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新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脉造影50例分析
- 2000年
- 杨珏翟凌云席嘉元吕梁曹新华李纪康杨维新米岚
- 关键词:动脉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一种食蟹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蟹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其中,通过在食蟹猴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置入堵塞物,使其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及不多于2支的豆纹动脉。本发明的食蟹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和血管解剖走行很...
- 吕梁刘兴利宋巍杨维新
- 文献传递
-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确定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中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变化的时间进程,并探讨血清IMA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球囊介导的左前降支永久性闭塞术诱导滇南小耳猪AMI。采用第三代双源CT(DSCT)对AMI诱导前后30 d内LVEF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同时测定血清IMA水平,并进一步确定血清IMA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血清IMA水平在AMI后1 h升高,于6~12 h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30 d后恢复至基线值。早期血清IMA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41~-0.80,P<0.05)。30 d血清IMA水平与各时间点LVEF无相关性(P>0.05)。结论猪AMI模型早期循环中IMA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血清IMA水平对AMI不良预后可能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 李文佳张荣顺吕梁王罡杨维新杞敏孙文健李治
-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3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 2 6例 ,下消化道出血 6例 ,全部病例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DSA或 /和PUCK造影。结果 定位诊断率为 84.38% (2 7/ 32例 ) ,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 78.95 % (15 / 19)。病变性质为 :肿瘤性病变 9例 ,血管性病变 15例 ,其中血管畸形 9例、肠小动脉瘤 2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 1例、动脉硬化 3例 ;非特异性炎症溃疡 3例 ,造影阴性 5例。直接显示出血征象(造影剂外溢 ) 2 3例 (71.87% )。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价值 ,尤其对小肠和胆道出血病变的诊断更具独特的优越性。
- 席嘉元吕梁邓钢杨珏江勇李纪康曹新华米岚杨维新龙毓灵范红杨朝良朱君杨正忠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病理介入性
- 一种制作食蟹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作食蟹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弹簧圈、熔断体、导管和导丝,其中,所述弹簧圈通过熔断体与导丝连接,所述导丝上设有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弹簧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所述...
- 吕梁刘兴利宋巍杨维新
- 文献传递
- 肝血管DSA图像控制技术的探讨
- 目的:探讨控制肝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象质量的方法方法:1.1一般资料418例患者男355例、女63例、年龄32-81岁,所有病例常规经股A穿刺、插管,在监视器下进入不同型号端孔导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
- 杨维新
- 文献传递
- 肺癌血供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00年
- 杨珏翟凌云席嘉元吕梁江勇李纪康曹新华杨维新米岚
- 关键词:肺癌供血肺动脉
- 对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1例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各血管节段图像的可评估率和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其中30例患者于1周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1.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可评价血管比例为97.0%。2.30例患者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性98.1%,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9.4%,准确率为99.3%。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无创影像学诊断技术,对冠状动脉的形态学评价及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李文佳王罡李治杨维新吕梁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
-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孤立性肺结节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在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经胸部CT发现的45例SPN患者,术前采用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然后于当日或次日行胸腔镜楔形切除肺内病灶。记录弹簧圈定位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弹簧圈在术中的引导作用。结果 CT引导下双弹簧圈可精准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结节,成功率100%,定位操作平均时间为(18.0±5.3)min。定位后无气胸、咯血发生,沿穿刺针道及弹簧圈周围少量渗血8例(8/45,17.78%);未发生弹簧圈移位、脱落。患者均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进入胸腔后均能看到标记弹簧圈并可迅速找到病灶,获得病理结果。结论采用双微弹簧圈进行SPN胸腔镜手术前精准标记定位,具有安全、准确、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志明吕梁彭俊卜梁杨维新宋巍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弹簧圈胸腔镜
- 慢性瘘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 席嘉元吕梁曹新华李纪康杨维新米岚田银锐
- 该课题选择多病因,多病种引起的慢性瘘管40例,51个瘘管进行分类研究,介入治疗的治愈率达88.2%,好转率达7.8%,总有效率96%,概括有以下创新:对先天性瘘管、后天性慢性兼管愈合、胰胆肠瘘,结核性瘘管全身抗结核治疗效...
- 关键词:
- 关键词:介入治疗非血管性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