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轲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物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物(Ppar-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室间隔缺损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Ppar-γ的表达与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发展关系以及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CHD患者,根据术中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患者分为三组,即无PAH组,轻中度PAH组,重度PAH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肺组织中Ppar-γ mRNA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Ppar-γ、VEGF在各组患者肺组织中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par-γ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9,P〈0.01)。结论Ppar-γ、VEGF在CHD患者肺组织中均表达,其含量与mPAP负相关。Ppar-γ与VEGF高度相关,可能是通过VEGF—KDR/Flkl—eNOS信号转导途径增加NO生成发挥作用。
- 王轲赵根尚王喜明李晓昶王寒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肺血减少性先心病患者肺血管发育评估方法比较
- 2014年
- 目的对于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三种不同方法测量肺血管直径,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准确性,为术前评估病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择34例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256层CT心血管造影、术中探查等方式,测量其肺血管直径(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第一分支前血管直径),将三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性,=6.252,=0.002。CT测量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0.005,术中测量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组差异存在显著性=0.001,CT测量组与术中测量组差异无显著性=0.675。将测量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CT测量组与术中测量组相关系数=0.891,<0.001。超声心动图测量组与术中测量组相关系数=0.784,<0.001。结论对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管直径的测量,CT与彩超测量结果存在差异。以术中测量结果为标准,CT测量的准确性高于超声心动图。
- 王轲李晓昶姚丹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 PA-VSD合并MAPCAs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8年
-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是指双心室心脏中,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由于管腔闭塞或中断导致血流中断,同时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的一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来源于固有肺动脉、动脉导管或者大的体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或者兼有之,容易合并固有肺动脉发育不良,手术难度大,结局多变,特别是MAPCAs的处理非常棘手。本组总结了19例PA-VSD合并MAPCAs病例,探讨手术策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影响因素。
- 王轲杨斌周志明陈建超陈红领
- 关键词:VSD主肺动脉流出道外科治疗
- 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观察
- 2018年
- 目的:观察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4个月~30岁,其中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18例;法洛四联症55例;右心室双出口3例;大动脉转位3例;肺动脉狭窄1例;共同动脉干1例,术中全部使用牛颈静脉材料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观察近中期临床结果,如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使用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肺动脉流速,肺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8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9%,术后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肺部渗出,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共随访46例,随访率62%。随访时间3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死亡。9例(19%)病例出现肺动脉流速增高>3m/s,其中3例接受再次手术,3例(6%)出现肺动脉瓣大量返流。结论:牛颈静脉是合适的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近中期效果,有一定的远期狭窄率。本组病例随访率较低,样本量偏小,分布偏倚较大,还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 王轲杨斌周志明陈建超陈红领彭伟兵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牛颈静脉右心室流出道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培训的60名二年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干预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法。培训结束后,实施统一考核考题评价理论成绩,技能成绩,采取医患沟通能力量表及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评估2组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理论成绩[(86.67±3.54)分]、技能成绩[(87.63±3.82)分]、医患沟通能力评分[(87.23±3.5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的5个维度,即学习驱动力[(16.07±1.45)分]、学习目标[(15.83±1.66)分]、深入学习[(16.63±2.08)分]、控制学习[(15.90±1.86)分]、扎实学习[(15.83±1.98)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教学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知识、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 李楠樊高芳张续杨洋郭志甫王轲
-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教学质量
- 乌司他丁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的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通过JNK通路和p38通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以研究乌司他丁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缺血侧TNF-α、JNK、p38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脑皮层TNF-α、JNK、p38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乌司他丁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皮质TNF-α、JNK、p38的表达。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JNK和p38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 李晓昶白宏英曾志磊王轲
- 关键词:乌司他丁脑缺血再灌注P38JNK
- 15例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手术策略,手术方法以及影响早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资料,根据肺血主要来源分为两组,导管依赖组6例:男性2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18(4~252)个月。非导管依赖组9例:男性4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33(16~96)个月。全组行Sano分流13例,BT分流1例,中心分流1例。结果:全组15例患者全部接受分期手术,Sa O2由术前(62±16)%升至术后(89±10)%,术后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部渗出,右心功能不全,早期出现呼吸机相关感染3例,经治疗后痊愈,死亡2例。随访11例,随访率85%(11/13)。全组随访期间无死亡。9例接受二期手术根治术,4例等待手术。结论: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导管依赖型的围术期风险远低于非导管依赖型。
- 王轲杨斌周志明陈建超陈红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