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蓬 作品数:29 被引量:183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封堵有效期评价 针对在实验室中用玻璃器皿等不能准确反映泡沫在岩心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研究了泡沫在均质岩心中的封堵有效期。根据动力相似准则推导出了泡沫有效期理论预测模型,将现场生产压差和泡沫波及范围分别和实验室岩心驱替压差和岩心长度建立相... 杨浩 岳湘安 赵仁保 杨朝蓬关键词:封堵效率 文献传递 氮气泡沫体系封堵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优选良好储层适应性起泡剂及评价注入参数和封堵性能,通过实验静态评价泡沫高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表面张力最低的起泡剂.模拟真实储层环境,采用动态方法优选泡沫气液比、起泡剂质量分数、注入参数和在多孔介质中生成泡沫的封堵有效期,其中气液比对储层压力比较敏感,优选时需要设置回压;质量分数优选可以在无回压的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氮气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有效期远大于在体相中的有效期.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氮气泡沫封堵性能进行评价是合理的,可以为矿场应用提供指导. 杨朝蓬 高树生 汪益宁 张洪强 郑大洲 谢昆关键词:氮气泡沫 封堵效率 气液比 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开采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为明确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开采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规律,结合冀东油田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运用布置饱和度测量电极的平面非均质物理模型,开展不同主流线与渗透率分布之间的夹角对水驱开采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主流线与渗透率分布夹角增加时,开采时间增加明显,水流通道建立后,孔隙内含水不断增加,油水接触界面也在不断增加,平面波及系数有所上升,见水时间明显延长,产油速度变慢,最终采收率增幅明显;主流线与渗透率分布夹角为0°的模型中,在注入量为0.11 PV时,水开始在采出井突破,当夹角增加到30°时,水突破的注入量为0.35 PV,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均质性引起的驱替死角,渗流阻力较大的局部中低渗带;单一表面活性剂驱并不适用于水窜后的平面非均质油藏,需要采用在强封堵能力调剖体系提高波及系数的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的方式。 吴志伟 杨朝蓬 王国勇 岳湘安关键词:含油饱和度 剩余油 表面活性剂驱 超重油油藏水平井冷采近井污染研究及增产措施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超重油油藏采用水平井冷采开发,在钻完井过程中会对近井地带的储层造成伤害影响油井的产能,需要评价近井污染指导增产措施。通过室内实验认识近井污染机理,开展试井解释分析近井污染程度。室内流体接触实验表明钻... 刘章聪 陈长春 李星民 杨朝蓬 包宇 沈杨关键词:试井解释 表皮因子 增产措施 文献传递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封堵有效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使用玻璃器皿测定的泡沫性能不能反映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特性。建议用地层水连续驱替被实验泡沫封堵的岩心,以岩心封堵率保持在80%以上,驱替压力梯度保持在0.4 MPa/m以上的驱替时间为泡沫封堵有效期。实验岩心由露头砂压制而成,尺寸(cm)为75×4.5×4.5,沿长度方向设置3个测压点,将岩心分为4段,岩心孔隙体积500 mL,水测渗透率0.131-0.233μm2。实验起泡液由体积分数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A、适量稳泡剂、分散剂组成,用模拟地层水配液。实验温度45℃。通过岩心各测压点压力-时间曲线,各段压力梯度-时间曲线,各段封堵率-时间曲线,计论了驱替过程中泡沫行为、形态的变化。测定了平均半衰期7.4 h的泡沫对10个岩心的封堵率和封堵有效期:5个不含油岩心的封堵率在80.3%-94.1%范围,封堵有效期在69.47-108.33 h范围,平均89.30 h;5个残余油饱和度2.3%-6.0%的岩心,封堵率相近,在84.2%-91.6范围,封堵有效期则低得多,在15.55-35.25 h范围,平均25.80 h,表明泡沫堵水不堵油。 杨浩 岳湘安 赵仁保 杨朝蓬关键词:封堵率 有效期 渗流特性 FPSO生产与产出气循环回注方式下的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研究 2024年 深水油田开发存在平台重量及空间限制、提高采收率方案限制等约束,面临着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挑战,陆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提高油藏采收率(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Enhanced Oil Recovery,CCUS-EOR)方式并非完全适用。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采用了基于产出气多级处理的产出-捕集-利用-埋存流程,建立了以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为中心的CO_(2)净零排放全海式油气水闭环处理体系,实现了油气开采、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CO_(2)排放最小化;在FPSO产出流体全海式闭环处理的生产约束下,实施了高含CO_(2)产出气混相与水交替驱油开发方式,充分发挥出两种注入介质协同提高采收率的优势;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合理注入参数优选与油藏管理体系,助力达到最佳的提高采收率与CO_(2)埋存效果。FPSO生产与产出气循环回注方式下的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为深水油田的绿色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推动全球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余洋 余洋 杨朝蓬 李云波 刘章聪 杨朝蓬关键词:深水 气水交替 深水碳酸盐岩油藏高含CO_(2)产出气回注驱油实验研究 2024年 深水碳酸盐岩M油藏气油比高达200~350 m^(3)/m^(3),产出气中CO_(2)含量超过40%。为减少碳排放,充分利用产出气的高含CO_(2)烃类气体提高驱油效率,开展了模拟储层条件的连续气驱、水驱和水气交替(Water-Alternating-Gas,WAG)驱驱油实验,分析研究了不同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岩心非均质性、注气速度、注入压力对WAG驱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WAG驱驱油效率最高可达71.88%,连续气驱驱油效率为56.83%,分别较水驱(驱油效率为42.08%)高29.8个百分点和14.75个百分点;岩心非均质性、注气速度、注入压力对WAG驱驱油效率具有较大影响,岩心非均质性越强,控水和延缓气窜效果越差,驱油效率越低;高于合理的速度注气,见气时刻提前,最终驱油效率降低;注入压力应满足混相驱条件,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研究结果为深水碳酸盐岩油藏利用高含CO_(2)产出气WAG驱驱油提供了依据。 李云波 李云波 叶禹 杨朝蓬 余洋 杨朝蓬关键词:WAG 物理模拟 驱油效率 多孔介质中泡沫封堵有效期评价 被引量:18 2009年 在室内实验中,用玻璃器皿等不能准确反映泡沫在岩心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为此研究了泡沫在均质岩心中的泡沫封堵的有效期。根据动力相似准则,推导出了泡沫有效期理论评价模型,将现场生产压差和泡沫波及范围分别和实验室岩心驱替压差和岩心长度建立相似比例。模型评价表明,泡沫形成的生产压差是几何长度比的4次方。建立了泡沫封堵有效期评价实验模型,研究了驱替动态和含油、不含油情况的封堵时间和封堵效率。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含油封堵时间远低于不含油时,即泡沫对油层实现暂堵;油的存在只是增加了油层流体出流速度,对封堵效率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生产压差的下降,泡沫质量增加,封堵效率提高。根据实验数据,结合现场情况,预测了泡沫在均质岩心中相同生产压差、不同生产压差及不同波及范围情况下的封堵有效期。结果表明:在一定生产压差下,泡沫在均质岩心中封堵有效期长,封堵效率高,能满足现场生产要求;随着生产压差的增加,封堵有效期下降;当泡沫波及范围增加时,泡沫封堵有效期也迅速增加。 杨浩 岳湘安 赵仁保 杨朝蓬 邓鲁强关键词:泡沫封堵 封堵效率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高含水层对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9年 针对油砂储层内部存在的高含水层,运用分类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高含水层对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高含水层对SAGD开发效果影响的预测模型,并讨论了该模型的参数设置。结果表明:高含水层虽然增加了热损失,但加速了蒸汽腔扩展,缩短了SAGD生产时间,其中底部高含水层对SAGD影响最大,当底部高含水层厚度为3 m,含水饱和度为80%时,采出程度降低11%;引入的4个无因次变量有效刻画了高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将无因次变量作为输入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12%,证明该模型用于预测研究区块高含水层对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是有效的,可以为现场提供快速准确指导。 但松林 刘尚奇 罗艳艳 梁光跃 杨朝蓬关键词:BP神经网络 SAGD 加拿大油砂 泡沫油型超重油产出气——溶剂复合吞吐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针对泡沫油型超重油冷采后期地层能量降低、产量下降、一次采收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产出气—溶剂复合吞吐技术。按照实际油藏流体物性配置油样和产出气(甲烷、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比87:13)。在衰竭开采的基础上开展了5轮产出气—溶剂复... 杨朝蓬 李星民 赵海龙 陈和平 包宇 沈杨 刘章聪关键词:泡沫油 溶剂 吞吐 溶解性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