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病室收治的1450例新生儿完整病例资料,记录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在1450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发生率为2.69%,其中血液感染26例,下呼吸道感染11例,皮肤黏膜感染2例。所有感染的新生儿治愈36例,好转2例,转其他医院诊治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素应用、侵入性操作、胎龄是影响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比较常见,激素应用、侵入性操作、胎龄为主要的危险因素,要积极加强预防性管理对策。
- 王爱春
- 关键词: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侵入性操作
- 实习护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调查分析与对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了解2012年实习扩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问卷,对实习护生上岗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出调查表50份,回收率100%,护生对所调查内容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6.6%。结论 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欠缺;实习医院应该加强实习护生上岗前培训;建议在护校中增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课程。
- 谢美苗敏王爱春刘淮涟
- 关键词:实习护生知识问卷
- 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症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冲洗术治疗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进行腹腔镜胆道冲洗治疗术的PNAC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围术期护理情况。结果19例诊断为PNAC的患儿,术前注重基础护理,术中注重生命体征监测和手术配合,术后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治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11例,自动出院1例。患儿经随访4~44个月,19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冲洗治疗PNAC,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微创的优点,经胆道冲洗2周以上,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治疗PNAC疗效肯定。
- 金晓晓陈卫兵王爱春
- 关键词:胆汁淤积胃肠外营养腹腔镜胆道冲洗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在新生儿溶血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靳斌韩良荣杨占华王爱春
- 关键词: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新生儿溶血症高胆红素血症
- 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 <正>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员在科室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针对调查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信息员工作职责及其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分析。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结果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员是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既是科...
- 谢美王爱春
- 文献传递
- 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 2014年
-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全面、细致、严谨、认真的围术期护理为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成功、加快婴幼儿患者恢复生理功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残障的发生保驾护航。现将我院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费蕾蕾王爱春王悦芹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婴幼儿患者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器械物品气腹压力
- 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过程中灭菌失败的原因分析,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掌握医疗器械灭菌方法。方法采用化学、生物监测方法和程序化操作进行了系统监控观察。结果经连续520次灭菌操作,完成正常灭菌循环502次,循环终止18次,在502次正常灭菌循环中,灭菌物品包内化学指示卡、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均符合灭菌要求。结论只要掌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对医疗物品灭菌正确的操作流程就能达到灭菌安全、快速、方便的目的 。
- 王爱春
- 关键词:过氧化氢
- 地级市妇幼保健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 目的:了解地级市妇幼保健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及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2015年7月28日,采用床旁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
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55...
- 张金琴谢美王爱春刘淮涟
-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
- 妇幼医院三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 2012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8—2010年第三季度某天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各年现患率分别为2.59%、1.91%、1.87%,抗菌药物当日使用率分别为64.65%、73.84%、74.81%,医院感染标本微生物送检率33.33%、42.86%、42.86%。结论3a现患率调查,发现医院感染高危部位、高发科室及调查当日的现患率与当年的全年连续性监测结果一致。提醒我们需继续强化对高危科室的监督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 谢美刘淮涟王爱春
- 三级管理体系防控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和评价三级管理体系在防控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制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实施预见性护理和目标性监测。结果2010-2011年新生儿科共检出13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NICU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传播。结论健全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目标员工自我管理,多学科参与管理是防控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有效措施。
- 谢美岳虹霓蒋同平王爱春刘淮涟邱爱娟
- 关键词:三级管理多重耐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