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生

作品数:202 被引量:378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化学工程
  • 3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6篇机械工程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1篇传热
  • 40篇换热
  • 27篇换热器
  • 21篇复合管
  • 20篇强化传热
  • 14篇热管
  • 14篇换热管
  • 12篇液压
  • 12篇不锈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太阳能
  • 11篇值模拟
  • 10篇热系数
  • 10篇传热性
  • 10篇传热性能
  • 9篇折流杆
  • 8篇压力容器
  • 8篇应力
  • 7篇性能研究
  • 7篇降膜

机构

  • 175篇华东理工大学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郑州大学
  • 7篇郑州工业大学
  • 5篇中国石化上海...
  • 5篇无锡科伦达化...
  • 4篇上海核工程研...
  • 4篇中石油华东设...
  • 3篇上海航天精密...
  • 3篇上海电气压缩...
  • 2篇上海普锐赛司...
  • 2篇无锡化工装备...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沈阳化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上海船用柴油...
  • 1篇南阳油田
  • 1篇上海大隆机器...
  • 1篇上海阀门厂股...

作者

  • 201篇王学生
  • 62篇陈琴珠
  • 27篇徐宏
  • 19篇李培宁
  • 16篇孟祥宇
  • 15篇刘阿龙
  • 14篇张莉
  • 14篇戚学贵
  • 14篇侯峰
  • 13篇王如竹
  • 12篇董其伍
  • 12篇刘敏珊
  • 11篇惠虎
  • 9篇张庆
  • 9篇王定标
  • 8篇代晶晶
  • 8篇门启明
  • 8篇刘京雷
  • 7篇郭茶秀
  • 7篇刘延斌

传媒

  • 10篇实验室研究与...
  • 9篇化工设备与管...
  • 7篇机械设计与研...
  • 6篇化学工程
  • 5篇压力容器
  • 5篇化工装备技术
  • 5篇热加工工艺
  • 5篇石油化工设备
  • 5篇郑州工业大学...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机械工程师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现代化工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能源技术
  • 3篇中国化工学会...
  • 2篇流体机械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年份

  • 8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14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4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丝法沉积金刚石膜工艺参数优化的微观机理与预测被引量:1
2005年
弄清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机理对优化工艺参数具有指导意义。在前期工作中,作者辨析了氢原子、甲基和乙炔在金刚石膜沉积中的作用。本文建立了两个微观指标,即甲基浓度和氢原子与乙炔浓度的比值,分别对应生长金刚石和刻蚀非金刚石碳。通过对CH和CHO反应气氛的模拟,讨论了这两个指标与灯丝温度、气源组成和气压的关系,并构建了含氧气氛生长金刚石的CHO三元相图。对热丝法沉积金刚石膜的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进行了机理分析与预测,为工业化生产金刚石膜提供了参考。
戚学贵陈则韶徐宏王学生候峰谭晓勇
关键词:金刚石膜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参数优化相图
合成氨冰机冷凝器的强化传热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针对现行合成氨冰机冷凝器的不足,设计了适用于冷凝传热的改进型折流杆冷凝器的壳程内部结构,并分析了其传热强化机理。在重力控制条件下,对不同内部支承结构与管束组合的冷凝器进行了传热实验研究,得到了水蒸气在冷凝器壳侧的冷凝传热特性曲线。采用冷凝传热强化因子的概念,建立了预测该种折流杆冷凝器壳侧冷凝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折流杆冷凝器在冰机系统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学生王如竹董其伍刘敏珊
关键词:合成氨冰机冷凝器强化传热折流杆
基于外场主动调控的减阻隐身衣设计方法
基于外场主动调控的减阻隐身衣设计方法,属于流动控制/流动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拓扑优化理论的流动隐身衣设计;圆柱状的体积力分布形式的构建与数值的求解;多层体积力调控所得到流动的精确计算,...
王斌王浩姚能智吴晨龙王学生
新型热交换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完成了新型热交换器的传热与流动性能实验研究,并与同规格下的弓形折流板热交换器性能进行对比。建立了简化的壳程计算模型,分别对弓形折流板热交换器和新型纵流式热交换器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2种热交换器壳程内部的流动分布、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新型热交换器温度分布均匀、流动死区少、壳程压降低,综合性能远高于折流板式热交换器。
刘延斌王学生简林均张崇王建甫
关键词:热交换器壳程流体流动传热
复合管液压成形装置及残余接触压力预测被引量:21
2004年
针对现有复合管制造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研制开发了一种焊接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成形装置 ,介绍了该装置液压成形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阐述了复合管液压成形过程的原理 ,并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其在液压成形过程中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状态。推导出了复合管残余接触压力与成形压力之间关系的理论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对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及其计算方法适于工程应用。
王学生王如竹李培宁
关键词:液压成形应力应变
蒸发式空冷器热质传递实验及计算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分析空冷器传热传质性能,搭建工业用8排圆管管束中型蒸发冷却实验台对其进行实验和模拟研究。分别利用Poppe和Merkel类似假设建立控制方程对空冷器热质传递性能进行模拟。为保证模拟精度,依据实验数据拟合了蒸发空冷器传热传质经验公式。采用分段计算法在Matlab平台编写模拟计算求解程序。Poppe法和Merkel法模拟计算所得管内工质出口温度、空气出口焓值和喷淋水温与实验对比一致性较好,均可用于空冷器不同工况下换热性能预测。管束30分段已满足计算精度要求,模拟所得各参数分布可为空冷器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相比Merkel法,Poppe法计算所得的空气出口焓值及喷淋水温误差更小,但需要更长的计算时间。
阮伟程王学生张庆陈琴珠鄢桂东
关键词:数值模拟
一种全自动乳化燃料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乳化燃料供给装置,包括油水混合装置、与之一端连接的纯柴油供给装置和水供应装置,所述供给装置包括乳化器、多孔介质混合器、燃烧器,以及相应的阀门、泵和管道;可编程控制器PLC与油水混合装置中的阀门、...
王学生钱文龙陈琴珠钱芹
套管式管束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管式管束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管束和壳程折流装置,所述折流装置间隔固定设置在壳体内,构成管束的换热管为螺旋槽管,所述折流装置包括折流圈和折流杆,所述折流圈与折流圈之间依靠拉杆和定距管等距离...
王学生徐宏侯峰戚学贵张莉
文献传递
NaClO_2/尿素复合吸收剂脱除SO_2和NO反应动力学被引量:2
2018年
用NaClO_2/尿素复合溶液在自制的喷淋塔中进行SO_2和NO脱除实验,考察了温度以及烟气初始浓度对SO_2和NO气体吸收速率的影响,从而对其进行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确定了SO_2和NO反应分级数、速率常数与表观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NaClO_2/尿素复合吸收剂对于SO_2和NO的脱除过程存在快速、慢速两个反应区。在快速反应区,SO_2的反应级数为1,20℃和50℃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128 s^(-1)和0.315 s^(-1),活化能为23.62 k J/mol;NO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4,20℃和50℃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4.78和7.21(mol·L^(-1))-0.4·s^(-1),活化能为10.87 k J/mol;在慢反应区,SO_2、NO的反应级数均为0,SO_2在20℃和50℃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422和0.677μmol·L^(-1)·s^(-1),活化能为12.4 k J/mol,NO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6.7和18.7 nmol·L^(-1)·s^(-1),活化能分别为2.96k J/mol。
刘炼陈琴珠王学生衡涛弓辉
关键词:亚氯酸钠尿素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动力学研究
基于材料双线性模型的液压胀管理论计算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液压胀接过程中换热管与管板胀接接头在加载和卸载工况下应力-应变的状态。采用材料双线性模型以及双圆筒几何模型,建立了换热管与管板之间胀后残余接触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对胀接试样进行拉脱力试验,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
洪瑛王学生
关键词:液压胀管拉脱力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