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国
- 作品数:32 被引量:380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营山地区上三叠统与中、下侏罗统油气源特征对比研究
- 2010年
- 从烃源岩特征、天然气组分、油气碳同位素、凝析油全烃和轻烃、储层沥青等方面对营山地区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油气源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阐明了营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中、下侏罗统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可能来源。研究表明营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自身的煤系烃源岩,天然气以成熟腐殖型母质成因为主,而中、下侏罗统气藏产出的油气主要来自其自身的烃源岩。营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使得部分井区中、下侏罗统产出的天然气特征与下伏产层极为相似,反映了断层对该井区附近的各层段有一定的沟通作用。中、下侏罗统地层在部分井区可能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的侵入,须家河组烃源岩对中、下侏罗统油气成藏有一定贡献作用。
- 樊莉蒋裕强葛忠伟沈昭国杨金利
- 关键词:上三叠统
- 塔中地区石炭系及部分奥陶系储层天然气的成因被引量:16
- 2001年
-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及部分奥陶系储层内赋存着形式不同的凝析气和油田伴生气 ,其甲烷碳同位素值很接近。根据腐泥型有机质生烃演化模式和天然气碳同位素的分馏原理 ,分析认为 ,凝析油气是在生油高峰之后形成的 ,因而凝析气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应比油田伴生气的甲烷碳同位素值重一些。而实际情况则是凝析气和油田伴生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几乎一致 ,且甲、乙烷碳同位素值的差值小 ,显然不符合正常的碳同位素分馏原理。用单一成因的观点难以解释这种现象。对此 ,根据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 ,结合天然气组成ln(C2 /C3 )与(δ13 C2 -δ13 C3 )关系图判识其成因 。
- 陈世加付晓文沈昭国黄第藩徐峰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石炭纪奥陶纪天然气成因碳同位素
- 塔北东段下奥陶统白云石化作用被引量:30
- 1994年
- 塔北隆起东段下奥陶统中的白云石化岩石类型可划分为四类:(1)层状藻纹层白云岩,(2)条带状白云质灰岩,(3)残余内碎屑角砾状含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及(4)班块状含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组成以上四种岩石类型的白云石,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白云石、自形菱面体细晶白云石及自形菱面体细粉晶白云石。通过对白云石的矿物学、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白云石化作用均是在有淡水参与的作用下进行的,划分出两期白云石化作用。
- 郭建华沈昭国李建明
- 关键词:白云石化岩石类型早奥陶世
- 马2断块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勘探建议
- 2002年
- 通过对马 2断块地层沉积相、构造及油藏类型的分析介绍 ,参考马 2断块油藏储层基本特征、油藏开发动态、油气显示和数值模拟最新研究结果 ,根据马 2断块区域石油地质条件 ,对马 2断块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明确提出“储集沙体及断裂系统的发育和断裂性质是该区块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的观点。并结合剩余油分布特点 ,提出了进一步勘探的建议 ,为马 2断块油藏的挖潜和勘探目标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 沈昭国朱仕军张洪茂
- 关键词:剩余油勘探建议
-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 戴沤鸣沈昭国王顺玉廖细明高卫东王海清黄清德黄继祥代宗仰张廷山
- 该成果采用多种先进分析测试技术和对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提出了高–过成熟阶段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子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指出了纵横向上糨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工区内油气生成特征受侏罗系地层沉积厚度的控制,在此基础由对烃...
- 关键词:
- 关键词:烃源岩
-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盆地形成环境及白云岩储层被引量:34
- 2010年
- 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厚达1 500 m以上,主要为白云岩、硬石膏岩和石盐岩,夹少量石灰岩地层组合,其中白云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产层之一。嘉陵江初期,四川盆地周边山系不断隆升,基底下陷东倾,周期性干热气候促使盆地由开放陆棚向局限盆地转变。嘉陵江早中期,干热气候使盆内海水浓缩,在建南及万县等地形较低处沉积白云岩—硬石膏岩地层。嘉陵江中期—雷口坡期,江南古陆急剧隆升、向西北挤压,七矅山、泸州—开江水下隆起相继形成,迫使盆地不断向西迁移,形成深坳陷高含盐盆地,并与外海隔绝,广泛沉积以白云岩—硬石膏岩—石盐岩为主的地层组合,局部见钙芒硝岩和杂卤石岩。白云岩储层除发育晶间孔外,亦有溶蚀孔隙,其上覆膏盐层是良好的区域盖层。
- 陈莉琼沈昭国侯方浩方少仙
- 关键词:储层白云岩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一~1亚段储集层特征及发育环境被引量:6
- 2006年
- 根据大量岩心薄片,铸体、物性等分析资料,从储集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储层发育以及展布规律等方面,对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一1亚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内储层主要发育白云岩,硬石膏质白云岩,少量灰质白云岩。储集空间除白云石的晶间孔以外,主要以溶孔为主,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孔隙性储集层。雷一1亚段储集层白云岩均成夹层,产生于硬石膏岩层,或硬石膏岩、盐岩之中,形成“盐下孔隙性白云岩储集层”。
- 李知维沈昭国侯方浩方少仙蒋裕强
- 关键词:储集层特征白云岩储集空间溶孔
-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岩中的风暴岩被引量:7
- 2011年
-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为浅灰白色、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要储产层之一,该亚段砂岩一般厚15~40 m,在某些井的岩芯中频频见到风暴岩。根据单层风暴岩的厚度、粒度、异地碳质泥岩和煤屑的含量、剖面结构特征,特别是丘状交错层理的发育程度、袋模构造存在与否及其发育规模,以及风暴岩叠加层的多寡等,可以大致划分出由不同风暴流能量(级)形成的三种风暴岩端元类型。(1)较高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层底表现为大型的袋(壶)模构造切入下伏石英砂岩层中,风暴岩层主要是碳质泥岩和浅黄色泥岩砾片,并混有多少不等的石英砂和煤屑。单层厚度一般为20~50 cm或更大,呈正粒序构造,常见为若干风暴岩的叠加层。(2)中等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表现为完整和不完整的风暴岩层序,其内或多或少含有碳质泥岩和煤屑,单层厚度常为10~40 cm,亦常见若干风暴岩层的叠置层。(3)较低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单层厚大致为5~10 cm,仅发育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可以单层形式出现,亦可以是若干层的叠置层。盒8下亚段砂岩被不少研究者厘定为河流相和辫状河相,风暴岩的存在对重新认识盒8下亚段的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 方少仙侯方浩杨西燕何江沈昭国乔琳阎荣辉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二叠统风暴岩
- 我国巨型海相白云岩、硬石膏岩、岩盐岩的沉积环境及储集空间发育规律
- 本文研究了我国巨型海相白云岩、硬石膏岩、岩盐岩的沉积环境及储集空间发育规律,介绍了在我国,已知发育两个巨型海相白云岩、硬石膏岩、岩盐岩沉积组合的盆地,一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世马家沟期盆地,其中马五段为天然气储层;另一是鄂...
- 沈昭国方少仙侯方浩蒋裕强
- 关键词:白云岩沉积环境储集空间天然气储层
- 文献传递
- 川中北部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沉积相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群(有的称香溪组或须家河组)是盆地内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近年来勘探形势喜人。通过对四川北部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沉积环境的研究,结合地层和岩石学特征,加之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时四川盆地各周缘山系为构造活动期,因此认为上三叠统香溪群的沉积环境为湿地扇相、河流相和湖泊相的沉积组合,物源经冲积扇、河流搬运入湖,发育砾质坝、沙砾质坝、沙质坝、滨湖、浅湖相的滩、坝与滨岸沙、泥坪、沼泽微相等。同时,根据研究区各有关时代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的划分及特征,将研究区内沉积环境及相的发育演化特征综合成湿地冲积扇-辨状河、曲流河-湖泊环境演化的综合沉积相展布模式。
- 刘华蒋裕强沈昭国
- 关键词:香溪群沉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