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恒

作品数:20 被引量:1,679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物种
  • 6篇植物
  • 6篇物种丰富度
  • 6篇丰富度
  • 5篇物种多样性
  • 4篇气候
  • 3篇群落
  • 2篇地形
  • 2篇植被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碳储量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种子植物
  • 2篇温度
  • 2篇现代气候
  • 2篇假说
  • 2篇海拔
  • 2篇海拔梯度
  • 1篇地理信息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20篇王志恒
  • 14篇方精云
  • 7篇唐志尧
  • 3篇陈安平
  • 2篇胡会峰
  • 2篇林鑫
  • 2篇朴世龙
  • 2篇王襄平
  • 2篇曾辉
  • 2篇沈泽昊
  • 2篇王少鹏
  • 1篇饶胜
  • 1篇吴晓莆
  • 1篇杨永
  • 1篇郭兆迪
  • 1篇崔海亭
  • 1篇朱江玲
  • 1篇李轩然
  • 1篇杨元合
  • 1篇沈海花

传媒

  • 13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自然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6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影随形的叶形与气候
2016年
叶子虽不及花朵那么绚烂夺目.却也默默地装点着自然界.带来勃勃生机。秋天更是叶子“走上前台”展现自己多姿多彩的迷人季节。古往今来.叶子一直是文人墨客感悟自然、寄托情怀的重要对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些诗句也让叶片蒙上了层层诗意而浪漫的美感。
邹东廷李耀琪王志恒
关键词:气候叶形自然界叶子
北京山区栎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被引量:63
2004年
在北京东灵山、喇叭沟门和大海陀山地区的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林以及白龙潭地区的槲树 (Q .dentata) -麻栎 (Q .acutissima)混交林中共调查了 4 3个样方 ,利用这些样方资料 ,对群落进行TWINSPAN聚类和CCA排序 ,以研究北京地区栎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以及各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本地区栎林群落结构简单 ,不同栎林群落的结构差异很大。利用TWINSPAN对乔木层物种进行了分类 ,按不同指示种划分为 7类。CCA排序结果显示第一轴与海拔关系显著 ,主要反映了温度因子的作用 ;第二轴与坡向关系显著 ,反映了水分因子的作用。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吻合 ,显示了不同生境条件对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还显示 ,本地区物种丰富度低 ,这可能与本地区植被受人为干扰强烈有一定关系。
吴晓莆王志恒崔海亭方精云
关键词:CCA排序栎林群落结构物种组成
中国的主要山脉和山峰被引量:36
2004年
基于我国的地貌特征、数字高程模型 (DEM )以及数字地形模型 (DTM)等资料 ,参考以往的研究文献 ,给出了我国主要山峰和山脉的分布图及相关的地理信息 ,为我国的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山地资料。
王襄平王志恒方精云
关键词:山峰山脉地貌分布图地理信息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被引量:72
2006年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大范围的实测研究,以估算该地区草地植被的碳储量。主要结果如下:(1)内蒙古温带草地总面积为58.46×106hm2,总植被碳储量为226.0±13.27Tg C(1 Tg=1012g),平均碳密度为3.44Mg C.hm-2;(2)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6倍左右,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33.22±1.75和193.88±12.6 Tg C,平均碳密度分别是0.51和2.96 MgC.hm-2;(3)不同草地类型的碳储量差异较大,典型草原最大(113.25 Tg C),占草地总碳储量的50%,其次是草甸和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碳储量最低(15.37 Tg C)。
马文红韩梅林鑫任艳林王志恒方精云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被引量:708
2009年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植物群落类型多样,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和系统的植物群落清查,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我国植物资源的了解、利用和保护,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采用统一的方法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展我国植物群落的清查工作势在必行,并具有紧迫性。本文基于作者长期的野外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的群落调查方法,首先简要定义了与植物群落清查有关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调查样地的设置原则和体系、群落清查的技术指标和方法、主要优势种生态属性的测定方法和规范,并介绍了大样地调查的主要步骤。通过本文的介绍、归纳和总结,试图为制定我国植物群落清查的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材料和技术储备。
方精云王襄平沈泽昊唐志尧贺金生于丹江源王志恒郑成洋朱江玲郭兆迪
关键词:植物群落群落特征生态属性
未来气候变化对不同国家茶适宜分布区的影响被引量:19
2019年
茶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重要经济作物,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茶分布和生产的影响对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茶农的生计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全球858个茶分布点和6个气候因子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全球茶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及其在2070年的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2.6和RCP8.5)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前茶在五大洲均有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并且最冷季平均温和最暖季降水量主导了茶的分布。预计2070年,茶的适宜分布区变化在不同的大洲、国家和气候情景间将存在差异。具体来说,茶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将会减少,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而中高纬度地区的适宜分布区将扩张,由此可能导致茶的适宜分布区向北移动;重要的产茶国中,阿根廷、缅甸、越南等茶适宜分布区面积会减少57.8%–95.8%,而中国和日本的适宜分布面积则会增加2.7%–31.5%。未来全球新增的适宜分布区中,约有68%的地区土地覆盖类型为自然植被,因此可能导致新茶树种植园的开垦和自然植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冲突。
张晓玲李亦超王芸芸蔡宏宇曾辉王志恒
关键词:气候变化茶树种植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的能量假说被引量:50
2009年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能量假说。该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受能量控制。根据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能量假说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生产力假说(productivity hypothesis)、水分—能量动态假说(water-energy dynamic hypothesis)、环境能量假说(ambientenergy hypothesis)、寒冷忍耐假说(freezing tolerance hypothesis)以及生态学代谢假说(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MTE)。本文系统介绍了每种能量假说的含义、所使用的能量形式及表征变量,以及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对不同形式的能量假说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每种能量假说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各自面临的问题。
王志恒唐志尧方精云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化学能温度
生态学代谢理论:基于个体新陈代谢过程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格局被引量:21
2009年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生理过程。生态学代谢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基于生物个体大小和环境温度对个体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使用尺度推移(scaling)的方法来解释多种生态学格局和过程。James Borwn等将这一理论用于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并从机制上解释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这一理论提出了两个明确的预测:(1)物种多样性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之间呈线性关系;(2)这一线性关系的斜率为–0.6至–0.7。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饱受争议,经过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数据的检验,目前仍未形成一致的结论。虽然这一理论仍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它以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别于以往的基于统计学方法的研究。人们过去对该理论的实证检验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即除温度以外的环境条件处于理想状态和群落处于平衡状态,而这两个约束条件是理解该理论的基础。本文对生态学代谢理论的理论框架、预测和含义,以及以往的检验结果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该理论的若干认识和未来研究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王志恒唐志尧方精云
关键词:温度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地史成因假说被引量:29
2009年
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分布格局是现代环境与地史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影响机制、参数选择及与现代气候假说的关系等方面回顾了地史成因假说的最新进展,并得出以下认识:(1)地史过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但地史过程与现代环境之间强烈的共线性使得两者的影响常叠加在一起;(2)与广域物种的多样性相比,地史过程更有利于解释狭域物种(或特有物种)的多样性;(3)地史过程的参数选择是地史假说所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所用的指标与现代环境具有显著的共线性,难以直观地体现地史过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不同区域内物种系统发育过程的对比或者物种形成速率及灭绝速率分布格局的分析可能有助于评价地史成因假说的影响。
唐志尧王志恒方精云
关键词:多样性现代气候地质历史
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9
2009年
物种丰富度的大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及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具有显著的纬度梯度格局,总体上呈现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与宏观地形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亚热带、热带西部山区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东部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腹地则是丰富度的低值区。各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最优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生态系统类型数和气温年较差构成的回归模型对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的解释率最高,其中NDVI对模型解释率的贡献最大,这表明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异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植被生产力起主导作用。各主要类群的最优线性模型显示,影响物种丰富度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因类群而异,这可能反映了各类群进化历史及生理适应的差异。
林鑫王志恒唐志尧赵淑清方精云
关键词:环境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