来,第1次产卵后停留产卵场的中华鲟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中华鲟的繁殖规模近10年来呈现极其显著性的下降趋势(P<0.01)。
陶江平乔晔杨志常剑波董方勇万力
关键词:中华鲟
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的种群死亡特征及其物种保护被引量:15
2009年
根据葛洲坝(1998~2007年)、重庆(2006~2007年)和合江江段(1998~2005年)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圆口铜鱼的种群死亡特征进行了评估,并利用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分析和探讨了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资源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1)3个江段各年间的圆口铜鱼开发率和捕捞死亡系数均远远大于相应年份最大允许的开发率和捕捞标准的基准尺度F0.1,3个江段的圆口铜鱼资源均处于严重过度捕捞状况;2)葛洲坝江段圆口铜鱼的最适开捕年龄为4龄(体长330mm),重庆和合江江段圆口铜鱼的开捕年龄应至少为5龄(体长375mm)。为保护圆口铜鱼的资源,建议葛洲坝江段三层流刺网的网目(2a)应大于75mm为宜,重庆和合江江段的网目(2a)应不小于90mm且同时需要控制各种渔具的日均作业次数。
杨志乔晔张轶超朱迪常剑波
关键词:长江圆口铜鱼物种保护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关键生活史阶段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使用水温变化指标定量评价蓄水后水温的改变程度,分析水温改变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基于宜昌水文站1983—2013年长系列逐日水温资料,建立了25个具有生态意义的水温参数,利用变动范围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25个水温参数变化度,对高度改变的水温参数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评估其变化倾向,基于F检验法检验回归效果。分析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时间与水温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水温过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整体水温改变度达44.2%,高度改变的水温参数有7个,分别是1、4、10、11、12月平均水温、最低水温出现日期、水温达到18℃日期,水温改变度达87.9%、75.8%、74%、100%、100%、74%、89.9%,说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水温发生显著变化;下泄水温在消落期4、5份偏低趋势明显,较蓄水前平均降低2.3、1.7℃,由于4、5月水温偏低导致水温达到18℃的日期发生显著变化,由蓄水前4月19日推迟至蓄水后5月4日,平均推迟15 d。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时间与水温达到18℃的日期密切相关,下泄水温偏低造成其自然繁殖时间推迟,首次产卵推迟至5月中旬,整个繁殖季节由4—7月份压缩至5—6月份,研究成果为三峡水库开展生态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蔡玉鹏杨志徐薇
关键词:三峡水库四大家鱼生态调度
一种新型鱼卵孵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鱼卵孵化装置,滑轮组依次焊接在箱体两端顶部中间和两端的底部中间,牵引钢索绳一端连接重力铁块,牵引钢索绳出水口一段连接锥型尾水箱,不锈钢拨水片等距固定在牵引钢索绳上,均位于底部镂空孵化框下部,底部镂...
陈小娟唐会元董纯杨志
文献传递
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装置,包括长方体鱼苗培育箱体,所述鱼苗培育箱体采用多个支架支撑,其下部设有排污口;所述鱼苗培育箱体内放置有由PVC管制作的浮架,所述浮架呈长方形,其长边和宽边采用两通管连接,所述浮架的...
董纯朱正强唐会元陈小娟杨志朱其广
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被引量:20
2018年
根据2013—2014在皎平渡圆口铜鱼产卵场的定点亲鱼收集(n=206)和2006—2014年在金沙江中下游金安桥至巧家干流江段的流动亲鱼采集(n=70),对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定点亲鱼收集的结果显示:圆口铜鱼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30 mm,体质量441.0 g,年龄4龄;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52 mm,体质量396.6 g,年龄3龄;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和全长分别为雌性4.32龄406 mm,雄性4.44龄412 mm;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37﹕1,繁殖群体中雌性年龄为4—7龄,雄性年龄为3—7龄;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以6龄个体最高,分别为10.55%和3.45%;平均卵径为0.16 cm,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定点和流动亲鱼收集的雌性性成熟个体的结果表明:圆口铜鱼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4055—137900粒/尾,平均值为22817粒/尾;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5—73粒/g,平均值为20粒/g,75.68%个体的绝对繁殖力在10000—30000粒/尾之间,70.27%个体的相对繁殖力在15—20粒/g之间;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随着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指数分布函数正相关,而与相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圆口铜鱼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杨志龚云朱迪潘磊董纯刘宏高陈小娟唐会元
关键词:圆口铜鱼繁殖群体
一种适用于浅流水环境的仔稚鱼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浅流水环境的仔稚鱼采集装置,包括:网口支架,网口支架侧部套设有前部网衣,前部网衣的后端和锥形网衣的锥底端相连通,锥形网衣的锥顶端与采集筒的一端相连通;两个外八形布置的翼板设置在网口支架的入口端内...
赵娜易燃曹俊朱其广陈音超杨志陶江平李博
金沙江中下游特有鱼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其保护对策被引量:6
2021年
基于2012~2017年在金沙江中下游干流两个区域江段(攀枝花和巧家)的渔获物调查,对两个区域内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用于金沙江中下游特有鱼类的保护措施。结果显示:2012~2017年间,共采集到特有鱼类25种,隶属于4科17属;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后,各调查区域主要特有鱼类的资源丰度均明显下降;除西昌白鱼外,24种鱼类均为适应流水、砾石生境的种类。基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分析,认为金沙江中下游干支流的梯级开发以及持续的过度捕捞是影响该区域特有鱼类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在尽量延长各干流水库回水变动区流水生境江段长度的同时,应在流域规划层面上,保证重要支流生境的自然化;此外,应在重要生境区域加强渔业管理,并同时加快特有鱼类的全人工繁殖工作。
朱其广杨志唐会元樊寒冰胡莲
关键词:过度捕捞梯级水电开发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沙市江段鱼卵和仔鱼的影响被引量:30
2014年
2012年5-7月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期间,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设固定采样点,共采集到鱼卵和仔鱼35种,隶属于4目、8科、10亚科、28属。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构成了该江段的主要繁殖种类。鱼类繁殖盛期在5-6月,进入7月后鱼卵减少而仔鱼数量显著增加。调查期间鱼卵和仔鱼总径流量约为6.89×1010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1.1×1010粒,仔鱼径流量5.79×1010尾。定点采集的鱼卵、仔鱼随采样时间和垂向空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采集点仔鱼的横向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漂流密度为江北>江中>江南;鱼卵的横向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流速、流态等水力学指标存在负相关性。生态调度期间沙市江段鱼卵总径流量和家鱼卵径流量均出现高峰,繁殖种类明显增加。初步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制造的涨水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鱼类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对于减缓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不利影响、维护鱼类种群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薇刘宏高唐会元朱迪杨志乔晔
关键词:三峡水库生态调度鱼卵仔鱼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