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赛钢
-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芒和五节芒的核型研究被引量:22
- 2008年
- 分析禾本科芒属(Miscanthus Anderss.)2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为:2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均为38,芒(M.sinensis)的核型为:2n=38=28 m+10 sm;五节芒(M.floridulus)的核型为:2n=38=24 m+14 sm。2个种均无随体染色体出现,核型都属于2B类型。芒和五节芒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 陈少风何俊周朴华杨赛钢
- 关键词:芒属染色体数目核型禾本科
- 缺镁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在缺镁胁迫下,研究了玉米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和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缺镁胁迫使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鲜重下降,根系活力减弱,N元素在地上部和根部分配失调,新叶和老叶中Mg、Cu、Fe、Mn等离子含量下降,Ca、K、Zn等离子含量上升,根中Mg离子含量下降,Ca、K、Zn、Cu、Fe、Mn等离子含量上升。表明缺镁胁迫降低根系活力,干扰N元素代谢,破坏了玉米幼苗体内离子平衡,抑制玉米幼苗生长。
- 熊英杰钟韬韬严燕冬杨赛钢梁荣孙宝腾
- 关键词:玉米离子平衡
- 江西产酸模属植物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对江西产酸模属(Rumex L.)7种植物进行了叶形态结构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叶片上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表皮上普遍具有腺体和异细胞,叶肉中均含有晶体细胞,晶体类型为簇晶;(2)下表皮细胞特征及气孔类型、叶肉细胞的分化及排列方式、中脉维管束数目等特征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属下种级鉴定指标;(3)小酸模在气孔类型、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紧密程度、中脉形状及维管束数量等特征上与同属其它种类具有显著的差异,形态解剖学证据支持小酸模亚属(Subgen.Acetosella(Meisn.)Rech.)的成立;(4)根据酸模属植物气孔器类型的演化阶段,并结合孢粉学、形态学等证据,认为酸模属处于蓼科植物系统演化的较低或中等地位。通过对酸模属植物叶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关系及属下分类提供叶解剖学证据。
- 李波张文根陈少风杨赛钢
- 蔗糖浓度对双荚决明花粉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双荚决明在我国江南广泛引种,此花花期长,花粉萌发时间短,可以方便有效地应用于花粉萌发课堂实验教学中。在浓度梯度中,以皇%的蔗糖对双荚决明花粉的萌发最有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数趋向稳定饱和,培养的前45min,萌发速率较高。
- 蔡奇英刘以珍杨赛钢余潮葛刚
- 关键词:蔗糖浓度花粉萌发
- 五节芒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保护五节芒的种质资源并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五节芒DNA为材料,分析DNA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子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建立了五节芒ISSR-PCR的最佳体系:25 μl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 μl、0.2 mmol/L 4×dNTP、1.5 mmol/L Mg^2+、0.75 U Taq DNA聚合酶。PCR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s;51-53 ℃退火30 s,72 ℃延伸50 s,40个循环;72 ℃再延伸7 min。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了11个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结论]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五节芒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 金琳葛刚陈少风杨赛钢章泉
- 关键词:五节芒基因组DNAISSR-PCR
- 中国蓼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08年
- 我国有蓼科植物13属约235种,37变种。通过对已报道的蓼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综述分析,表明:大黄属、何首乌属、虎杖属与酸模属都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而荞麦属与蓼属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极少有蒽醌类存在。蓼科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和黄酮类,鞣质在该科中普遍存在;生物碱很少、有些属还含有芪类。
- 张文根杨赛钢李波陈少风
- 关键词:蓼科植物资源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