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股骨
  • 10篇骨头
  • 10篇股骨头
  • 9篇坏死
  • 6篇股骨颈
  • 6篇股骨头缺血
  • 5篇骨折
  • 4篇血性
  • 4篇头坏死
  • 4篇缺血性坏死
  • 4篇颈骨
  • 4篇颈骨折
  • 4篇骨头坏死
  • 4篇股骨颈骨折
  • 4篇股骨头坏死
  • 3篇缺血坏死
  • 3篇显像
  • 3篇骨折后
  • 3篇股骨头缺血坏...
  • 3篇股骨头缺血性

机构

  • 8篇苏州医学院附...
  • 4篇苏州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苏州医学院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市吴中人...

作者

  • 16篇王金熙
  • 10篇董天华
  • 5篇董启榕
  • 3篇刘振延
  • 2篇唐天驷
  • 2篇吴士良
  • 2篇翁文杰
  • 1篇徐又佳
  • 1篇成茂华
  • 1篇刘松
  • 1篇徐岚
  • 1篇朱国良
  • 1篇蔡丽君
  • 1篇刘春风
  • 1篇沈忆新
  • 1篇宋宏晖
  • 1篇孙永明
  • 1篇桑士标
  • 1篇周晓中
  • 1篇李关兴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观察被引量:2
1991年
对75例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和3例正常股骨头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①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改变随其病期变化而异。缺血早期,骨细胞可无明显变化或仅有散在性丧失,易与正常股骨头骨细胞的生理性缺失相混淆,并提出了鉴别要点。②坏死区常伴有骨髓腔出血,不同坏死分级髓腔出血发生率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以广泛坏死组的发生率最高,提示髓腔出血与坏死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③后期塌陷的股骨头表现为广泛性坏死和不同程度的机化或纤维化,但负重面软骨下坏死区新骨形成很少。探讨了坏死区骨性重建障碍的病理机制。
王金熙董天华刘振延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学
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骨水泥填塞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塌陷
1993年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塌陷是常见病。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股骨头颈髓芯钻孔减压术、各种肌骨瓣移植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肌骨瓣移植术、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等。Meyers 复习文献后认为大多数报道的病例数和随访时间均不足以对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疗效下肯定结论。
翁文杰朱国良王金熙董天华
关键词:股骨头塌陷股骨头颈腓骨移植术钻孔减压带血管蒂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与修复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对70例股骨颈骨折后不同时期的股骨头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移位骨折的股骨头有86%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死,坏死的组织学改变随其病期变化而异。股骨头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的组织学变化,在一个部位作髓芯活检的观察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骨折后3~4周,坏死区边缘出现再血管化及纤维母细胞、骨母细胞的增生,10周后有新骨再生。广泛性坏死区的深部因细胞增殖力低下而不能完成骨性修复。塌陷的股骨头表现为广泛性坏死和不同程度的机化或纤维化,但新骨形成很少,坏死区骨性重建不良,这可能是晚期股骨头塌陷的重要原因。
王金熙董天华刘振延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
王金熙
关键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
彩色闭路电视下的膝关节镜术
1989年
在彩色闭路电视下,对29例35个膝施行诊断性或治疗性膝关节镜术。手术方式包括:镜检伴滑膜活检;镜视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半月板缝合修补,关节内游离体摘除,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关节软骨面修整等。临床结果表明,关节镜检查可获得较临床检查更准确和全面的诊断,镜视下作治疗性手术具有损伤上、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文还介绍了闭路电视下膝关节镜术的适应证、手术步骤和操作技术方面的初步体会。
王金熙许立董天华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
骨显像定量分析法诊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被引量:2
1989年
对42例囊内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于手术前用^(99m)Tc-MDP行骨显像检测,以定量资料来分析股骨头的血供和代谢。所有病例均以股骨头组织学改变作为对照验证。结果表明,骨折后3周内根据股骨头(干)局部放射性摄取比的变化,可判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早期诊断的符合率为94%。本法可避免肉眼观察时的视觉误差,手术前检测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提高疗效有实用价值。
王金熙董天华唐天驷朱国良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显像股骨头坏死
核素骨显象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头节段性塌陷被引量:3
1994年
作者报告 ̄(99m)Tc-MDP骨显象对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定期随访检查。结果表明,骨显象的动态变化可较准确地了解股骨头的组织学修复与局部代谢过程,伤后12个月核素摄取比持续在高水平时,预示股骨头组织学修复不良,并将发生股骨头的节段性塌陷。
董启榕王金熙董天华
关键词:股骨颈放射性核素显像
股骨头髓腔内出血与缺血性坏死被引量:16
1992年
作者对61例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进行了组织学检查,发现52%的股骨头有不同时相的骨髓腔内出血(简称IH)或含铁血黄素沉着。出血灶位于坏死区内或与坏死骨相间。坏死越严重,IH的发生率越高。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坏死分级的IH发生率之间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认为严重的IH可阻断局部骨髓和骨小梁的血液供应,导致或加重股骨头缺血坏死。并讨论了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防止股骨头内再出血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王金熙董天华刘振延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组织学
椎动脉闭塞血管重建术改善近、远期后脑区域血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应用客观,定量评估方法研究椎动脉闭塞后血管重建术后改善小脑血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用23只成年杂种犬经颈部阻断两侧椎动脉和一侧颈总动脉,制成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模型,随后实施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重建椎动脉。以氢清除法测定术后近、远期局部小脑血流量;超声多普勒测定椎动脉血流速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及磁共振SA(M)观察吻合口及小脑结构。RI结果:术后近期局部小脑组织血流量达212.5±77.9)/((μLg·min),较阻断术后增加25%,达阻断术前的81%;椎动脉内血流的最高、最低流速分别为(5.49±2.36),(3.47±0.77)cm/s,均有提高,后者提高显著。3个月后,局部小脑血流量为(253.3±72.2)μL(·/gmin),进一步提高15.8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吻合口通畅,颈部血管侧支循环建立;后脑磁共振扫描未见梗死性病变;实验犬均正常存活。结论:椎动脉重建术对恢复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后脑供血,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亦随时间的延长成正性关系。
孙永明郑祖根沈忆新董启榕周晓中王金熙
关键词:椎动脉小脑血供血管重建术远期
脊髓损伤模型中大脑与脊髓相互关系的比较
徐又佳郑祖根刘春风董启榕蒋星红王金熙钱忠明黄晓兰宋宏晖蔡丽君
本研究以大脑中枢为平台,在实验性脊髓损伤模型中,研究大脑中枢神经细胞的通讯信号、神经递质等变化,进而从实验角度明确在脊髓损伤后,大脑与脊髓之间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内环境会遭受破坏,表现为大脑中枢部...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损伤大脑中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