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琦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行强脉冲光对烧伤深Ⅱ°创面愈合后瘢痕的护理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行强脉冲光对烧伤深Ⅱ°创面愈合后瘢痕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深Ⅱ°创面愈合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及伤口护理,而实验组加用早期强脉冲光治疗,护理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3.33%VS83.33%,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6.67%vs80.00%,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行强脉冲光对烧伤深Ⅱ°创面愈合后瘢痕进行护理,其效果确切,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张雁聘杨维琦夏美华
- 关键词:强脉冲光瘢痕护理
-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的发生和防治
- <正>隆乳伴随而来的是并发症。其中较为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假体的包膜挛缩。包膜挛缩发生率一般在5%-75%的范围内,但也有0的发生率。60年代刚出现硅胶假体时包膜挛缩率较高,且双侧包膜挛缩较多见,故认为包膜挛缩与假体置入后创...
- 朱志样杨维琦
- 文献传递
- 电损伤模型的复制及伤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 范锟铻李伟萍汪道新鲁延林邓志云谢立华王峰许晓光张悦安杨维琦关弘汪丽娅
- 电击伤是临床中常见的致伤原因之一。由于电损伤机制较复杂,目前很少研究;探索一种稳定的、最大程度地模拟临床电损伤过程的动物模型,研究伤后机体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对于基础研究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总结以往动物实验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电损伤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受体
- 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在高压电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对高压电损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56个上肢受伤部位患者(35例高压电损伤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个部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及局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全身和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1~3周,7d更换1次新的VSD敷料,术后1~3周拆除负压吸引装置。观察2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再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片或皮瓣封闭创面。结果试验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对照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试验组创面肉芽生长快,皮片或皮瓣覆盖后愈合快;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相对较慢。试验组皮片、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92.9%(均P<0.05),试验组皮片、皮瓣移植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2.5±2.2)、(58.3±4.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4±2.1)、(62.3±4.2)d(均P<0.05)。结论 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能明显地改善高压电损伤肉芽生长创面情况,为进一步封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率,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 杨维琦范锟铻余旭明陈万安徐旭朱美抒
- 关键词:高压电损伤引流创面皮片皮瓣
- 小儿烧伤院前处理分析
-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院前处理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为小儿烧伤院前处理提供最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00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302例小儿烧伤患者入院前补液量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创面入院前处理与住...
- 张悦安鲁延林王峰杨维琦余旭明朱志样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研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既能用于整形外科取得额外的皮肤软组织,又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难度,减少医疗费用,可以用于早期修复深烧伤创面。方法:总结Neumann1956年至今设计的扩张器发展过程,在深入研究被扩张皮肤组织学转化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传统埋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手术实践经验设计出新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可以快速扩张,减少并发症。结果:设计出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由扩张囊、导水管、注射阀门组成,导水管与注射阀门固定相连接,导水管与扩张囊分开制作。导水管长100 cm,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剪短,再用黏合剂与扩张囊粘连在一起。结论:使用这种新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可达到快速扩张、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的目的,可以用它来早期修复深层烧伤创面。
- 鲁延林杨维琦张悦安
- 关键词:烧伤扩张器
- 面部提紧术耳前隐蔽切口研究
- 本文回顾了文献,调查统计了110人耳部细微解剖形态,并研究设计和应用耳轮脚下缘一耳屏上切迹一耳屏一耳屏间切迹的隐蔽处设计切口,成功地实施了面部的提紧术,耳部前切口隐蔽、稳固,最大减少了可见切痕,提高了效果,实践证明,该方...
- 朱志祥杨维琦汪道新李伟萍
- 关键词:面部提紧术东方人隐蔽切口
- 文献传递
- 纳米烧烫伤贴在烧伤植皮应用观察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纳米烧烫伤贴对烧伤植皮的疗效。方法 临床观察 4 3例住院烧伤患者 ,全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去痂植皮 ,将植皮区分为用纳米敷料区与用氯霉素凡士林纱同时包扎 ,记录创面感染率、皮片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 用纳米敷料区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氯霉素区 (P <0 0 1)。大张植皮和小邮票 +异体皮植皮区愈合时间较对照区短 (P <0 0 5和P <0 0 1)。植皮区皮片愈合率较对照区高 (P <0 0 1,P <0 0 5 )。
- 余旭明朱志祥鲁延林张悦安徐旭翟弘峰许晓光王峰汪道新杨维琦谢立华
- 关键词:烧伤植皮疗效
- 人工真皮模板在烧伤瘢痕整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人工真皮模板+自体大张表层皮片或表皮片移植修复瘢痕畸形的方法.方法 于瘢痕挛缩部位进行松解或切除后的创面上,将人工真皮模板铺平、固定,纳米纱布覆盖,术后无排异反应.2~4周后,除去人工真皮模板的表层薄膜,仔细清理修整创面,用电动或气动取皮机切取自体大张表层皮片或表皮片,覆盖固定.结果 1999年8月至2003年6月共用于15例19个部位,其中躯干5例次,肢体14例次.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0 cm×25 cm至30 cm×75cm,移植大张极薄的自体表层皮片或表皮片,全部存活.随访半年至4年,皮肤色泽、弹性良好,平坦、光滑,未见继发性挛缩,功能基本恢复,供区无瘢痕,有轻度色素脱失或沉着.结论 人工真皮模板+大张表层皮片或表皮片移植是治疗瘢痕或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后者效果更好,供区无明显痕迹.
- 李伟萍朱志祥杨维琦许晓光张力勇汪道新徐旭
- 关键词:瘢痕
- 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2例小儿烧伤患者入院前补液量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入院前创面处理与住院时间、并发症、转归的关系。结果:入院前轻度和中度烧伤组补液与未补液仅2例(0.90%)发生休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组未补液组、补液量不足1/3总量组、补液量超过1/3总量组休克发生率分别88.24%、55.56%、3.85%(P<0.01);入院前创面用自来水冲洗82例,未作任何处理142例,不正确处理78例,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5±2.0)d,(11.3±1.6)d,(15.1±2.3)d(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1.97%、26.92%,愈合和好转率分别为98.75%、95.77%、92.30%(P<0.01)。结论:小儿烧伤后正确的院前处理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张悦安鲁延林王峰杨维琦余旭明朱志祥
- 关键词:并发症小儿烧伤补液量住院时间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