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 作品数:124 被引量:51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老年人食管癌184例外科治疗
- 1998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老年人食管癌184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与非老年人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1、3、5年生存率相仿;但老年人并存病多,本组术前并存其它疾病的110例,并存率59.8%;术前并存病的存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明显,P<0.05。结论:重视老年人食管癌的全面检查和并存病的治疗,是提高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经全面检查,若无远处转移,又无手术绝对禁忌症的患者,经适当准备,就应给予手术探查的机会,术中只要局部条件许可,应尽量切除原发灶,为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以年高为由放弃探查,以及手术探查中的消极态度,是影响老年人食管癌治疗效果的不利因素;术前常规呼吸道准备,术中、术后良好的心肺功能监测和呼吸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必要时延迟麻醉拔管或作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降低术手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卢辉山张祥福吴心愿黄昌明蔡建春官国先王川
- 关键词:老年人食管肿瘤外科手术
- MDM2基因SNP309可能与早发性乳腺癌易感性无关:福建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MDM2基因是p53基因的负性调控因子,其SNP309遗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本研究探讨SNP309多态性在福建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35岁)和10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MDM2基因SNP309(T>G,rs2279744)的PCR扩增,并采用时间飞行质谱分析(MALDI-TOF-MS)法鉴定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OR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TT:28(27.7%)/26(21.1%),TG:50(49.5%)/61(49.6%),GG:23(22.8%)/36(29.3%);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以rs2279744的TT基因型为参照,含G基因型(TG,GG)未显著性地提高乳腺癌的发病危险,OR=1.358(95%CI:0.706~2.614,P>0.05)。结论:MDM2基因SNP309(T>G,rs2279744)多态性可能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其作为低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尚不明确,作为未来临床基因筛查的候选指标还需谨慎。
- 宋传贵傅芳萌吴雪英林舜国王川
- 关键词:MDM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 小鼠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DNA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赵文新王川杨映红林礼务杨发端
- 原发性肝癌在中国东南沿海多见,环境因素如黄曲霉素污染对发病起重要作用。该项工作长期与Nebert教授合作,集中研究黄曲霉素在体内减毒过程与促癌过程生化机理。为了证实该种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动物肝癌前病变的探讨。证实肝癌前病变...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肿瘤癌前病变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有效手段。方法以99mTc标记的硫胶体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使用γ探测仪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对41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收集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的SLN行多层次连续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9例乳腺癌检出SLN,SLN检出成功率为95.1%(39/41例)。在常规病理学检查SLN无转移的20例中,连续切片H-E染色发现4例SLN微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SLN微小转移癌。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SLN微转移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病理学检查(P<0.05)。结论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方法,可提高SLNB的准确性。
- 郭雯珲王川郑朝辉郑宇辉杨映红卢辉山
-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结淋巴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 nm23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996年
- 目的研究nm23基因表达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直肠癌手术标本中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直肠癌原发灶nm23表达阳性率为75.0%;其中,无伴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96.2%,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4%(P<0.01);nm23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nm23阳性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达64.9%和59.4%,而阴性者为31.6%和21.1%,二组患者术后3年或5年生存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nm23基因在直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检测直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表达,有助于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 王川张祥福杨发端卢辉山殷凤峙
- 关键词:直肠肿瘤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NM23基因
- 胃癌组织中诱捕受体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DcR3在胃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和56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DcR3的表达,分析其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55.1%(54/98),其中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39.0%,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的79.5%(P=0.00),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0),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浸润深度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P>0.05);DcR3阴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为61.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的29.6%(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DcR3表达不是胃癌术后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Dc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DcR3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 李平黄昌明张祥福卢辉山杨发端吴心愿王川张鲁榕
- 关键词:胃肿瘤DCR3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 乳腺纤维腺瘤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在乳腺纤维腺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标本来源: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纤维腺瘤的患者447例,每例均切取肿瘤组织以及周围正常组织标本。(2)实验方法:ER、PR的表达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分析,观察肿瘤组与正常组间ER、PR表达的差异;年龄对组织中ER、PR表达的影响。(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ER、PR表达差异采用非参数的Wilcoxon检验,对于年龄与受体表达状况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肿瘤组织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组织中,年龄的变化与ER、P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314和0.02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正常组织中,年龄的变化与ER、P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26和-0.0860,年龄与E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PR的表达虽然有负相关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腺上皮ER、PR的表达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表明激素受体的表达增高在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纤维腺瘤激素受体的表达不像正常组织随着年龄增长而表达减弱,表明纤维腺瘤的激素受体高表达,有自主性。
- 廖洪叶王川
-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结肠癌肝转移高危因素探讨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比较结肠癌肝转移 40例 (转移组 )及同期无肝转移结肠癌 35 7例 (对照组 )病理因素及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 结果 结肠癌肝转移原发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 (37.5 % ) ,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肠壁浸润深度深 ,转移组组织学以高分化型腺癌为主 (72 .5 % ) ,转移组血清 CEA水平增高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年龄、肿瘤浸润周径、肿瘤大体分型对肝转移影响不大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多发生于乙状结肠、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全层、高分化型癌及
- 宋传贵卢辉山张祥福吴心愿黄昌明王川
-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肝转移癌胚抗原
- CD105和CD34染色在Ⅰ-Ⅱ期直肠癌组织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差异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以CD105和CD34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在早期直肠癌新生血管中表达的差异,探讨CD105-微血管密度(MVD)作为Ⅰ-Ⅱ期直肠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应用抗CD105、CD34抗体对380例Ⅰ-Ⅱ期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多因素回归分析CD105-MVD、CD34-MVD与早期直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D105在直肠癌新生微血管中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血管无表达,而CD34在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大小血管中均广泛表达,两者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105-MVD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类型、肝转移率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CD105-MVD是影响全组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CD105-MVD高表达时患者死亡的危险度是低表达患者的3.032倍(95%CI=1.481-6.804)。而CD34-MVD与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105是一种较CD34更有特异性的肿瘤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105抗体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预测早期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 周永建叶琴康德勇卢辉山官国先黄昌明王川张祥福蒋伟忠
- 关键词:直肠癌CD105CD34微血管密度
- 结直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表达与Ki67、bcl-2、p53的关系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各亚型(SSTR1~SSTR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癌细胞增殖、bcl-2、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2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STR1-SSTR5、Ki67、bcl-2、p53的表达,分析各SSTR亚型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结果SSTR1、SSTR2、SSTR3、SSTR4、SSTR5阳性表达率为:64.6%、36.2%、18.9%、18.9%、38.6%,SSTR2、SSTR3阳性表达的癌细胞Ki67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P<0.05)。在SSTR1、SSTR2、SSTR3、SSTR5阳性表达组中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组(P<0.05),5种亚型的表达均与p53表达无关。结论SSTR2和SSTR3可抑制癌细胞增殖,SSTR1、SSTR2、SSTR3、SSTR5通过下调bcl-2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它们可能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发挥熏要作用,应选择SSTR2或SSTR3亲和力强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TA)治疗结直肠癌。
- 邱成志王川黄种心朱世泽吴友谊邱建龙
- 关键词:生长抑素受体脱噬作用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