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瑞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天感染河南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建立并验证后天感染河南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模型。方法:筛选3日龄DHBV阴性河南樱桃谷鸭,经胫静脉注射DHBV阳性血清建立DHBV模型鸭,连续观察42 d,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和肝脏中DHBV DNA变化情况。DHBV阴性鸭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3TC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3TC组于鸭3日龄时建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d),3TC组给予3TC 20 mg/(kg·d),连续给药10 d。PCR检测给药5、10 d后及停药3 d后血清和肝脏中DHBV DNA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2 d后,鸭血清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DHBV DNA。血清DHBV DNA水平第14天达到高峰,拷贝数为7.7×109mL-1,肝脏DHBV DNA第21天达到高峰,拷贝数达2.1×109mL-1,42 d内均维持较高的DHBV D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3TC组鸭血清和肝脏DHBV DNA拷贝数明显降低(血清:F组间=17.625,F时间=68.141,F交互=134.517,P<0.001;肝脏:F组间=69.430,F时间=35.330,F交互=75.770,P<0.001)。3TC组鸭用药10 d后,血清和肝脏HBV DNA抑制率分别为86.5%和84.9%,但停药3 d后有轻度"反弹"现象。3TC组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河南樱桃谷鸭后天感染DHBV较敏感,病毒在体内增殖稳定,是DHBV感染的理想动物模型。
- 臧利敏吴学炜赵雪杰方先珍杨晓瑞王庆端常俊标郑立运
- 关键词:樱桃谷鸭鸭乙肝病毒动物模型
- HBV cccD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新型核苷类抗乙肝病毒化合物体外筛选
-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导致乙型肝炎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的治疗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且易产生耐药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寻找新型的抗HBV药物,...
- 杨晓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药物荧光定量PCR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