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海洋生态系中NO的发现和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在实验室小型和大亚湾1-300 m3的大型海水池的海藻养殖生态系中,随着浮游植物生长,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发现了一氧化氮(NO),并测定了海洋生态系中NO的浓度值.主要化学特征和规律是:(1)对赤潮藻和非赤潮藻,在生长曲线达最大值之前都可测出NO浓度;在达到最大值之后,NO浓度迅速衰减;(2)NO浓度的时间变化曲线:白天测得NO浓度大于黑夜(甚至可降低到测不出),中午13-15时可测得NO(日)最大值;(3)大亚湾天然海水藻池大约8-10d(随天气条件而变)达藻类生长最大值,之后逐渐衰减.在藻生长5-7 d即可测得NO值;(4)对实验室的赤潮异弯藻,测得NO浓度10-9 mol/L量级;对大亚湾的混合藻(非赤潮藻)测得NO浓度约10-9-10-8 mol/L量级;对旋链角毛藻NO浓度约为10-8 mol/L量级.与我们已报道的NO对非赤潮藻和赤潮藻的影响规律一致;(5)讨论了光照条件对NO产生的影响.
- 张正斌邢磊吴真真刘春颖林彩刘莲生
- 关键词:赤潮藻
- 我国沙尘暴与赤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和近海赤潮的危害和发生趋势 ,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东海和南海赤潮的发生受沙尘暴的影响很小 ,而黄海和渤海赤潮的发生与北方的沙尘暴有一定的相关性。要正确估价沙尘暴对海洋生态系 (包括赤潮 )的影响 ,必须对沙尘暴的迁移规律、入海通量以及沙尘暴粒子在海洋中的物化反应做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 邢磊张正斌林彩吴真真谭丽菊
- 关键词:沙尘暴赤潮入海通量自然灾害
- 一氧化氮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规律及其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选用了青岛大扁藻、亚心型扁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四种海藻, 进行一氧化氮(NO)对其生长影响的实验, 初步从化学角度研究了一氧化氮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规律. 结果发现: (1) 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或每天两次加入不同浓度NO, 这四种藻的生长在f/2或f/50培养液中均显示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2) NO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均呈峰形, 不同浮游植物有不同的最佳NO峰值, 这与NO对高等植物生长的作用效果是基本一致的; (3) 一氧化氮对实验中所用的青岛大扁藻(非赤潮藻)与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赤潮藻)的影响情况是不同的; (4) 提出NO阈的观点. 这些都可能为赤潮发生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张正斌林彩刘春颖邢磊吴真真孙峰
- 关键词:一氧化氮海洋浮游植物化学特征赤潮
- 无机胶体和铁、铜离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选择无机胶体粒子Fe(OH) 3 胶体、伊利石胶体及其与金属铁和铜 ,对中肋骨条藻进行了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在培养介质中加入Fe(OH) 3 胶体后 ,在低添加量时可通过Fe(OH) 3 胶体提供满足微藻的生长所需的铁 ,从而提高其生长速度。但在较高添加量时 (>0 .5mg/L) ,由于胶体物质的吸附特性 ,微藻的生长受到抑制。Fe(OH) 3 对中肋骨条藻的最佳的添加量在 0 .2 5~ 0 .5 0mg/L之间。中肋骨条藻在加入伊利石胶体液时 ,微藻的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伊利石胶体对培养介质中铁离子和铜离子浓度的调节控制作用 ,可直接影响到中肋骨条藻的生长。
- 刘春颖张正斌张成林彩任春艳
- 关键词:金属中肋骨条藻
- 一氧化氮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由于其广泛存在和它在大气、生物体及高等植物中的特殊而多样性的功能,NO的研究已经赢得了生物界、医学界、化学界等的普遍关注.1992年NO被评为'年度分子...
- 林彩
-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