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甄晓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3篇纳木错
  • 2篇东南
  • 2篇西藏纳木错
  • 2篇环境意义
  • 2篇藏东南
  • 2篇藏南
  • 1篇氧同位素
  • 1篇跃层
  • 1篇正构烷烃
  • 1篇生态系统
  • 1篇适应性管理
  • 1篇水深
  • 1篇水深测量
  • 1篇水体
  • 1篇水质
  • 1篇同位素
  • 1篇农业
  • 1篇气候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甄晓林
  • 6篇朱立平
  • 5篇汪勇
  • 4篇谢曼平
  • 4篇王君波
  • 4篇鞠建廷
  • 3篇彭萍
  • 2篇林晓
  • 1篇吕新苗
  • 1篇杨瑞敏
  • 1篇马庆峰
  • 1篇王永杰
  • 1篇冯金良
  • 1篇林而达
  • 1篇胡星
  • 1篇刘洪韬
  • 1篇李迎春
  • 1篇陈逗逗
  • 1篇黄磊
  • 1篇彭平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藏学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变化下的青藏高原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被引量:25
2021年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水资源安全屏障、国土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但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气温快速升高,导致冰川加速退缩、湖泊显著扩张以及冰川径流增加等失衡现象,也引发了冰崩和冰湖溃决等重大灾害,未来草地退化、生态环境安全和水资源短缺的潜在风险可能逐步加剧。文章从全球变化下的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及分配状况的角度,对青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作了综合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的实施和深入研究,形成用科学数据支撑的权威评价报告,以提出应对气候和资源变化情况下的适应性管理策略。
陈发虎汪亚峰甄晓林孙建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
西藏纳木错水深分布及现代湖沼学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29
2009年
2005-2007年对西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进行了三次综合考察,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本文简要报道纳木错水深测量及其现代湖沼学特征的初步结果等深线图显示纳木错是一个高海拔的深水湖,湖盆中部是一个水深超过90m底部较为平坦的盆地.考察中发现湖泊西北部出现了两个小岛,而1970s考察时仍为半岛,因而水深数据提供了近30年来纳木错湖面上升的有力证据.现场水质测量在16个站点进行,覆盖了除东部湖区以外的大部分湖面范围,结果显示表层水的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和环境光的平均值分别为11 63℃、9.13、7 93mg/L、1839μS/cm、2582μmol/(s·m^2).根据湖水特征的垂直变化,较深水域的湖水显示了明显的分层特征:上层湖水从表层到约18-20m,水质参数均一,温度较高,光照充足;中间层范围约为20-60m,是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底层水性质也很稳定,水温很低几乎没有光线到达,形成了寒冷黑暗的深水区.
王君波朱立平Gerhard Daut鞠建廷林晓汪勇甄晓林
关键词:水深测量温跃层纳木错青藏高原
粒度揭示的青藏高原湖泊水动力现代过程:以藏南普莫雍错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占重要补给地位的湖泊对气温变化具有潜在的敏感性.本文以藏南普莫雍错为例,通过湖泊现代水动力过程解析,结合古湖泊学气候环境序列对比,辨析湖泊沉积物中粒度对气温变化敏感性.根据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各粒级百分含量的空间格局以及频率分布曲线特征,分析了该湖不同湖区的水动力环境.结果表明,该湖碎屑沉积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开阔湖区除小岛周围和北岸受近岸碎屑影响外,其他中心湖区主要受悬移搬运控制;沉积动力学模型(粒径趋势方法)分析表明,该湖开阔湖区沉积物具有自西向东运移的输运趋势,表明该湖西部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加曲对湖泊的影响不仅限制在冲积扇上,而且影响到整个湖泊,从而也表明了湖泊沉积物粒度的温度指示意义;中心湖区沉积物岩芯粒度指标与气温资料时间序列的对比,验证了在短时间尺度上,粒度环境意义为区域温度的良好指示器,进而验证了水动力现代过程辨析方法的可靠性.作为案例研究,本研究表明,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和沉积模式常规对比方法能够辨析青藏高原冰川融水补给湖泊的水动力过程,进而有助于理解钻孔的碎屑来源和粒度大小的控制性因素,有利于提高该类湖泊的古气候反演能力.
鞠建廷朱立平冯金良王君波汪勇谢曼平彭萍甄晓林吕新苗
关键词:粒度环境意义粒径趋势分析
8.4ka以来纳木错湖芯介形类组合的环境变化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纳木错长332cm的NMLC1孔湖芯研究发现,沉积物的介形类动物群计有6属15种。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和组合变化分析表明这些介形类对环境条件具有敏感性,其组合能够很好地反映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8.4ka以来具有三个不同的环境变化时期:早期在8400~6800 a BP,湖泊由浅向深发展,环境具有相对冷湿的特征;中期在6800~2500 a BP,湖泊深度逐渐加大,环境经历了暖湿—冷湿—冷干的变化,其中由冷湿向冷干的转化奠定了纳木错现今环境条件的基础;晚期在2500~0 a BP,湖泊深度继续增加,这个时期的较早阶段,继续保持了前一时期的冷干特点,但湖水盐度可能开始增加,较晚阶段的冷干化加剧,陆面流水的活跃性大大降低。研究发现,纳木错NMLC1钻孔介形类黑色壳体的高峰值与介形类的最大生产量相一致,并且与沉积水动力条件增强相适应,指示了这些黑壳的产生与介形类的大量繁殖处于同一阶段,并且主要为异地搬运为主。钻孔中出现大量Candona幼虫壳体,其原因可能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迅速改变有关。
谢曼平朱立平彭萍甄晓林汪勇鞠建廷A.Schwalb
关键词:青藏高原纳木错介形类环境变化
科研院所绩效考核改革初探被引量:1
2020年
依托国内外现存的绩效考核办法,基于科研院所已有的绩效考核指标,把科研院所不同岗位的人员分类,探索符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的简单、易操作的绩效考核方案。
刘洪韬甄晓林陈逗逗
关键词:绩效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被引量:58
2007年
为了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义务,缔约国要按时编制并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文章主要介绍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土壤CO2的排放和清除,稻田甲烷的排放,农业土壤中氧化亚氮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等方面温室气体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2006年IPCC指南》中强调国家清单只报告管理土地CO2的排放和清除;采用六类土地利用类型体制,即:林地、农地、草地、湿地、居住地和其它地;提供了多层次的估算方法;稻田甲烷的季节排放因子变为日排放因子;农业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因子进一步修正;生物氮的固定不再作为氧化亚氮直接排放的排放源。清单方法改进的同时,我国编制农业温室气体清单面临巨大困难与挑战。
李迎春林而达甄晓林
西藏纳木错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来源与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测定纳木错现代植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正构烷烃,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明确了表层沉积物中烷烃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在湖泊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沉水植物所含烷烃以n-C21-C25为主,具有n-C23的峰值;陆生植物主要含n-C27-C33烷烃,具有n-C29或n-C31的峰值;但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和香柏(Sabina pingii)的主峰碳却是n-C33烷烃,这在以往研究中鲜有报道.在纳木错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具有典型的n-C31和n-C23双峰分布形式,来源于低等菌藻类、沉水植物以及陆生植物.其中碳数小于C20的短链烷烃主要来源于低等菌藻类,其空间分布均一,由低等菌藻类的浮游生活型所决定;长链烷烃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含量从滨岸到湖中心逐渐减少,这与其在运移和沉积过程中受微生物的持续降解作用有关.此外,来源于陆生植物的n-C27-C33烷烃因河流汇水面积和流量不同而存在空间差异,这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林晓朱立平王君波汪勇甄晓林鞠建廷谢曼平彭萍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纳木错青藏高原
藏南普莫雍错流域水体离子组成与空间分布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0
2008年
对藏南普莫雍错湖水及其周围入湖河流水体进行了离子化学成分分析,对部分湖泊和河流水样作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入湖河流离子组成与湖水本身离子组成有较大差异.湖水的主要离子组合是Mg2+-Ca2+-HCO3--SO42-,而主要补给河流加曲为Ca2+-Mg2+-HCO3-.加曲入湖河口2m水深以内水化学性质差异大,湖泊其他地区差异小.加曲对河口三角洲之上湖水影响显著.其他河流对河口处湖水影响较小.Gibbs图显示湖水离子的组成主要与流域内的岩石风化有关.离子比例和三角图分析说明控制入湖河水离子主要过程是碳酸盐、黄铁矿和硅酸盐风化.湖泊与河流水体离子的组成差异较大,原因可能是蒸发浓缩导致的CaCO3的沉淀.其结果有助于正确理解湖泊沉积碳酸盐的环境指示意义.
鞠建廷朱立平汪勇谢曼平彭平甄晓林王君波
关键词:主要离子氧同位素
藏东南然乌湖现代沉积过程及其环境变化研究
IPCC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越来越受到全球地学界的关注。藏东南地区的然乌湖为外流湖泊,主要补给来源于周边发育的海洋性冰川,对然乌湖现代沉积过程的研究将有利于...
甄晓林
关键词:气候变化湖泊沉积
基于监测的藏东南然乌湖现代过程:湖泊对冰川融水的响应程度被引量:11
2015年
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广布,湖泊水质、沉积物对冰川变化的响应研究较为匮乏.本文通过藏东南外流区第二大湖泊然乌湖监测的系统设计,研究了湖泊对冰川的响应程度.利用水位计对比然乌湖和各大补给河流水位与水温的关系,发现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曲尺河)对湖泊水量平衡的重要性;利用水质多参数仪器定期监测湖泊和河流的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发现冰川融水对然乌湖温度的时空变化有重要影响,导致水温自上而下降低,流量小的季节湖泊温度差异变小;自上游到下游电导率逐渐升高,显现出离子浓度低的冰川融水对湖泊的冲淡效应,p H随之变化;甚至影响到了叶绿素含量的时空变化;利用在上、中和下湖布设的沉积物捕获器监测沉积通量的时空变化,发现沉积速率非常大,通量具有上湖>中湖>下湖的规律,且时间上各湖具有入湖流量大的季节大于小的季节的规律,说明了冰川融水对然乌湖在沉积量方面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总之,然乌湖水体和沉积物能够高信度地响应上游冰川的变化,然乌湖沉积物具有高分辨率反演该区域冰川和气候变化的潜力.
鞠建廷朱立平黄磊杨瑞敏马庆峰胡星王永杰甄晓林
关键词:冰湖沉积物捕获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