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栋
-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Wiltse间隙表面由最长肌肌腱构成的竖脊肌腱膜覆盖,钝性分离最长肌内侧第1根肌腱和胸半棘肌肌腱(83%,15侧)或同时分离最长肌第1、2根肌腱(17%,3侧)即可清晰暴露胸腰移行部全部节段的Wiltse间隙。通过肌间隙可显露多裂肌、T11~T12横突和L1~L2关节突等结构,定位进钉点,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螺钉顺利置入椎弓根及椎体,术后CT示螺钉位置良好,多裂肌保持完整。结论对胸腰移行部Wiltse间隙解剖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
- 王静雅邓雪飞廖文斌朱友志朱友余王峰王世栋韩卉
-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 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与影像学观察被引量:4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 王世栋邓雪飞尹宗生王伟胡勇朱友志张禹韩卉
-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解剖学MRI
- 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分布的解剖学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不同节段窦腔内纤维索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功能和意义。方法:成人头颅湿性标本,15例沿上矢状窦上壁长轴中线纵行剖开,5例沿垂直眦耳线的冠状面作连续断层切片。将上矢状窦分为有桥静脉注入的前段、缺乏桥静脉注入的前缺乏段、有桥静脉注入的后段和上矢状窦后部的后缺乏段,观察纤维索结构在上矢状窦各段窦腔内的分布情况及形态。结果: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总数目为277个,其中瓣膜状纤维索131个,覆盖53%逆行注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注入口,74%的瓣膜状纤维索分布在上矢状窦注入后段,22%分布在注入前段;小梁状纤维索85个,58%分布在上矢状窦注入后段,20%分布在注入前段;板层状纤维索61个,64%分布在上矢状窦注入后段,33%分布在后缺乏段接近窦汇处。断层解剖能准确区分3种纤维索结构。结论: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具有节段性分布的特征,可能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发生有关。
- 王娜邓雪飞陈丹王世栋韩卉
- 关键词:上矢状窦显微解剖断层解剖
- 直肠固有筋膜的断层解剖与MRI对比研究
- 王世栋韩卉张铭邓雪飞
- 直肠固有筋膜的解剖学与MRI对比观察
- 目的通过观察直肠固有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局部解剖与断层解剖学特点,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安全平面”的辨识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对比尸体MRI、断层解剖与活体MRI三者图像,了解直肠固有筋膜在断层切片与MRI图像上的对应关系,...
- 王世栋
-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断层解剖MRI
- 文献传递
- Hueter间隙在髋关节前路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观察被引量:12
- 2013年
- 背景:目前通过Hueter间隙操作的髋关节前入路是微创意识的一种临床体现,其适应证及应用范围远不及传统后外侧入路。少数国外文献从临床应用角度涉及Hueter间隙的解剖结构,但缺少全面的研究和描述。目的:阐明Hueter间隙的组成、毗邻结构及其显露特点,为髋关节前路手术的安全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8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湿性标本,5例行模拟手术入路观察,3例行断层解剖观察。结果:① Hueter间隙由两层肌间隙构成,浅层位于缝匠肌外侧缘与阔筋膜张肌前侧筋膜部之间,深层位于股直肌外侧缘与臀中肌前缘之间,两层不在同一平面,相距2 cm左右;②股外侧皮神经与Hueter间隙浅层关系分成垂直型和水平型,前者即股外侧皮神经横跨过间隙,神经走行轨迹与间隙成角>60°,后者即股外侧皮神经与间隙成角<60°,在阔筋膜张肌前缘筋膜部深面走行一段后潜出至股外侧皮下;③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紧贴间隙外侧、由下向上走行在Hueter间隙深层内,其走行轨迹与Hueter间隙深层呈平行关系。结论:熟悉Hueter间隙的组成、毗邻结构及其显露特点,有助于髋关节前侧入路的安全操作及缩短前路手术的学习曲线。
- 王世栋邓雪飞韩卉尹宗生王伟胡勇
- 关键词:股外侧皮神经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断层解剖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安全平面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明确直肠固有筋膜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寻找无血管、神经的间隙,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安全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26例10%甲醛固定的成年男性盆腔标本进行研究,20例沿正中切开行局部解剖观察,6例行断层解剖观察.结果 直肠固有筋膜腹侧与Denonvilliers筋膜相邻,共同构成直肠膀胱隔,两者之间为无血管、神经的潜在间隙.直肠固有筋膜背侧与骶前筋膜水平走行,构成无血管、神经的骶前间隙,此间隙解剖变异较大,16例(80%)标本筋膜间隙明显,内有板层状直肠骶骨韧带走行(分层型) 4例(20%)无筋膜间隙,由肌肉样组织填充或骶前筋膜融合、增厚(融合型).直肠固有筋膜外侧与盆腔壁层筋膜构成直肠外侧间隙,间隙内可见直肠侧韧带和盆腔神经丛,依据神经丛与直肠固有筋膜的关系分为紧密融合型(17例,85%)和疏松连接型(3例,15%).结论 直肠腹侧的"安全平面"介于直肠固有筋膜与Denonvilliers筋膜之间,后外侧位于直肠固有筋膜与壁层筋膜之间.
- 王世栋邓雪飞韩卉常家聪曹先东张铭
- 关键词: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断层解剖
- 直肠固有筋膜的解剖与MRI对比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直肠固有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局部解剖与断层解剖学特点,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安全平面”的辨识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对比尸体MRI、断层解剖与活体MRI三者图像,了解直肠固有筋膜在断层切片与MRI图像上的对应关系...
- 王世栋
- 关键词:直肠癌解剖学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断层解剖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阐明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特点,为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分离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盆腔标本,制成横、矢、冠状连续断层切片,观察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学特点。结果①盆腔壁层筋膜在前列腺前方增厚形成耻骨前列腺韧带;背深静脉复合体位于两侧耻骨前列腺韧带之间、耻骨尿道韧带之上,前缘与前列腺筋膜、后缘与前列腺连接紧密;前列腺筋膜前方为填充脂肪组织的耻骨后间隙。②前列腺包囊、前列腺静脉丛和前列腺筋膜三者在前列腺两侧相互融合形成前列腺纤维鞘,纤维鞘内侧缘与前列腺连接紧密,外侧缘与盆腔壁层筋膜之间为一疏松的、无血管神经的筋膜间隙。③Denonvilliers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在前列腺后方构成直肠膀胱隔,两层筋膜之间为一无血管神经的间隙;在前列腺后外侧,两层筋膜分离走行,与外侧的盆腔壁层筋膜构成神经血管束三角。结论前列腺根治术手术中紧贴前列腺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的外侧面分离,有利于减少手术中神经、血管的损伤。
- 王世栋邓雪飞王娜陈丹张铭韩卉
-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断层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