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志华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纳米
  • 2篇屈曲
  • 2篇吸能
  • 2篇吸能结构
  • 2篇纳米化
  • 2篇薄壁
  • 2篇表面纳米技术
  • 1篇弹性波
  • 1篇地震
  • 1篇优化设计
  • 1篇设计方法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屈曲模态
  • 1篇吸能装置
  • 1篇临界载荷
  • 1篇厚度变化
  • 1篇峰值载荷
  • 1篇薄板
  • 1篇薄壁管
  • 1篇薄壁结构

机构

  • 5篇香港城市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林志华
  • 3篇徐新生
  • 2篇周震寰
  • 1篇刘人怀
  • 1篇何陵辉
  • 1篇王伟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局部表面纳米化双层嵌套式金属薄壁吸能结构的数值模拟和设计
2020年
基于局部表面纳米化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层嵌套式金属薄壁吸能结构。在表面纳米化技术对金属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基础上,优化了环向交错式和连续式条纹局部表面纳米化布局,得到了双层嵌套式方管吸能结构设计方案和吸能参数。结果表明,表面纳米化对材料的屈服极限提升显著,所设计的局部纳米化双层嵌套式方管吸能结构的比吸能可提高57.1%。同时也证实局部表面纳米化是一种有效的吸能提升技术。
赵祯王伟廉增博王钧仡仝真真林志华周震寰徐新生
关键词:吸能装置峰值载荷
基于局部表面纳米化薄板的抗屈曲优化设计
2019年
提出一种新的局部表面纳米化薄板抗屈曲设计思路。利用局部表面纳米化技术改变板结构关键部位的力学性能,建立圆板的径向扇形间隔纳米化模型,环向条带环状间隔纳米化模型和片状布局纳米化模型。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圆板抗屈曲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经局部表面纳米化的薄板可显著提高屈曲临界载荷。这种方法为薄板结构的抗屈曲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王伟倪一文赵祯廉增博徐新生林志华
关键词:薄板表面纳米技术临界载荷屈曲模态
基于表面纳米化新型吸能结构的设计方法
2019年
根据局部表面纳米化诱导薄壁管结构的屈曲模态和后屈曲路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吸能结构设计方法。通过优化局部表面纳米化的区域的形状、尺寸和孪晶间距等,实现控制屈曲模式的发展,提高结构的能量吸收和降低最大冲击载荷的目标。结果表明,经优化的局部表面纳米化,不仅可诱导和控制薄壁管稳定渐进紧凑的屈曲模态,而且可以大幅提高薄壁管的吸能效果以及保持原结构的外形。同时也为类似的问题提供一条研究思路。
陈营利李澄周震寰林志华徐新生
关键词:吸能结构薄壁管表面纳米技术屈曲
具有随厚度变化膨胀特征应变的弹性层的分析
2003年
 提出了含随厚度变化膨胀特征应变的弹性层在任意载荷作用下的一般分析步骤。该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方法和一种渐近展开技巧。如果外载均匀,则展开式系数自前几项后为零,从而可得弹性层力学场量封闭形式的表达式。这一表达式仅依赖于中面的位移分量,后者由一组类似于经典板理论的二维微分方程控制。因此,获得二维方程的解便可立即给出弹性层的三维响应。作为例子,还详细分析了均匀分布载荷作用下的夹支椭圆层。
何陵辉林志华刘人怀
地震超材料:从自然结构到新型人工结构被引量:4
2022年
光子晶体、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在调控波和波衰减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并不是自然界中新发现的材料,而是根据不同需求设计的复合结构,通常利用布拉格散射或局域共振机理来达到调控声波/弹性波能带结构的目的.与光子晶体不同,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的工作区域在较低频区域,因此获得低频且大范围的禁带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并逐渐拓展到频率低、波长长的地震波隔震减灾防控上.本文从纳米光子和地震超材料的联系出发,从固体物理的视角分析了地震超材料的城市群、自然森林超材料等,将新型人工地震超材料在分布区域、禁带机制、实验方式3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展望了现阶段地震超材料研究的一些局限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陈振宇林志华施帆
关键词:弹性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