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5篇肿瘤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肉瘤
  • 2篇体表
  • 2篇肿块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骨肉瘤
  • 2篇MRI
  • 2篇病变
  • 2篇病理
  • 1篇动态增强磁共...
  • 1篇动态增强磁共...
  • 1篇多尺度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新辅助治疗

机构

  • 9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9篇王洪波
  • 6篇马焕
  • 6篇李鹍
  • 4篇李振辉
  • 3篇张大福
  • 3篇丁莹莹
  • 3篇陶海波
  • 3篇艾丛慧
  • 3篇谭静
  • 2篇张娅
  • 2篇金雁
  • 1篇杨建中
  • 1篇封俊
  • 1篇吕玲
  • 1篇高德培
  • 1篇叶丽娟
  • 1篇李梅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体表少见肿块样恶性病变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1
2020年
体表肿块样恶性病变组织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异质性明显,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此类大部分病变恶性程度高,分化差,浸润生长明显,复发转移率高,因此准确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和MRI是此类疾病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解剖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及信号、边缘、周围结构改变等情况,特别是可以提供临床查体难以准确评估的肿瘤深部范围及边界的信息,这对于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评估病变的可切除性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有很大帮助。为了更好认识和正确诊断此类疾病,笔者搜集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丰富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此类疾病影像学诊断水平。
马焕李鹍叶丽娟李振辉王瑶王洪波
关键词:体表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
体部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SCT与病理表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体部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SCT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共36个病灶的临床、MSCT及病理资料,其中2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31例单发,2例多发。病灶主要位于躯干部(17/36),其次为头面部(12/36),发生于四肢(7/36)者较少。囊壁增厚并强化者19个(52.8%),呈片状软组织密度并不均匀强化者7个(19.4%),病理显示继发感染、肉芽肿性炎或不同程度的异物巨细胞反应;呈高密度者6个(16.7%),其中伴钙化4个;完全钙化者4个(11.1%),病理示囊内同样为豆腐渣样物质,与角化物皂化及钙化或是含有较高浓度蛋白成分有关。结论体部不典型表皮样囊肿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够反映病灶炎症、感染及钙化等病理特点。
马焕吕玲张大福王洪波陶海波李鹍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
基于MRI-病理对照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肿瘤坏死率的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基于MRI-病理对照,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肿瘤坏死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11例,于NAC前、后行常规MRI及矢状位DCE-MRI检查。NAC疗程结束后两周内经外科手术获取完整肿瘤瘤段,沿正中矢状面剖开,取厚度为5 mm病理切片并分割成大小为1 cm×1 cm的若干组织块,编号后作为与影像对照的病理样本。依靠解剖标志,确定与病理切片对应的DCE-MRI影像层面,将病灶划分为1 cm×1 cm大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进行化疗前、后影像ROI与病理样本匹配。采用Omni Kinetics软件测量化疗前定量参数-pre-K^(trans)、pre-K_(ep)、pre-Ve、pre-Vp和化疗后参数-post-K^(trans)、post-K_(ep)、post-V_(e)、post-V_(p),并计算化疗前-后各参数差值∆K^(trans)、∆K_(ep)、∆V_(e)、∆V_(p)。采用Huvos分级标准检测每个病理样本肿瘤坏死率(tumor necrosis rate,TNR),并划分为缓解组(TNR≥90%)和未缓解组(TNR<90%)。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理样本NAC前、后各定量参数是否存在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NAC后DCE-MRI定量参数及治疗前后的差值预测NAC后TNR的效能。结果:入组骨肉瘤11例,共取得304个病理样本,其中缓解组59个(19.4%),未缓解组245个(80.6%)。两组化疗后K^(trans)、V_(e)、V_(p)均明显降低,且未缓解组参数值明显低于缓解组(P<0.05);化疗后缓解组K_(ep)明显升高(P<0.05),但未缓解组K_(ep)无差异(P>0.05)。两组化疗前后参数差值ΔK^(trans)、ΔV_(e)、ΔV_(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解组ΔK_(ep)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化疗后定量参数诊断TNR缓解效能优于化疗前-后差值,其中post-K^(trans)诊断效能最高,诊断阈值为0.663/min、AUC为0.745、灵�
王瑶李佳璐马焕李鹍王洪波丁莹莹陶海波李梅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在医学影像本科生实践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比较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试验组)和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专业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差异,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接受和满意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各项指标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张娅谭静艾丛慧金雁张荟美李苗苗王洪波丁莹莹
关键词:MDT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202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和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UPSC与EAC病灶的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3.8)、(3.2±1.9)cm,两者的病灶形态均以肿块型为主,强化程度均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_(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钟穗兴丁莹莹艾丛慧金雁谭静王洪波张荟美李苗苗张娅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青少年脑MRI多尺度结构影像组学数据校准方法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索联合N4偏置场校正、直方图匹配(histogram matching, HM)和ComBat协调的方法校准脑结构MRI影像组学特征“扫描仪效应”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3台MRI扫描仪(Philip 1.5 T、Philip 3.0 T、GE 3.0 T)对健康志愿者进行脑结构MRI即三维容积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image, 3D-T1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检查,分别采用Computational Anatomy toolbox (CAT 12)工具包和FMRIB’s Software Library(FSL)软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T1WI和DTI影像依次进行N4偏置场校正和HM归一化。最后,利用LIFEx软件提取脑灰质和白质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ComBat协调。利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影像特征测量值的正态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及Tukey-HSD检验比较3台MRI扫描仪影像特征测量值有无差异,并进一步行Bartlett球形检验估计扫描仪之间的方差是否均匀。评估各校准环节影像组学特征数目和数值统计分布的设备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23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男女性之间年龄(t=1.090,P=0.316)、受教育年限(t=-0.638,P=0.574)、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 CES-D)评分(t=-0.670,P=0.5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台MRI设备采集的原始图像中,强度直方图分布范围和峰值均未对齐。当使用5级(50次迭代)、全掩模进行N4偏置场校正时,3台设备之间脑组织区域的强度变异系数最低。N4偏置场校正锐化了强度峰值,HM归一化对齐了各强度峰,ComBat协调进一步对齐3台设备的图像强度分布范围及峰值。图像校准流程(N4偏置场校正、HM归一化与ComBat协调)对于3D-T1WI和DTI两个序列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趋势,3台设备之间具有差异的影像组学特征数目百分比从N4偏置场校正前的88.6%(70/79)降低到ComBat协调后的3.8%(3/79),具有差异的特征数量逐渐减少。通过N4偏置场校正、HM归一化与ComBat协�
王瑶马焕张大福王洪波孙德伟李鹍杨建中
关键词:青少年校准磁共振成像
体表少见软组织良性肿块样病变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5
2019年
体表软组织良性肿块样病变的种类繁多,除脂肪瘤、血管瘤等极少数病变较常见且其临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外,其余病变的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特征性,容易误诊,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和MRI临床应用广泛,以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已成为此类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正确诊断此类疾病,笔者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相关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马焕李鹍李振辉王瑶王洪波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体表磁共振成像
DWI在中央型软骨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中央型软骨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软骨性肿瘤46例,其中内生软骨瘤13例,交界性病变(非典型性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11例,恶性病变(软骨肉瘤Ⅱ级、Ⅲ级)2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每组病变的平均ADC值(ADC_(mean))和最小ADC值(ADC_(min))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3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低级别软骨性肿瘤(内生软骨瘤组、交界性组)与高级别软骨肉瘤(恶性组)的ADC_(mean)和ADC_(min)。结果:内生软骨瘤、交界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ADC_(mean)分别为(1.933±0.545)、(2.046±0.659)、(2.218±0.964)×10^(-3) mm^2/s;ADC_(min)分别为(1.607±0.420)、(1.984±0.835)、(1.791±0.813)×10^(-3) mm^2/s,3组间的ADC_(mean)、ADC_(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级别软骨性肿瘤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ADC_(mean)分别为(1.969±0.622)、(2.218±0.964)×10^(-3) mm^2/s;ADC_(min)分别为(1.795±0.712)、(1.791±0.813)×10^(-3) mm^2/s,两组间的ADC_(mean)、ADC_(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无法区分内生软骨瘤、交界性(非典型性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和恶性病变(软骨肉瘤Ⅱ级、Ⅲ级);也不能较好的鉴别低级别软骨性病变和高级别软骨肉瘤。
李振辉马焕李鹍王洪波陶海波
关键词:内生软骨瘤软骨肉瘤扩散加权成像
MRI对T_3、T_4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MRI对T3、T4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T3、T4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大小、肿瘤累及肠管周径的范围、累及肠管的长度范围、增强表现、侵犯层次、管周筋膜情况、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直肠周围器官累及情况、T分期.结果: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MRI检查对45例直肠肿瘤病变均显示良好,术前新辅助治疗前肿瘤3~≤5 cm 15例,>5 cm 30例;累及肠管周径1/2以上未达全周径17例,全周径28例;累及肠管长度3.0~≤5.0 cm 14例,>5.0 cm 31例;侵犯肌层19例,侵犯直肠系膜15例,侵犯系膜筋膜11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中等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26例;45例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降低;T3期19例,T4期26例.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大小<1.0 cm 10例,1.0~<3.0 cm 18例,3.0~<5.0 cm 13例,≥5 cm 4例;累及肠管周径<1/3 7例,1/3~<1/2 19例,1/2~<全部周径10例,全部周径9例;累及肠管长度<1.0 cm 8例,1.0~<3.0 cm 25例,3.0~<5.0 cm 9例,≥5.0cm3例;侵犯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5例,肌层25例,直肠系膜5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轻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5例;45例DWI均表现为低信号,ADC值均升高.术前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变化:T1期5例,T2期28例,T3期7例,T4期5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4例,T2期29例,T3期7例,T4a期2例,T4b期3例.结论:MRI可以对直肠癌T3、T4期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做出良好的分期,能够正确判断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后的降期情况.
高德培艾丛慧封俊谭静张大福李振辉王洪波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辅助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