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凤
- 作品数:36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从横光利一的作品看日本新感觉派的特点被引量:1
- 2003年
- 新感觉派是日本文坛出现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作品代表着日本此流派的风格。横光利一提倡主观至上 ,感觉第一 ,表现自我。其作品在内容方面 ,表现人生的价值 ,透视人性的丑恶 ,流露悲观的情绪。他喜欢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在形式上 ,追求文体新奇 。
- 王艳凤
- 关键词:横光利一新感觉派现代主义文学拟人
-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的隐喻之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本论文主要阐释了史诗隐喻,并对两个民族史诗的母题隐喻、神话隐喻、人物隐喻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其异同产生的原因。如此研究对于理解史诗意义重大,特别是通过对比两个民族史诗隐喻意义的不同,更能深入理解不同民族史诗的独特风格以及其中呈现的民族文化与心理。
- 王艳凤阿婧斯
- 关键词:蒙古史诗印度史诗隐喻
- 外国文学教学与观念更新
- 2002年
- 随着人类历史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观念必须不断更新.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要突破只注重社会背景的陈旧模式,将文学作品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只有这样文学才能为理解文化作出独特的贡献.
- 王艳凤
-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文学评论思维文艺复兴社会背景
- 论中日新感觉派与表现主义文学被引量:3
- 2003年
-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从中日新感觉派与表现主义文学的关系来看 ,日本的新感觉派在理论与实践上与西方的表现主义是一脉相通的 ,而中国新感觉派与其说是与表现主义相近 ,莫如说更趋同于印象主义。就感觉的悟性和文学作品的主题而言 。
- 王艳凤
- 关键词:新感觉派表现主义
-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2000年
- 川端康成的创作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展示着日本传统文化多方面的特质。首先 ,日本国民属于现实性、直观性而非分析性、逻辑性的国民。日本文学具有平列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征。《雪国》在结构、情节及人物三方面均表现出此特点。其次 ,热爱自然是日本民族精神生活与“美意识”的核心。日本文学特别喜欢用大自然的风物表达自己的情愫 ,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雪国》细腻地描写了雪国的洁净美 ,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 王艳凤
- 关键词: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 论古代东方史诗文学发生的同质性——以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人类自身的类同化特征投射到史诗创作中,就表现为审美发生和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将古代东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同属于东方的蒙古史诗和印度史诗在产生、发展、传播等方面存有诸多的相似之处。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地域环境、频繁的部族战争、个人意识的逐渐觉醒、民族融合与文化互渗促成了两个民族史诗的形成,而且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又都有着漫长的发展流变过程,史诗中所包含的神话内容、神灵观念等都与其各自的民族神话相联系。
- 王艳凤
- 关键词:蒙古史诗印度史诗文学发生同质性
- “非理性”中的“理性”美──川端康成美学思想探被引量:1
- 1999年
- 王艳凤
- 关键词:非理性川端康成美学思想三岛由纪夫川端文学
- 论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的文学治疗功能
- 2016年
- 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均产生于民族发展之初,其中透视着人类早期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等文化信息。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透视史诗,解读其文化功能,必将有助于重构并深化对史诗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印度史诗和蒙古史诗文学治疗功能生发的土壤、史诗在讲唱中的治疗功能、史诗的复活情节与治疗功能,目的是获得史诗的人类学信息。
- 王艳凤
- 关键词:印度史诗蒙古史诗文学治疗
- 人类生存的诗性智慧——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生态思想探析
- 2010年
- 《江格尔》是蒙古民族的长篇英雄史诗,虽然史诗是在传诵英雄的伟业,但其中包蕴着草原文化的生态魂,展示着古代马背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和以自然精神渗透人类生存的诗性智慧,这是草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与万物和谐共存,是蒙古民族对自然的观念态度,也是草原人的文化模式和生存状态。探析原始史诗中保存的马背民族的生态思想,能为当代全球的生态思潮提供更多和更有启发性的精神资源。
- 王艳凤张腾
- 关键词:敬畏自然
- 学科沿革视阈下比较文学课程思政及其教学原则探讨被引量:3
- 2022年
- 比较文学学科与社会历史、文化政治关系十分密切。比较文学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必须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案例:通过阐释中国学者在比较文学理论上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文学实践的比较研究,使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认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由他们的好恶决定的;将课程思政融入比较文学教学,要坚持以本学科特点为主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潜移默化的原则。
- 王艳凤
-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