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蛴螬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蛴螬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评价蛴螬的药用安全性,为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原子吸收法同时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蛴螬中铅、镉、砷、汞、铜的含量;并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限量标准为依据,判断蛴螬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铅、镉、砷、汞、铜含量无统计学差异。ICP-MS法测定的5批蛴螬中铅平均含量为3.912 mg·kg-1,镉为0.163 mg·kg-1,砷为1.983 mg·kg-1,汞为0.260 mg·kg-1,铜为17.386 mg·kg-1。原子吸收法测定的铅含量为3.777 mg·kg-1,镉为0.155 mg·kg-1,砷为2.044mg·kg-1,汞为0.252 mg·kg-1,铜为18.027 mg·kg-1。结论:5批不同产地的蛴螬样品中镉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限量标准;部分产地的蛴螬样品中铅、铜、砷、汞的含量超过《中国药典》的限量标准。研究从药用安全性角度为蛴螬药材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 曹蔚裴克张雅李岳洋王凯王四旺
- 关键词:蛴螬重金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法
- 针对HBVx基因的siRNA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其对HBVx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构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在能表达HBx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观察其对HBx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HBx与骨架载体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后者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并扩增出病毒颗粒.用获得的病毒感染能表达HBx基因人肝癌细胞株HepG2,收集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HBx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针对HBx基因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在HepG2细胞中,HBx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降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针对HBx基因的siRNA在体外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HBx基因的表达.
- 秦炜炜刘家云张瑞王涛王凯孟艳玲杨安钢
- 关键词:RNA干扰腺病毒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小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 张磊曹宝萍苏宁王凯张强费舟李兵
- Notch信号通路在培养神经元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Notch基因的分布和表达。方法原代神经元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定位。对按不同时间点进行划伤处理的神经元细胞进行Westernblot分析,测定其Notch表达的变化趋势。结果在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有大量细胞(>99%)均为Notch基因表达信号阳性;按时间点损伤的培养细胞其Notch 1受体胞内段(NICD)表达呈动态变化。结论成熟神经元中存在Notch基因的表达,Notch基因可能参与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
- 王凯张磊苏宁惠浩李娟陈晓燕费舟
- 关键词:NOTCH信号蛋白印迹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
- 根皮素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根皮素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30、40、50μg/m L)根皮素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根皮素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根皮素干预后细胞中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30μg/m L根皮素在8,16,24小时后检测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0、40和50μg/m L的根皮素对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1),同时,30、40和50μg/m L的根皮素在24小时后可诱导Hep G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凋亡率分别为0.1321±0.0224,0.2607±0.0457,0.3712±0.0884(P<0.01);另外,30、40和50μg/m L的根皮素作用24小时后细胞内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增高(P<0.01);最后,30μg/m L根皮素可以明显减少p-AKT表达量,这种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结论:根皮素能够抑制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 王龙周钰泽王凯张千峰窦科峰
- 关键词:肝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急性肝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 1998年
- 急性肝功能不全是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而迅速或急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肝功能严重损害造成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肝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对发病机理的深入了解,治疗方法也有了许多改进,使病死率由60%~90%降至40%~53....
- 王凯王凯张好勤许昌泰
-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
-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Homer1蛋白各亚型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侧向旋转致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海马Homer1蛋白各亚型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0)、假手术组(SOC组,n=10)和DAI组(n=70),DAI组又根据致伤后时间分为1、3、6、12、24、48、72h共7个亚组,应用侧向瞬时旋转的方法建立大鼠脑DAI模型,取海马组织分别行Homer1蛋白各亚型(Homer1a、Homer1b/c)的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实验过程中5只动物死亡,其余90只进入结果分析。3种检测方法均发现DAI组神经组织中Homer1a蛋白和mRNA水平自伤后1h开始表达,至24h表达量最高(P<0.01),持续至72h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NC组该蛋白仅有极少量表达;而Homer1b/c在NC组、SOC组和DAI组均可见明确的阳性表达,但3组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mer1a在DAI损伤急性期即于海马组织中表达,Homer1b/c则在损伤前后均有表达。Homer1蛋白的两种亚型可能在DAI中均发挥着要作用,抑制Homer1b/c或促进Homer1a表达可能对DAI损伤后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张磊苏宁王凯刘伟贺晓生屈延陆刚潘伟生熊利泽费舟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针对S基因的siRNA或shRNA表达框对HepG2.2.15细胞中HBV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化学合成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的siRNA,同时制备针对相同区段的shRNA表达框,并比较二者对HepG2.2.15细胞中HBV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HBVS基因的带有FITC标记的siRNA,设计合成带有FTrc标记的引物,PCR扩增含有RNA聚合酶Ⅲ启动子H1序列和shRNA编码序列的表达框,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将等摩尔数siRNA和shRNA表达框分别用脂质体转染稳定表达HBV的HepG2.2.15细胞,转染1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转染3d后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水平,用SDS-PAGE、Westem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BsAg的表达。收集转染前和转染后1、3、5和7d的细胞培养上清,检测HBsAg水平,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的含量。结果成功制备了针对HBVS基因的shRNA表达框,将其与等摩尔数siRNA分别转染HepG2.2.15细胞后,RT-PCR证实细胞中HBV mRNA水平降低,SDS-PAGE、Westem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HBsAg的表达受到抑制,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V DNA含量下降。与siRNA相比,shRNA表达框对HBV的抑制作用虽然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更长。结论shRNA表达框和siRNA均可明显抑制HBV的转录和表达,与siRNA相比,shRNA表达框能够更持久地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 温伟红刘家云王凯薛茜孟艳玲赵晶贾林涛薛采芳王成济杨安钢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RNA干扰SIRNA
- 远程缺血预处理通过升高Treg cells的表达参与脑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后,急性脑卒中24 h,72 h时脾脏组织Treg cells水平的表达变化,阐述远程缺血预处理对Treg cells的调节及其在急性脑卒中缺血期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MCAO组、远程缺血预处理+MCAO组(n=20只/组),建立小鼠MCAO模型,缺血60分再灌注后在24 h,72 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随后处死小鼠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脑片染色,观察脑梗死容积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组织Treg cells的表达。ELISA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FN-γ的表达。结果:在72 h时远程缺血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容积减少,神经障碍减轻,脾脏Treg cells的表达上升,脑组织炎症因子IFN-γ的表达下降,P<0.05,而24 h Treg cells的表达水平并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脑卒中急性期,远程缺血预处理通过升高Treg cells的表达参与脑保护作用。
- 王凯王世全贾文元高琴琴汪晨
- 关键词:脑卒中远程缺血预处理调节性T细胞IFN-Γ
- 西维来司他钠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西维来司他钠(Sivelestat sodium)抑制细胞凋亡,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llen's脊髓损伤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Sivelestat sodium 1.6 mg/kg,4.8 mg/kg,10 mg/kg,50 mg/kg,并连续7 d(1次/d),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并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 scale)对大鼠进行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_E3泛素连接酶-1(GAPDH-Siah1)细胞凋亡序列。结果以BBB标准评价大鼠的双下肢运动功能,治疗组的下肢活动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4.8 mg/kg和10 mg/kg剂量组双下肢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50 mg/kg剂量组未见明显保护作用,因此未加入统计结果。TUNEL染色显示,sivelestat sodium明显减少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表达。sivelestat sodium显著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的表达。结论 sivelestat sodium通过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
- 霍佳苏斌虓王世全王凯董海龙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