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智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岩石力学
  • 8篇激振
  • 7篇危岩
  • 5篇模型试验
  • 5篇崩落
  • 2篇应变能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强度
  • 2篇应力强度因子
  • 2篇贡献率
  • 1篇弹性波
  • 1篇信息特征
  • 1篇室内模型试验
  • 1篇破坏过程
  • 1篇概率统计

机构

  • 10篇重庆交通大学
  • 5篇三峡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0篇唐红梅
  • 10篇王智
  • 7篇陈洪凯
  • 3篇何晓英
  • 2篇鲜学福
  • 2篇杨铭
  • 1篇胡丹
  • 1篇张景昱

传媒

  • 4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第2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危岩破坏激振信号频域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危岩破坏激振效应是危岩聚集体连锁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坠落式危岩,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可以采用相干系数分析法判别危岩破坏激振信号质量的有效性,实验量测到的危岩破坏激振信号均处于a3(0~1250 Hz)频率带内,采用db8(3层)小波处理方法获得了激振信号小波分解系数时程变化曲线,据此通过Fourier变换,获得其频谱图;危岩破坏激振信号总体呈现衰减趋势,但衰减过程中分别在900 Hz、1100 Hz和1500 Hz频率处出现三个峰值;测点与激振源之间的距离越小,激振加速度越大,且竖直方向的量值均大于水平方向的量值;危岩块之间界面完整性越好,越利于激振信号的传递,竖直方向衰减率高于水平方向衰减率。研究成果对于科学揭示群发性危岩破坏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陈洪凯唐红梅王智何晓英
关键词:岩石力学模型试验
危岩崩落激振作用对危岩稳定性的贡献率
群发性危岩破坏机理必须考虑危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危岩体崩落瞬间时产生的激振波对相邻危岩稳定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坠落式危岩,建立了考虑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物理模型,分析了危岩崩落激振波以正入射危岩主控结构面的受力特...
唐红梅王智陈洪凯鲜学福
关键词:岩石力学危岩
坠落式危岩剧动式崩落与激振效应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坠落式危岩,考虑自重和裂隙水压力影响因素作用下,建立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物理模型。联合断裂力学和波动理论从能量角度量化危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取崩塌体崩落瞬间的启程速度计算式,根据危岩崩落激振波在岩体内的传播机理,构建了激振波作用下岩体介质质点位移速度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建立的坠落式危岩剧动式崩落与激振效应分析结论和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对进一步实施危岩破坏及演化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唐红梅王智鲜学福陈洪凯
关键词:岩石力学应变能危岩
危岩破坏激振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危岩破坏瞬间存在能量突然释放问题,对相邻危岩体产生明显的激振作用,可采用激振加速度、峰值速度及激振位移表征。以坠落式危岩为例,进行危岩破坏激振效应模型试验,获得了13万多个危岩破坏激振加速度测试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危岩破坏激振作用持续时间30 ms左右,激振加速度、峰值速度及激振位移均是竖直方向大于水平方向,存在约2倍关系,竖向激振加速度最大可及48.7979 m/s2,竖向激振峰值速度达27.2 mm/s,竖向激振位移可及0.0560 mm。基于试验现象,分析了危岩破坏机理进一步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的两个重要科学问题,即危岩破坏过程中主控结构面端部遵循纯拉状态→弱剪强拉状态→强剪弱拉状态→纯剪状态的演变规律,科学描述各阶段的力学演绎过程,危岩稳定性分析中应考虑危岩破坏激振效应,科学表征危岩破坏瞬间相邻危岩体的瞬时稳定性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危岩破坏机制及致灾效应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唐红梅陈洪凯王智何晓英朱绣竹
关键词:岩石力学破坏过程危岩模型试验
激振作用下危岩员伤特性研究
危岩崩塌是山区公路、城市、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危岩破坏产生的能量以激振波方式向四周传递,对相邻危岩产生显著的激振作用,是危岩群发性崩塌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波动力学方法,推导建立了激振波透射过危岩体之间的界面后的剩...
陈洪凯唐红梅王智唐兰
关键词:岩石力学
文献传递
危岩破坏激振信号概率统计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具有复杂成生关系的危岩块聚集体是孕发大型及特大型崩塌灾害的基本条件,聚集体内任何一个危岩块的突发性破坏均会释放能量,并向周围传播,产生激振效应,可用激振加速度表征危岩破坏激振信号。针对坠落式危岩,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实验条件下危岩破坏激振信号的概率统计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危岩破坏所释放的能量具有点荷载特征,激振信号具有一定的自相关性;激振信号的概率密度呈现单峰型近似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水平方向的峰值强度大于竖直方向的峰值强度;危岩破坏瞬间,距离激振源越近,激振信号的均值、有效值和标准差数值越大,且竖直方向的量值大于水平方向的量值;危岩块之间界面的完整性影响着激振信号的传递效果,完整性越好,激振信号的统计特征值及概率密度峰值越大,激振信号衰减用时越长。研究成果对于实施考虑相似条件下危岩破坏激振效应实验研究有积极意义。
陈洪凯杨铭唐红梅王智胡丹张景昱
关键词:岩石力学模型试验
危岩崩落激振作用下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2012年
群发性危岩破坏机理必须考虑危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危岩崩落激振作用对相邻危岩块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危岩崩落试验激振信号进行积分变换,同时针对坠落式危岩,建立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物理模型。依据能量守恒原理,构建危岩崩落激振作用下由激振源各向同性向外均布传播的质点振动速度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到了与试验基本一致的结果。这对进一步实施危岩破坏及演化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王智唐红梅
关键词:岩石力学模型试验应变能危岩
坠落式危岩崩落的激振效应与求解被引量:5
2012年
群发性危岩破坏机理必须考虑危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危岩体崩落瞬时产生的激振波对相邻危岩稳定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坠落式危岩,建立考虑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物理模型,分析了危岩崩落激振波以正入射危岩主控结构面的受力特征;运用断裂力学方法,考虑自重和裂隙水压力影响因素下,构建了考虑危岩崩落激振作用的主控结构面联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考虑危岩崩落激振效应后,在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下应力强度因子值都有明显增加趋势,崩落激振波以竖直方向传播比水平方向山体里传播影响要显著。其研究成果对实施危岩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唐红梅王智陈洪凯鲜学福
关键词:岩石力学危岩
危岩崩落激振作用对危岩稳定性的贡献率
群发性危岩破坏机理必须考虑危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危岩体崩落瞬间时产生的激振波对相邻危岩稳定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坠落式危岩,建立了考虑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物理模型,分析了危岩崩落激振波以正入射危岩主控结构面的受力特...
唐红梅王智陈洪凯鲜学福
关键词:岩石力学危岩
文献传递
危岩破坏激振信号局部和细节信息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危岩属于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危岩破坏会突然释放能量,以激振波的形式向邻近危岩块传递,劣化相邻危岩体的稳定性。通过坠落式危岩破坏激振效应模型试验,对采集的激振信号进行小波滤噪处理,选取模型试验第25~35 ms共10 ms时间段的激振信号,作为分析激振信号局部和细节信息特征的基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分析时段内,危岩破坏激振信号局部信息存在周期性,激振信号在水平方向存在8~9个激振峰,周期1.0~1.4 ms,在竖直方向存在3~4个激振峰,周期2.2~3.0 ms;测点与激振源之间的距离影响着激振信号的峰值强度,距离越近,峰值强度越大;危岩块之间界面的完整性对激振信号出现频率和峰值强度都有显著影响,激振信号穿过不完整的界面后激振信号主峰存在一定滞后性,实验条件下滞后时间10 ms左右;危岩破坏激振信号的局部和细节信息基本都在细节系数中予以体现,尤其是主频率主要位于d3~d7所对应的中频细节信息内。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实施危岩破坏激振效应的相似模型试验具有积极意义。
陈洪凯杨铭唐红梅何晓英王智
关键词:室内模型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