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通
- 作品数:21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负压封闭引流在肢体毁损伤保肢术的急诊应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肢体毁损伤的病例,探讨肢体毁损伤的急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343例开放骨折,21例经急诊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肢体毁损伤病例被纳入本研究。男14例,女7例,年龄17-52岁,平均31岁。车祸伤16例,地震伤2例,机器绞砸伤3例。上肢13例,下肢8例。GustiloⅢb型15例,Ⅲc型6例。肢体创伤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severity score,MESS评分):9例〈6分,6例6-7分,6例〉7分。手术按外科清创术原则清创,修复血管、神经、肌腱,组织覆盖骨外露创面,外固定架固定构建肢体稳定性,负压封闭引流吸引封闭创面。结果 21例患者经1-5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2例无骨外露,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游离植皮成功;5例骨外露面积小,肉芽组织粗盖骨外露后游离植皮,创面愈合;3例骨外露,行组织瓣转移覆盖创面;1例并发严重感染,截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适用于肢体毁损伤的急诊保肢治疗,可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二期创面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石波王军杨衡王陶唐诗天康斌刘都张定伟陈利江王伯通叶楠
-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开放骨折保肢术
- 骨科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 目的探讨骨科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并获得随访的1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45.5岁;...
- 刘刚唐诗添王军石波王陶李宗原谢明锐张定伟王伯通
- 关键词:骨科血管腔内治疗
- 背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急性期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13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部活动度(ROM)、握力、Cooney腕关节评分、舟骨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VAS评分0~6(1.8±0.9)分,其中9例患腕基本无疼痛。患腕屈伸ROM和尺桡偏ROM分别为对侧的73.9%和74.1%。患腕握力达对侧的91.1%。末次随访时Cooney评分:优1例,良9例,可2例,差1例。舟骨骨折愈合时间10例为12~18周,3例为30~39周。结论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舟骨、修复月三角骨间韧带,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王伯通张定伟唐诗添叶楠
- 关键词:月骨周围脱位背侧入路
- 汶川地震中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讨论汶川地震中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复习分析我院从2008-05-12~05-22共诊治15例骨折并发FES病例,通过早期诊断,以支持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与大剂量激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FES患者进行抢救。结果15例患者12例治愈,2例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讨论对骨折致FES,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支持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与早期大剂量激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有效方法。
- 王陶王军王伯通
- 关键词:地震脂肪栓塞综合征骨折
- 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血管腔内治疗13例隐匿性动脉损伤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45.6±15.7)岁;损伤部位:臀上动脉4例,闭孔动脉2例,锁骨下动脉2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1例,腘动脉1例,肱动脉1例;依据张英泽隐匿性血管损伤分型:B型6例,C型7例。所有患者均行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受伤至确诊时间为2~70 h,平均16.0 h,同时选择覆膜支架、弹簧圈、明胶海绵栓塞方法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A或DSA检查评估血管功能并记录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0~60 min, 平均40 min;治疗期间,10例进行输血,输血量800~14 000 ml,平均3 200 ml。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7.3±5.8)个月。13例中采用覆膜支架治疗5例、弹簧圈5例、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3例;所有患者动脉出血均得到控制,7例休克患者症状立即得到改善,5例患者术后发生腔隙感染经反复清创后治愈,1例腘动脉断裂患者因热缺血时间较长最终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臀肌坏死合并MODS,最终治愈。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无覆膜支架移位、血管闭塞及内漏现象发生。结论 隐匿性动脉损伤早期具有闭合性、迟发性、不典型性等特点,漏诊率高。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血管腔内治疗后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隐匿性B型以及C型非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手段。
- 刘刚唐诗添王军石波王陶李宗原谢明锐张定伟王伯通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盆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影像学证实的32例复杂髋臼骨折病人行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评估。结果功能恢复优12例,良好1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好的手术治疗方式。
- 王伯通康斌陈刚唐诗添
- 关键词:髋臼骨折
- 地震致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地震致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5月12日至5月22日共诊治的15例地震致FES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5例病人12例治愈,2例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讨论:对地震致FES早期预防重要,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生FES以支持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与早期大剂量激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有效治疗的方法。
- 王陶王军王伯通
- 关键词:地震脂肪栓塞骨折
- 应用组合式外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
- 1999年
- 王军石波王伯通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外支架
- 骨科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 目的:探讨骨科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并获得随访的1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45.5...
- 刘刚唐诗添王军石波王陶李宗原谢明锐张定伟王伯通
- 地震灾害中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治疗与疗效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地震灾害中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12"四川大地震中收治我院32名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治疗方案及短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死亡,22例患者患肢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感觉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保肢成功;5例患者行伤肢截肢手术;24例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7例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不同程度恢复。2例患者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感染控制。结论:地震灾害中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治疗对预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早期行筋膜室切开减压及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康斌唐诗添杨衡王军王伯通
- 关键词:挤压综合征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