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江江
-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信迪利单抗加贝伐珠单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TACE+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水平、预后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20/30)比40.0%(12/30)、83.3%(25/30)比60.0%(18/30)](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CD_(3)^(+)、CD_(4)^(+)、CD_(4)^(+)/CD_(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疾病进展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6.1±1.4)个月比(4.9±1.4)个月、(7.9±1.7)个月比(6.5±1.4)个月、(11.2±2.1)个月比(9.7±2.0)个月](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结论TACE术后联用信迪利单抗与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可改善近期疗效,抑制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预后生存时间,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 涂江江赵燕仪石援援薛峰翁俊李思明
- 关键词: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肿瘤标志物
- 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TACE术后进展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CAP)及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进展的肝细胞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TACE术后进展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毒36例,随机分为A组(索拉非尼联合CAP)18例和B组(索拉非尼单药)18例,两组均给予索拉非尼400 mg,每天口服2次,连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为止。A组联用CAP800mg/m2,每天口服2次,连用14d,休息1周,每21天重复1次。结果 A组部分缓解2例,稳定11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ORR)为11.1%,疾病控制率(DCR)为72.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4.6±1.3)个月,中位生存期(mS)为7.3个月(95%CI为6.3~8.3)。B组无有效病例,稳定11例,进展7例,DCR为61.1%,mTTP为(3.8±0.7)个月,mS为6.1个月(95%CI为5.8~6.4)。两组ORR、DCR和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6,P=0.122)。两组m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31)。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综合征、腹泻和高血压,A组除手足综合征和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外(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CAP治疗TACE术后进展的肝细胞癌较索拉非尼单药治疗mTTP延长,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康马飞卜庆刘瑛骆梅青涂江江廖漓漓董翠梅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卡培他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CT4和miRNA-155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CT4蛋白、miRNA-155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qPCR方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OCT4蛋白和miRNA-15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互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OCT4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67%。OCT4蛋白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的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升高,OCT4的表达率逐渐下降。OCT4蛋白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OCT4的表达在临床病理分期中有统计学意义(P=0.049)。miRNA-15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相对Ct值中位数是20.48。miRNA-155与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6),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升高,miRNA-155相对Ct值减小,说明其表达量升高。miRNA-155在OCT4阳性组中的表达量低于OCT4阴性组。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miRNA-155在OCT4蛋白阳性组的表达水平低于OCT4蛋白阴性组(P<0.0001)。miRNA-155和OCT4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基因和蛋白两个水平的反方向的改变,并且OCT4蛋白的表达受miRNA-155的影响。
- 董翠梅涂江江陶利英曾红
- 关键词:OCT4免疫组织化学法RT-QPCR
- 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胃癌切除术患者胃癌组织标本,应用肿瘤球悬浮分选法从组织标本中分选出胃癌干细胞和普通肿瘤细胞。比较两组细胞中PI3K、Akt的蛋白及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胃癌干细胞组的PI3K及Akt的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80±0.122和0.513±0.121,明显高于普通胃癌细胞组的0.235±0.086和0.205±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胃癌干细胞组的PI3K及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71±0.206和0.601±0.182,明显高于普通胃癌细胞组的0.215±0.012和0.218±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干细胞中存在高表达的现象,表明该通路极有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 涂江江董翠梅陶利英刘秀丽康马飞
- 关键词:胃癌干细胞PI3KAKT
- 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对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对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72例进行分析,均采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mg/m2,d1,8,奥沙利铂130 mg/m2,d1,每4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72.2%(52/72),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对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涂江江
- 关键词: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复发耐药
-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原发性肝癌20例,给予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2次,共14天,休息7天,每21天为1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PR 6.7%,SD 56.7%,中位TTP 2.8个月,中位OS 4.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综合征。结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率低,但有较高的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轻。
- 康马飞李碧慧骆梅青董翠梅涂江江
- 关键词:肝肿瘤化学疗法卡培他滨
- 亚硒酸钠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和HCT116,用1.25、2.5、5、10、20μmol/L的亚硒酸钠处理细胞48 h,CCK8试验检测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10、20μmol/L的亚硒酸钠作用于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 12、24、48、72 h后,CCK8试验检测亚硒酸钠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10、20μmol/L的亚硒酸钠作用于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 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和HCT116的抑制率增大,具有浓度依赖性,亚硒酸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和HCT116的IC50分别为(5.060±1.01)、(6.701±1.21)、(7.471±1.47)μmol/L,后期选择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为研究对象;10和20μmol/L的亚硒酸钠对细胞的抑制率在各个时间点都显著高于0 h抑制率(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增加;10、20μmol/L的亚硒酸钠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0μmol/L,具有浓度依赖性(P<0.01),细胞中p-AMPK和Bax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0μmol/L组,p-mTOR和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0μmol/L组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亚硒酸钠能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使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可能与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有关。
- 廖漓漓何少忠涂江江齐广莹陈莹张剑波
- 关键词:亚硒酸钠结直肠癌增殖凋亡
-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安全有效。研究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治疗含铂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疗效不低于标准的二线治疗药物泰索帝,我们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化疗无效的晚期NSCLC患者28例,现将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 康马飞阳正煦刘瑛孟昭琳廖漓漓骆梅青涂江江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化疗失败疗效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晚期NSCLC
-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耐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IRI)联合奈达铂(NDP)治疗复发耐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对一线及二线方案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42例,随机分为IRI组和IRI+NDP组,每组21例。IRI组第1、8天给予IRI 125 mg/m2,每21 d重复1次;IRI+NDP组第1、8天给予IRI 125 mg/m2,第1天给予NDP80 mg/m2,每21 d重复1次,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IRI+NDP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4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ORR)为52.4%;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4.5±0.6)个月。IRI组:PR 4例,SD 7例,PD 10例,ORR为19.0%;mTTP(3.2±0.3)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细胞减少发生率IRI+NDP组高于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I联合NDP三线药治疗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较单用IRI高,患者耐受性好。
- 康马飞卜庆刘瑛骆梅青廖漓漓涂江江
- 关键词:卵巢肿瘤药物疗法伊立替康奈达铂
- 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7例高龄(75-84岁,中位年龄79岁)初治恶性肿瘤患者(结直肠癌15例,胃癌13例,喉癌9例,口腔癌8例,卵巢癌9例,胰腺癌8例,肝细胞癌5例),每次给予卡培他滨700mg/m2,每天2次,连用14天,休息1周,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为止。结果:PR 8例(结肠癌2例,胃癌3例,喉癌1例,卵巢癌1例,胰腺癌1例),SD 42例,PD 17例,总有效率(ORR)11.9%,肿瘤控制率(DCR)74.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5.9个月,中位生存期(mS)9.2个月。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发生率9.0%,均为I-II度,I度/II度粒细胞减少9.0%,恶心7.5%,I度腹泻10.4%。结论: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有较高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轻微。
- 康马飞卜庆董翠梅骆梅青廖漓漓石援援涂江江
- 关键词:恶性肿瘤药物疗法卡培他滨高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