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治疗过程的数学表达与疗效预测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Logistic模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治疗过程进行数学表达及疗效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共选取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连续接受10次物理治疗,于每次治疗前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采用前期建立的Logistic曲线模型,对入选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完成全局化回归分析,并分别以治疗2~9次时的测量值预测全疗程的最终结果,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Logistic回归模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治疗过程的数学表达能力充分,全局化决定系数为0.719;该模型的预测能力随治疗次数增多而增强,其中根据4次以下测量值完成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成功率较低;而根据5次以上测量结果进行预测时,其预测结果满意,明显优于4次以下测量值的预测结果。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能充分表达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物理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根据4次连续试验性治疗所获得的反馈数据能够有效预测全疗程疗效。
- 李雪迎王琳黄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治疗LOGISTIC模型
- LOGISTIC曲线模型在颈椎病物理治疗过程中的特征表达及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在先导研究中验证了LOGISTIC模型能够充分地解释颈椎病物理治疗中疼痛症状缓解过程的变化信息,是理想的数学表达模型。目的:分析颈椎病物理治理过程LOGISTIC曲线模型中各数学特征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LOGISTIC模型对颈椎病物理治疗过程的表达能力。方法:对一组连续接受10次物理治疗的90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目测类比法疼痛评定,采用前期建立的LOGISTIC曲线模型,分别求得各病例回归曲线的数学特征值,包括拐点和曲率极值点。探讨各数学特征值与治疗有效性和缓解幅度之间的关联。结果与结论:治疗过程中疼痛的缓解程度与拐点位置和第二曲率极值点位置呈负相关(r=-0.460,P〈0.001;r=-0.598,P〈0.001);与第一曲率极值点位置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75,P=0.481)。说明拐点、第二曲率极值点出现的越早,治疗全过程所能达到的缓解幅度越大;第一曲率极值点出现的位置与治疗中的疼痛缓解幅度无明显关联性。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组间拐点与第二曲率极值点位置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第一曲率极值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OC分析可见以第二曲率极值点和拐点作为有效与否的判断指标都能获得较高的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可以达到0.54-0.64,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说明LOGISTIC曲线模型的数学特征值与物理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关联,LOGISTIC曲线模型对颈椎病物理治疗的过程特征表达充分。
- 李雪迎王琳
- 关键词:颈椎病物理治疗LOGISTIC模型数字化骨科技术
- 颈椎病根性疼痛物理治疗效果预测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确定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根性疼痛的试验性治疗次数 ,预测疗效。方法 :对 4 7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连续进行 10次物理治疗每日一次 ,每次治疗前进行VAS法疼痛评定 ,共得 10个评定值 (A1,A2 ……A10 ) ,经变量标准化 :Xi=A1-A(i+ 1) ,得X1,X2 ……X9对于X9>1.2cm者认为治疗有效 ,反之无效 ;利用X1至X2 ,X1至X3 ,X1至X4,X1至X5,X1至X6,X1至X7,X1至X8为自变量分别对有效与无效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在进行的各次判别分析中 ,随自变量增多 ,判别分析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在所获得的相应判别函数中 ,X4,X5的单相关系数较高 ,分别为 0 .778和 0 .787。结论 :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根性疼痛 ,试验性治疗以 5次为宜 ;依据VAS法疼痛评定结果 ,利用判别函数可对治疗处方的效能进行预测。
- 李雪迎王琳赵宜段芝琴徐本华王宁华
- 关键词:物理治疗颈椎病
- 基于Logistic曲线模型的颈椎病根性疼痛物理治疗效果预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在对治疗过程完成数学表达的基础上,建立能够预测颈椎病根性疼痛物理治疗效果的预测模型。方法:对一组连续接受10次物理治疗的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定,采用前期建立的LOGISTIC曲线模型,分别以2—9次的测量值完成曲线拟合并预测全疗程的最终效果,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确定合理的预测模型。结果:模型的预测能力随试验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4次以下测量值完成的预测分析,其预测能力较低。当使用5次以上测量结果完成分析时,预测能力优于4次以下测量值的预测结果,预测效果满意。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4次连续的试验性治疗所获得的5个测量数据能够有效地预测全疗程的治疗效果。
- 李雪迎王琳
- 关键词:颈椎病物理治疗LOGISTIC模型
- 全局化模型在描述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全局化回归模型表达临床治疗过程的可行性。方法以一组颈椎病患者的物理治疗过程为例,采用logistic曲线模型,完成一般回归和全局化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一般回归和全局化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了相应的回归曲线,其中一般回归的决定系数为0.215,全局化回归的决定系数为0.811。结论全局化模型充分解释了数据信息,应用全局化回归模型对临床治疗过程进行数学表达是可行的。
- 李雪迎王琳朱赛楠姚晨
- 分层血压控制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层血压控制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脑小血管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完全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血压:收缩压100~129mmHg)(1mmHg=0.133kPa)和标准降压组(目标血压:收缩压130~139mmHg),调整降压药物剂量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随访观察2年。入组时和2年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行头颅磁共振成像评估腔隙性脑梗死(LI)和脑白质变性(WML)。结果2年后随访,强化降压组20例患者均达到目标血压;标准降压组26例患者中17例达到目标血压(标准降压组1),9例达到强化降压组目标血压(标准降压组2)。强化降压组、标准降压组2的MMSE评分、MoCA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准降压组1的MMSE评分、MoCA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26.9±2.8)分比(27.5±2.2)分、(22.4±3.4)分比(23.4±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降压组、标准降压组1及组2的LI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降压组、标准降压组2的WML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降压组1的WML评分明显高于入组时[(5.0±1.6)分比(4.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L评分(比值比=3.38,95%置信区间:3.12~8.41,P=0.008)、年龄(比值比=2.95,95%置信区间:2.72~6.08,P=0.028)、收缩压(比值比=1.89,95%置信区间:1.68~5.46,P=0.026)、LI评分(比值比=1.84,95%置信区间:1.61~8.20,P=0.025)是MMSE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强化血压控制可延缓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
- 王琳王琳李凡王丽王丽
- 关键词:脑白质变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颈椎病根型疼痛物理治疗效果预测
- 目的 确定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根性疼痛的试验性治疗次数,预测疗效.方法 对47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连续进行10次物理治疗每日一次,每次治疗前进行VAS法(视觉模拟测试法)疼痛评定,共得10个评定值(A1,A2……A10...
- 李雪迎王琳
- 关键词:脊神经根疼痛物理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