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患儿
  • 3篇新生儿
  • 2篇血清
  • 2篇婴儿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气管
  • 2篇哮喘
  • 2篇患儿血清
  • 2篇产儿
  • 1篇单药治疗
  • 1篇蛋白
  • 1篇地奈德
  • 1篇电图
  • 1篇新生儿脓毒症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甘斌
  • 6篇刘贺临
  • 5篇杨树杰
  • 5篇易海英
  • 3篇魏贤
  • 3篇刘义红
  • 3篇徐舒
  • 2篇黄杰
  • 2篇何源
  • 2篇张海燕
  • 2篇熊丽萍
  • 2篇王艳华
  • 1篇万江
  • 1篇左满凤
  • 1篇舒琼璋
  • 1篇郑申建
  • 1篇高琼
  • 1篇邓香兰
  • 1篇邓春燕
  • 1篇周俊

传媒

  • 3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完全川崎病患儿30例和川崎病患儿28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并检测23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均在治疗前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结论:VEGF可能参与不完全川崎病发病过程,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义红熊丽萍张海燕刘贺临甘斌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川崎病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级实践护士职能的临床作用与期望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级实践护士职能的临床作用和发展期望度,为今后培养高级实践护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自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级实践护士职能问卷,对本地区238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级实践护士6大职能主要分布在临床作用和职能期望度两个维度上,临床作用最大和职能期望度最高的是临床实践职能。结论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级实践护士应着重培养护士的临床实践、教育、研究和管理职能。
王艳华杨树杰易海英魏贤何源黄杰甘斌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级实践护士
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探讨其在MPP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儿科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确诊的56例MPP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6例患儿血清及42例患儿诱导痰中IL-2和IL-6的质量浓度,用t检验比较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IL-6在不同病期和轻重症中的表达水平。以同期40名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在急性期明显低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IL-6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轻症组均高于重症组(P<0.05),IL-6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轻症组均低于重症组(P<0.05);血清和诱导痰中两种标本检测结果一致,且诱导痰中IL-2和IL-6总体上高于血清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IL-2和IL-6在MP感染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P感染初期可通过检测血及诱导痰中的IL-2和IL-6,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深入评估和判断,同时提供早期进行免疫干预治疗的依据。
刘贺临王立锁郑申建魏贤甘斌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
早期微量喂养及补充益生菌对胃肠功能障碍危重早产儿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及益生菌的补充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早产儿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危重早产儿伴胃肠功能障碍92例,随机分三组,Ⅰ组(早期微量喂养及补充益生菌组)31例,Ⅱ组(早期微量喂养组)31例,Ⅲ组(非早期喂养组)30例。比较三组患儿生后1 d、7 d、14 d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临床监测三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胎便排泄时间、协助排便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生后7 d、14 d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Ⅲ组与Ⅰ组、Ⅱ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障碍时间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儿在胎便排泄完时间、协助排便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方面,Ⅲ组与Ⅱ组、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足量喂养时间Ⅰ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院内感染和高胆红素血症方面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呼吸暂停方面三组患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合理微量喂养及益生菌补充可以更好地促进危重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者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及时有效地控制胃肠功能障碍的发展,改善危重早产儿的胃肠道喂养和营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杨树杰易海英甘斌徐舒邓香兰万江
关键词:益生菌早产胃肠功能
早产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早期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早产儿早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指导围产期临床孕产妇及早产儿合理营养干预。方法:对145例早产儿生后3天内进行IGF-1I、GFBP-3测定,将其按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小早产儿(小于34周)与晚期早产儿(大于34周)、双胞胎大体重与小体重3种方式对比分组,分别比较IGF-1I、GFBP-3水平。结果:145例早产儿生后3天内监测IGF-1I、GFBP-3值显示适于胎龄儿组明显高于小于胎适龄儿组,大于34周组明显高于小于34周组,大体重组明显高于小体重组,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加强围生期孕产妇管理,避免早产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生后应尽早给予合理营养支持。
杨树杰易海英甘斌周俊徐舒王艳华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围生医学
超微剂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疗效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估微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效果和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诊断符合标准的95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7例,给予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皮下注射肝素每次3-5U/kg,6h一次,共用3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经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Fbg、D-D、TT)显著改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升高。治疗后,治疗组的APTT、TT、D-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PT、Fbg、PLT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3项指标比较分别为:(13.45±2.62)s比(15.18±4.96)s,(2.67±0.95)g/L比(1.96±0.83)g/L,(130.46±39.22)×109/L比(95.61±10.33)×109/L,P<0.05。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缩短,严重脓毒症发生率下降(10/48比19/4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剂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缩短SIRS持续时间,降低严重脓毒症发生率。
杨树杰易海英甘斌徐舒
关键词:肝素脓毒症婴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癎患儿出现行为异常的气质与脑电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经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癫癎出现行为异常患儿的气质和脑电图,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癎出现行为异常的特征。方法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0月诊断为癫癎的患儿126例,均给予LEV单药治疗,对癫癎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起始剂量,相同的间隔时间并按相同的公斤体质量加量,起始量10 mg.kg-1.d-1,2次.d-1,1周增加上述剂量1次,2~4周增加至维持剂量20~40 mg.kg-1.d-1,2次.d-1。通过电话跟踪随访,将出现兴奋、激惹、攻击、嗜睡等行为者共34例归为观察组,未出现行为异常者按1:1配对选出34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进行气质测定,每个气质维度包括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心境、注意分散度和持久性,并分析患儿的脑电图。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反应强度、情绪本质等气质维度的得分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在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坚持性、注意分散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例出现行为异常者均为局限性发作患儿,其中22例表现为额颞部异常放电。结论 LEV单药治疗癫癎患儿出现行为异常易发生在以额颞部异常放电的局限性发作患儿,并且该类患儿具有较强的反应强度及负性情绪。
张海燕甘斌刘义红刘贺临高琼
关键词:气质脑电图儿童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3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IL-13和IFN-γ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以及与哮喘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各组患儿采血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3和IFN-γ水平。结果哮喘急性期IL-13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明显下降;至哮喘缓解期,IL-13水平下降,IFN-γ水平则升高。急性期和缓解期IL-1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下降;IL-13水平随病情的加重逐渐上升,而IFN-γ水平则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下降。结论IL-13和IFN-γ参与了哮喘发病,IL-13/IFN-γ失衡是其机制之一,两细胞因子变化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刘贺临甘斌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IL-13IFN-Γ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激素、多索茶碱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每日两次雾化吸入、孟鲁司特4mg,1次/d睡前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0d。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各进行一次肺功能测定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肺功能FEV1/FVC%、PEF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临床症咳嗽、喘息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EOS计数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中、重度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哮喘症状,降低EOS计数,从而有效的控制哮喘的发作。
刘贺临甘斌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布地奈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肽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HIE患儿,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24 h、第3 d、第7 d取血,进行血清NPY和CGRP检测。结果:生后24 h内HIE组血清NPY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加重,NPY质量浓度越高;中、重度HIE组NPY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轻度HIE组(P〈0.01)。NPY浓度以生后24 h内最高,第3 d开始下降,第7 d左右下降最为明显,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24 h、3 d、7 d三个时间点,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HIE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患儿CGRP随着病情加重而相应升高。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清CG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水平以生后24 h升高最为明显。结论:血清NPY与CGRP可作为判断HIE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判断预后的较为客观的指标,特别是动态测定血清NPY对HIE具有更重要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刘义红熊丽萍甘斌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