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进科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中华绒螯
  • 5篇中华绒螯蟹
  • 5篇绒螯蟹
  • 3篇颤抖病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类立克次氏体
  • 2篇DNA指纹
  • 2篇DNA指纹图...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多态
  • 1篇血淋巴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亚显微结构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技术

机构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江苏省淡水水...

作者

  • 7篇王进科
  • 5篇周刚
  • 3篇张凤英
  • 3篇朱清顺
  • 2篇曹文明
  • 1篇沈文平
  • 1篇费志良
  • 1篇童军
  • 1篇张彤晴
  • 1篇何志亮
  • 1篇刘殿如
  • 1篇盛建明
  • 1篇邹勇
  • 1篇王家俊
  • 1篇朱钢华
  • 1篇陆全平
  • 1篇周建立

传媒

  • 2篇水产养殖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鱼类转基因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本文综述了鱼类转基因研究的意义、鱼类基因转移研究的特点、转基因鱼的构建及检测技术、我国鱼类转基因研究的进展和鱼类基因转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进科
关键词:鱼类转基因
患"颤抖病"中华绒螯蟹病原的电镜观察被引量:7
2002年
对患典型颤抖病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的组织进行了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病蟹的鳃上皮细胞、肝胰腺上皮细胞和血淋巴细胞中有一种微生物大量寄生。该微生物的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双层结构,但无明显的细胞核。从该微生物的细胞大小、形态结构和寄生部位上初步判定为一种类立克次氏体。
张凤英王进科朱清顺周刚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类立克次氏体超微结构
中华绒螯蟹DNA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本文运用 DIG标记的人源小卫星探针 33.6与 HaeⅢ消化的中华绒螯蟹基因组 DNA杂交,建立了中华绒螯蟹非放射性 DNA指纹图谱,证明目前在缺乏来自中华绒螯蟹基因组 DNA本身的同源小卫星 DNA的情况下,运用异源小卫星探针进行中华绒螯蟹 DNA指纹图谱的研究是可行的;实验表明运用人源小卫星探针 33.6进行中华绒螯蟹 DNA指纹图谱研究时,该探针可检测到 10个以上位点的遗传变异,每个位点呈现丰富的多态性。
王进科周刚曹文明胡本龙邢益于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DNA指纹图谱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通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液中存在细胞形态、超微结构不同的三种血淋巴细胞,即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血淋巴液中三种淋巴细胞的含量分别为:大颗粒细胞7.97%,小颗粒细胞15.58%,无颗粒细胞76.45%。光镜下大颗粒细胞体积最大,胞质内可见大量染色较深的粗大颗粒;小颗粒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内有较少的深染色细小颗粒;而无颗粒细胞体积最小,胞质内无颗粒。电镜下三种血淋巴细胞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大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粗大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小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可见;无颗粒细胞内无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部分细胞质接近透明。
张凤英王进科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亚显微结构
《河蟹颤抖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朱清顺周刚费志良童军陆全平邹勇王进科盛建明张彤晴周建立沈文平何志亮刘殿如朱钢华王家俊
该项目依据河蟹生态学特性,河蟹颤抖病发病特点,感染机理和感染途径,创建了以健康的苗种、优良的环境、科学的饲养管理为核心的河蟹健康养殖技术体系。通过在苏南、苏北、苏中、苏东四大河蟹健康养殖示范区的试验示范,建立了面积为24...
关键词:
关键词:河蟹颤抖病健康养殖
中华绒螯蟹感染类立克次氏体微生物的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对“颤抖病”中华绒螯蟹病蟹病理组织超显微结构观察表明 ,在病蟹鳃上皮细胞、肝胰腺细胞及血淋巴细胞中存在大量类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 ,RLO)微生物 .RLO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中 ,同时也能散在或群居状存在于包含体外的细胞质内 .RLO细胞形态主要有两类 ,即初级体细胞型和中间体细胞型 .初级体RLO表现为体积较小、电子密度深染的球状颗粒 .中间体RLO呈现球状、椭圆体及棒状等多种细胞形态 .中间体RLO能以二分裂和出芽两种方式繁殖 .人工感染实验表明 ,RLO能通过水体经鳃感染健康蟹 ,使其表现颤抖病症状 .血淋巴细胞中RLO的存在及电镜对不同发病时期病蟹组织的观察结果说明 ,RLO能够依靠血淋巴循环迅速从最初感染的鳃组织向肝胰腺扩散 ,形成系统感染 ,导致器官组织细胞机能紊乱 .图版 2参 2
王进科朱清顺周刚张凤英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类立克次氏体颤抖病超微结构
用小卫星探针33.6对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运用DIG标记的人源小卫星探针 33 6与用HaeⅢ消化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基因组DNA杂交 ,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种群遗传多态性的非放射性DNA指纹图谱研究。实验表明 :用人源小卫星探针 33 6在中华绒螯蟹DNA指纹图谱中可检测到 1 0个以上位点的遗传变异 ,这些位点均表现丰富的多态性 ;人源小卫星探针 33 6产生的中华绒螯蟹DNA指纹图谱具有个体特异性 ,但未表现出中华绒螯蟹种或种群特异的分子遗传标记 ,长江蟹、辽河蟹与人工繁育长江蟹的群体内相似指数分别为 0 2 92、 0 375和0 30 6;长江蟹与辽河蟹、长江蟹与人工繁育长江蟹、辽河蟹与人工繁育长江蟹群体间相似指数分别为 0 1 78、0 2 66和 0 1 79。
王进科周刚曹文明胡本龙刑益于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态性DNA指纹图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